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09:01 瀏覽量:17865 來源:農民日報
“農民貸款難、銀行放貸難、農村支付難”,是各地開展農村金融扶貧面臨的共性問題。如何面向農村地區和貧困群體提供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等服務,扶持和幫助貧困農戶通過生產和經營擺脫貧困?
作為全國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縣,廣西百色市田東縣探索農村金融改革之路已有12個年頭。全縣以“農金村辦”為核心,創新金融扶貧模式,逐步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普惠機制。
百色市委常委、田東縣委書記劉明國表示,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田東深入總結提升農村金融改革經驗,堅持通過強化基礎投入、強化服務能力、強化風險管理、強化機制建設的“四個強化”,扎實有效地推動全縣金融扶貧工作健康持續發展,不斷為脫貧攻堅和農村產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強化基礎有力量
如何解決農村金融資源配置不足、金融服務水平低下這個問題,是田東縣想得最多、也是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以前想辦理一些涉農的銀行業務只有在信用社和農行,非常的不便。現在好了,什么銀行都有隨處都可以辦理。”作登鄉大板村貧困戶甘益烈原來養豬,后來感覺養羊更賺錢,從村鎮銀行貸款5萬元擴大他的養殖場發展養羊。如今,養殖場占地面積360平方米,15個開間,現存欄種羊及幼羊共15只。
近年來,結合農村金融改革,田東縣不斷強化基礎金融服務,把“引金入縣”作為破解金融扶貧基礎服務薄弱的重要事情來抓,著力完善田東的金融機構組織建設,壯大金融服務主體力量。信用社-農合行-農商行的改制,使田東農商行具有更多的自主性,金融服務更為便捷高效;金投集團、擔保公司、小貸公司、資金互助社為企業和農戶緩解的發展生產資金需要難題;國海證券為廣大群眾提供金融知識宣傳和理財渠道;北部灣保險、太平洋保險壯大了田東縣政策性農業保險保駕護航的力量。
“目前,已形成覆蓋全縣10個鄉鎮和村屯的金融網點,有效解決了農村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基礎金融服務弱的問題。”田東縣縣長黃文明說。
此外,對一些極端貧困、信用等級太低、有貸款需求而又無法通過銀行貸款審查的貧困戶,田東縣財政投入435萬元建立29個“扶貧資金互助協會”或“貧困農戶發展生產資金互助協會”,有效解決了銀行不能滿足貧困戶短期資金周轉困難問題。
強化服務有新招
“農金村辦確實方便,使信用采集、貸前調查、貸后催收、保險服務、現代金融器具使用指導、金融知識宣傳等都在村屯里進行,我們什么時候想貸款、想借錢都非常便捷,不用再往鎮上跑上跑下了。”平馬鎮四平村農民黃禮姍說。
金融服務是推進金融扶貧工作中的重要環節。為了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實現金融服務均等化,近年來,田東縣不斷健全完善全縣162個行政村街的“三農金融服務室”,配備充實好村“兩委”委員、大學生村官、致富帶頭人等工作人員,強化金融服務指導,協助金融機構進行金融知識宣傳、信用信息采集及等級初評、貸款調查、還款催收、保險業務辦理等金融服務。
試點先行,田東選擇10個金融服務較薄弱的行政村,建設農村金融服務進村示范點,將“三農金融服務室”的功能與助農取款服務點相關服務有機結合,通過“自助服務+有人引導服務”模式,使農村居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現代金融服務,為農業發展,農村繁榮和農民脫貧致富提供有力支撐。目前,“三農金融服務室”累計協助7.3萬農戶獲得免抵押、免擔保小額貸款超25億元。
金融產品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服務。為進一步深化“脫貧攻堅先鋒行”活動,提升農村黨員創業帶富能力,田東縣農村商業銀行通過結對共建方式,參與創建“黨建+金融+產業”服務平臺,探索“(黨建+產業)×金融”新模式,向有創業意愿、實干擔當的農村黨員和致富帶頭人發放“紅色創貸”,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進性和致富帶頭人的引路作用。
強化風控有特色
在開展農村金融扶貧中,田東既尊重客觀規律性,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強化風險管理凸顯農村金融扶貧特色。
分散風險,拓寬金融扶貧融資渠道。一方面扎實開展了“4321”融資擔保業務。即由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廣西再擔保有限公司、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及融資擔保業務發生地設區的市或縣級財政按照4:3:2:1的比例分擔代償責任。
強化保險惠農,政策性農業保險品種從最初的2個拓展到目前的12個,基本涵蓋了我縣主要的種植、養殖需求,為全縣的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在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等傳統保險工作的基礎上,該縣不斷創新保險業務,聯合保險公司實行“一攬子保險計劃”精準扶貧模式,為脫貧攻堅“上保險”。為了防范貧困戶因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造成財產損失或人員傷亡而返貧,該縣財政出資為全縣所有在冊貧困家庭和貧困人口投保家庭財產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開發由縣人民政府、人保財險田東支公司、業務承辦銀行三方共同承擔的扶貧小額信用貸款保證保險。該縣先后榮獲“全國農村保險示范縣”“全國農村保險明星示范縣”稱號。
為有效強化分解企業涉農信貸風險,該縣先后出臺了《田東縣農戶小額貸款風險補償暫行辦法》《田東縣扶貧小額信貸風險獎補實施方案》等政策,由財政出資2300多萬元設立扶貧小額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專門用于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的金融機構進行風險補償。
強化機制有保障
科學的制度機制能產生導向力、約束力、規范力,保證工作開展的長期性和穩定性。在開展農村金融扶貧工作中,田東著力健全強化貼息機制、獎勵機制和激勵機制,有力地推進工作。
為提高帶富能力,田東建立貼息機制,先后出臺有關扶貧貸款貼息、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等政策,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扶貧小額信用貸款、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大戶進行貼息,降低了融資成本,大大提高農業經濟主體帶動農戶脫貧致富的積極性。
有內生動力,才能保證政策不走樣。田東先后出臺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獎勵、信貸增量等政策,對農村信貸市場支持力度大的金融機構給予獎勵;積極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建立財政性存款與涉農貸款掛鉤制度,按照當地各家金融機構一定時期內信貸資金支持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所占份額,確定財政性存款存放在各家金融機構的比例,有效增強了服務“三農”和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資金實力,全方位、多角度支持普惠金融發展。
針對農業保險參保率低、風險大的特點,田東先后出臺了有關種植業政策性保險和農村小額人身保險保障等優惠政策,在國家和自治區財政對政策性保險保費補貼的基礎上,配套縣財政為農戶保費進行補貼,全部政策性險種的保費均實現財政承擔80%、農民群眾負擔20%。成立縣級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理賠評估機構,建立對大災的查勘、評估定損和快速理賠機制。
上一篇:“十四五”時期要繼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下一篇:生活垃圾處置體系覆蓋新疆九成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