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1:31 瀏覽量:17389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一株開花香滿坡,一家煮飯香滿鄰”是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禾稼源米業合作社的生動寫照。
走進合作社,扶貧車間里全自動智能碾米生產線正高效運轉。合作社負責人董良臣說:“從稻谷清理、去石、礱谷、谷糙分離、碾米、稱重直到出米、包裝已實現全自動化。現在合作社的年產量可達到數百萬斤。”
董良臣不僅是合作社的負責人,也是饒河鎮饒河村的村委會主任。“創業真的太辛勞了,壓力很大。”2018年合作社成立初期,由于缺資金缺人手,插秧時節,董良臣率領合作社的社員,每天在田里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
為了扶持產業項目發展,帶領村民增收致富,合作社在2018年被確立為當地的一個扶貧項目。中國聯通京東扶貧館為合作社提供了全自動化加工生產設備。
為了讓禾稼源大米走出饒河,合作社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嘗試。董良臣想到了借助電商平臺,發展“共享稻田”實現電商精準扶貧,把消費者和農民直接聯系起來,消費者出錢,農民出地、出力,共享互惠。
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百姓。饒河村當地共有10多戶農戶入股合作社,把自己家的土地承包給合作社,自己又在合作社打工賺取工資。
目前,饒河村村民通過統一用肥、統一管理、科學種植等方法,實現稻米畝均增收500元以上,全村參加水稻種植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實現脫貧,水稻成了村民們實實在在的“扶貧大米”。由于今年田肥水足、管理到位,再加上種植的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優良稻種,合作社今年的水稻產量較兩年前相比有很大提升。
3年時間里,合作社創建了自己的電商團隊,在京東銷售產品。董良臣表示,大米作為線上農產品,面臨著供應時效、儲運能力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問題,未來,合作社將以這些問題為突破口,提高合作社的整合能力與管理水平,適應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浪潮。他堅信,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協助下,大米類線上農產品會發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