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09:59 瀏覽量:18771 來源:農民日報
“今年給合作社托管了8畝地,土地進了‘托管所’,我就能放心外出打工,還有時間照顧老人。”正值大雪節氣,高原上樹木凋零,寒意濃濃,而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申中鄉申中村村民吳壽林心里卻是暖意融融。
12月7日,在鄉親們的期盼和掌聲中,申中村分紅大會開始了,作為今年合作社的優秀員工,吳壽林不僅收到了一筆分紅,還領到了優秀員工的“大禮包”,他計劃著明年把手里的幾畝地都托管了。今年45歲的吳壽林家中有70多歲的母親需要照顧,女兒又在外上大學,因家里沒有壯勞力,以前每到農忙時節,他就特別犯愁。今年開春時,隨著湟源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試點項目的開展,他不僅實現了在家門口合作社就業的愿望,往年的煩心事也煙消云散。
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青壯年農民大多外出務工。“誰來種地”“怎么種地”成為擺在農民面前的一道難題。父母要上班,孩子可以送去托兒所;農民要外出務工,土地可以送去“托管所”!今年湟源縣被列為全省托管試點4個縣之一,承擔農業生產托管任務面積1萬畝,下半年追加托管面積1萬畝,開展飼草、耕種、植保、收割全托管試點項目。湟源縣3個鄉6個村的1058戶農民將他們的土地送進了“托管所”,真正實現了“我在家種田,你在外掙錢”的雙贏目標。
“從種到收,都由合作社負責,農民可以放心外出打工,收貨后,農民若需要,我們就送到農民家中,若不需要,則以高于市場價價格收購,進行統一銷售。”湟源縣啟梅合作社理事長羅秀梅告訴記者,今年合作社在申中鄉片區托管種植1700畝農田,托管農戶400戶,項目的實施讓農戶、合作社均有收益。
位于湟水河上游的湟源縣是青海東部農業區與西部牧業區的結合部,近年來,該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在農業生產作業中所占份額逐年增加,帶動全縣土地規模流轉、半托管、關鍵環節托管等多樣化服務的快速發展,為實施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試點項目提供了堅實保障。
“今年農業生產托管工作已全部完成,全縣共涉及托管貧困戶56戶,目前已完成托管協議的簽訂、托管項目的公示,托管服務作業單的填寫,全程托管服務已通過縣級驗收。”湟源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嚴卓才說,新形勢下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一大新的轉折和機遇,對于提高全縣農業生產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實現農業節本增效和發展綠色高效農業,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意義深遠。
開展土地托管服務試點項目,是開辟現代農業新格局,實現增收富民的新途徑。對于服務主體來講,節省了土地流轉費用開支,減輕了服務主體資金壓力,通過機械設備耕作,加快推進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有效提高土地產出率和機械化作業水平,賺取了托管服務費,增加了服務主體收入,進一步提升服務帶動能力。
對于農戶來講,從以前的土地流轉模式轉變為土地托管模式,從固定一畝的土地流轉費,轉變為托管后享受土地帶來的收益,增加農戶收入。“在實施農業生產托管前,我們得自己找機械,服務時間和質量都沒保證,服務技術和安全也不放心,農忙時就不得不放棄打工回家趕農時。”村民魯海林告訴記者,“現在農業生產托管后,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合作社進行全程機械化種植,從生產資料的購買到種植,田間管理、收割、銷售一條龍服務,保質保量保農時,我們外出務工也安心。”
上一篇:11月份農業農村經濟平穩發展
下一篇:貴州黃平縣十五萬畝秋冬作物助農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