2019-11-11 08:51 瀏覽量:26093 來源:中國名酒莊
中國名酒莊網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品酒師、釀酒師?一名優秀的酒從業者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個人的天賦、敏銳的嗅覺和味覺、后天的勤奮鉆研訓練,這些都不可或缺,而更重要的是熱愛和堅持,是在酒之一道上不斷的刻苦努力。這些,都是成功的要素。
他,25歲就考聘為國家白酒評委,35歲就被評為四川省釀酒大師;他提出并創造了國家唯一認證的專業白酒評分體系——G•R官榮評分,用以分析和解讀白酒品質;他連續考聘和擔任了四屆國家白酒評委、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烈性酒評委、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評委;他同時還是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鑒定專家、四川省釀酒研究所副所長,總工程師。
他,是楊官榮,一位堅持初心,平凡又不凡的釀酒匠人。
一心向酒 練就本事
在坐落于成都清水河公園蜀街的川釀白酒體驗館,楊官榮談到自己的白酒之路。從四川省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畢業以后,楊官榮被分配到四川省釀酒研究所工作,在普通車間一干就是五年,五年來一頭扎進白酒這個行業中,在不斷努力下,1999年,年僅25歲的他就考上了國家評委。
“當時,四川省釀酒研究所處于最困難的時期,研究環境并不優越,技術設備也不完善,能夠拿到的工資也不高。”楊官榮談到,當時他在一次參加白酒培訓班之后,就對白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與熱情,在這以后,因為一腔熱愛,便一直在這個行業里呆了下來,直到今天。
“想要在白酒行業待下去,不會嘗酒的是不行的。”楊官榮在回憶中講道,初初工作的時候,每個月收入并不太多,甚至可以說是捉襟見肘,可是每當出差在外的時候,楊官榮總會買一樣東西——那就是當地的酒。在和朋友相聚的時候,他每次也都會留點酒瓶里的底酒,這些酒陪伴了他度過了每個暮色的黃昏和朦朧的清晨,作用是用以進行早晚的品聞訓練,日復一日,反復去記憶每一種白酒的味道。而正是這樣的堅持,使得楊官榮奠定了扎實的白酒基礎,讓他在白酒的江湖里扎下了根。
品質為基 重在體驗
現在行業里一講賣酒就是賣文化的觀點,楊官榮不是很贊同。他說:“文化很重要,但是賣酒最終還是要回到品質這個核心問題上。”
楊官榮還有很多直白且干脆的觀點,這些觀點使得他在大眾消費者和各個酒家中十分受歡迎,直擊了現在行業內存在的很多問題。
比如“一款好酒優點是很多的,不上頭、不口干、不辣是對酒質的基本要求,綿柔或者淡雅只是其中的一個優點而已。”釀酒的人要能夠自信說出“我做出的酒是最好的,我對得起喜歡我釀造的酒的消費者”,這種自信和擔當才是職業操守的體現,是一份作為釀酒之人匠心本源。除了釀酒者,相關的行業、協會,還有政府也要正確引導白酒發展,行業中的每個人都應該有責任和擔當。楊官榮說道:“酒企不要把一些責任推給消費者,說什么消費者不懂酒,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因為消費者和專家是不同的。要讓酒行業欣欣向榮的發展,作為白酒企業,首要提高生產端工人的水平,然后把控好產品品質,行業內百家爭鳴,白酒擁有各種風味,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喜歡去進行選擇就可以了”。
說到酒行業,有人認為,四川白酒與消費者沒有做到足夠的互動交流,才使得一些好產品不好賣。根據這個問題也向楊官榮進行了采訪,在楊官榮看來,他有一個想法,如果政府支持,可以到全國的五十多個大城市里開設川酒體驗館,門檻不會很高,能夠讓市民休閑落腳,購物閑暇時品嘗一下川酒,了解川酒文化,和消費者進行良好的互動,在品鑒和體驗的時候將川酒進行推廣。并不是一定要把產品做成賣場陳列,現在有一些豪華又高大上的名酒體驗店,這會讓很多基層的消費者望而卻步,消費者想進去看看,但是又不太實際,因為沒法進行品嘗,這樣的白酒專賣店或者體驗店在川酒的推廣來說其實不太成功,效果也不會很好。
薪火相傳 培育白酒人才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一代工作者逐漸成長起來。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投入到了白酒行業,人才成為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怎樣為白酒行業培養技術人才,為產業發展輸入更多的新鮮血液,這是楊官榮目前一直在做的事情。
楊官榮他所領銜的川釀科技,一直在堅持為白酒行業輸送專業的白酒技術人才,以2019年為例,川釀科技在廣漢、瀘州、宜賓、鄭州、廈門、哈爾濱、煙臺等地舉辦了全國白酒品酒師、釀酒師等職業技能鑒定培訓班,另外還深入到各酒企、院校針對性地開展酒體設計、品評技能提升等各類專業培訓班,為中國酒界培養了眾多的優秀專業人才。川釀科技的專業白酒培訓班,在行業內也有著“白酒界的黃埔軍校”的美譽。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川釀長期致力于為全國白酒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為了更好地開展培訓教學工作,在開展白酒行業系統知識培訓工作的同時,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目前已建立專業的教師庫、培訓資料庫、訓練酒樣庫、學員信息庫等。川釀的培訓從原料、窖池、技術等方方面面出發,結合實際的品評,講透徹每一個白酒釀造和品評的環節,讓來學習的人能學有所獲,滿載而歸。
在楊官榮看來,川釀承擔著白酒技術人才培養的使命。截至目前為止,已經上了百多期培訓課,共計兩萬余人。培訓的學員十分多元化,其中不僅僅包括白酒企業的技術骨干,還包括白酒界收藏人士、酒類愛好者,除了有酒行業的經銷商,還有老酒的收藏愛好者和經營人員,并且還有一些想從事酒行業但是還在摸索中的個體私營工作者。楊官榮說:“營銷人員最好也要懂點酒,至少能夠嘗出自家酒和別家酒的區別,能說清楚自己經銷的產品的特點,好在哪里。想想看,自家的酒你都分辨不出來,你還能期望消費者買單?”
為什么川酒的品質相比較其他地方更加卓越,這個問題上我們采訪了楊官榮,“一杯酒的好壞在于酒的微量香味成分,而四川的地理氣候正適合這些釀酒微生物的生長。”“釀造好酒必須要以水、土、空氣、生態環境、氣候條件等大自然所賜予的優越條件為先行。一般來說‘四川的濃香、貴州仁懷和四川古藺的醬香、山西汾陽的清香’這些主產地的氣候和生態環境絕對是產酒最優越的,也是不可復制的。”地域是品質的基礎。
從研究白酒到傳承白酒,只因為最初的那份喜愛。楊官榮在白酒行業的貢獻得到了行業前輩的一致認同。從車間技術員到釀酒總工,乃至以后更高的臺階,楊官榮有更長的路要走,他笑著說,自己只要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就行了。
創立GR評分體系 辨識好酒不難
消費者往往苦于不知道自己買到的酒是不是好酒,有沒有質量問題?楊官榮創立的GR官榮白酒評分體系,代替了上世紀計劃經濟時期諸如“四大名酒”、“八大名酒”等用榮譽性稱號來評價一款白酒的傳統方式,更加量化、實用、直觀,真正做到為普通大眾認知。
楊官榮所帶領的G•R官榮評分團隊,擁有著時代年輕朝氣的血液,他們普遍都是80后,在品評、勾調、原酒服務各個板塊上各司其職各有所長。整個團隊致力于將“G•R官榮評分”打造成為中國白酒的“羅伯特•帕克評分”,希望G•R官榮評分體系能成為衡量中國白酒質量的尺度。楊官榮分析說,這十幾年來他一直在堅持推廣GR評分體系,這個體系公平公正、不摻雜商業價值,就是要讓消費者做到明白消費,促使整個白酒行業進步。
楊官榮預判道,“未來中國白酒的包裝將會更加注重簡潔、環保的理念,講究返璞歸真。五年、十年以后陶瓷瓶以及給透明瓶噴漆的做法會逐漸消失。”
我國的白酒歷史淵源流長,然而白酒文化的挖掘卻遠遠不夠。白酒對于很多人來說,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白酒隨處可見,很多人卻沒有搞清楚白酒的本質,不理解白酒的內涵,甚至還產生諸多誤解。消費者誤解白酒,不是消費者的錯,而是白酒的錯。整個白酒行業抓生產、重質量、講營銷,卻忽視了消費者的認知和體驗。所以G•R官榮評分團隊的任務,就是通過體驗和學習,加強消費者對白酒的認知,從而推動川酒品牌文化的傳播和推廣。
酒莊存在有必要 做好品質是關鍵
楊官榮談到最近出現的酒莊發展模式,認為中小酒企走酒莊模式,定位很關鍵,但最終的載體是酒,所以仍然要回歸到酒的品質上。
所謂的匠心,是真正懂酒的釀酒人在歷經時間的考驗下,能夠保持誠信、良心,不要忽悠和欺騙老百姓。楊官榮說:“第一瓶酒賣出去靠營銷,第二瓶、三瓶賣出去要靠酒質。質量是根本,講故事是手段,售后服務做好也很重要。”
消費者能夠買你的酒,到你酒莊來體驗,還可以邀約朋友一起來,是對你酒莊價值的認可,更加是對酒莊酒產品的認可,中國酒莊能夠做好個性化的服務就是成功的,沒有必要貪求做到全國,做到多大產量,在一定區域市場做出影響,“小而美”就很好。
而川釀科技旗下的川釀白酒體驗館,是川釀科技積極響應四川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白酒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聯合四川省釀酒研究所,在四川省經信委和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的指導下打造的全國第一家川酒文化全方面多元素的體驗中心。
在川釀白酒體驗館,大家能夠感受和回味不同年代的川酒文化,引導大家去追尋曾經的記憶。讓大家能夠更加直觀的去了解我們川酒文化,更加理性的認識白酒這種最神奇、最復雜的液體,消除社會大眾對于白酒的諸多誤解。同時大家還能夠體驗到四川四大產區,不同風格,不同口感,不同等級的川酒。通過簡單的培訓學習,使大家懂得如何挑選白酒,如何辨識其品質的優劣。(中國名酒莊團隊)
上一篇:市場監管總局通告5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 2019年第39號
下一篇:王延才:黃酒是一個極具價值和亟待開發的“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