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7 10:58 瀏覽量:14933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走勢漸好,除湖北疫情嚴重地區外,全國其他省市的企業已經陸續復工。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企業,更是早早迎來復工。當然,除了政府相關部門政策上的扶持,企業自身也不斷努力,力保復工復產順利進行。
補助獎勵、返崗包車……
多地出臺復工利好政策
近日,一張蓋了8個公章的復工復產申請表在網絡上廣泛流傳。還有企業向媒體反映,復工要交21份材料,“填表填到眼花,簽字簽到手軟”……疫情之下,復工難在各地輪番上演。
好消息是,該難題于近日迎來轉機,多地在防范好疫情的情況下,出臺政策為企業復工“松綁”。
深圳市福田區自2月15日起,推行“先復工,再核查”模式;2月16日,江西省宣布取消復工復產的批準手續,改為報備制;就連曾經因為8個公章引發網友熱議的瀘州市江陽區,也取消了審簽備案程序。
為滿足企業復工的用工需求,同時降低返程途中的疫情傳播風險,浙江、四川省的促復工政策更為硬核,聯合發起“搶人大戰”,聯手包巴士、高鐵、飛機接員工集體就業。
比如,杭州市為從貴州、四川的務工人員定制了免費復工專列;嘉興市包機從四川將返工人員接回;義烏市不僅對2月22日前通過鐵路列車、客運汽車方式自行返崗員工,車票費用全額補貼,還為每位企業新招員工提供1000元補助;湖州市設立不少于1億元的企業復工復產補助獎勵資金,專項用于企業復工復產。
在相關政策傾斜下,多數企業開始積極進行復工復產相關申請審核。
2月19日,發改委官宣稱,從區域來看,廣東、江蘇、上海等一些經濟大省(市)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復工率超過50%;從企業看,大型企業相對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進度快,上游行業和資本技術密集型企業相對下游行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進度更快;從行業看,涉及疫情防控相關物資的復工復產成效比較明顯,比如口罩最近幾天的產能一直在100%以上,2月17日的產能利用率達到110%。
迎難而上,復工成行業主旋律
在詳細制定疫情防控手冊,為員工備好口罩、體溫槍等抗疫物資,復工申請通過,等待返崗員工隔離7~14天后,全國范圍內的凍品企業先后實現復工。
據觀察,三全、思念、正大、惠發、千味央廚、諸城外貿等,屬于最早一批復工的企業,但更多的企業集中在近一周復工。
其中,必斐艾食品承諾疫情期間不裁員、按時支付員工工資,確保員工正常生活。這份災難下的擔當,令人印象深刻。
同樣惹人關注的還有福建圣農發展(浦城)有限公司。該公司為嚴控疫情風險,采取“來人就測溫,來車就消毒”原則,投入大量物力人力保障復工后的安全生產。
疫情之下,企業爭相復工的背后,仍面臨著各種管理難題,首當其沖的就是用工。招工難,本就是凍品行業的“痼疾”,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除了招不到人,老員工由于封路、封村無法返城,直接導致企業大多為部分復工,尚不能滿負荷生產。
為幫助企業解決該難題,多地政府部門派出專車,“點對點”接食品企業員工返崗。
在鄭州市交通運輸局和市道路運輸服務中心組織協調下,鄭州交運集團主動與三全食品、思念食品對接,發出“三全號”“思念號”專車,前往各地市接其員工返崗復工。
千味央廚、星星冷鏈也推出專車接員工返崗。2月17日,在當地區政府的幫助與支持下,星星冷鏈首批八輛“返崗包車”大巴駛向四川內江、涼山兩地,安全接回員工近200人。
為盡快恢復生產,有的企業更拼,組織了多輛私家專車,“點對點”接員工返崗復產,比如江西益家食品。
上一篇:達能嬰配粉實現“雙碼追溯” 為消費者和經銷商提供創新數據服務
下一篇:從愁庫存到催發貨,廠商協力打贏應急戰“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