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30 10:56 瀏覽量:23643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食品網報道(崔穎 葉青)去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出臺《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提出,“把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擺在重要位置”“提高基礎教育對外開放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且具有國際視野的新時代青少年”。
4月28日,以“共建、共創、共享,構建國際理解教育共同體”為主題的2021年國際理解教育大會在成都高新區拉開序幕。據組委會介紹,整場活動將持續3天,近20位全國教育專家及各省市400余位教育工作者參加此次盛會,共同探討國際理解教育的新時代定位和未來發展。
本次會議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提供學術支持,四川省教育對外交流中心、成都市教育對外交流中心、成都高新區教育發展中心聯合支持。
據了解,國際理解教育是以培養青少年在對本民族主體文化認同的基礎上,尊重、了解其他國家、民族、地區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風俗習慣,學習、掌握與其他國家、民族、地區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處的修養與技能,探討全人類共同價值觀念,增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國家、地區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促進整個人類及地球上各種生物與自然和睦相處、共同繁榮與發展為旨歸的一種教育。
“國際理解教育不是少數人才能接受的精英教育,而是全體學生都應接受的普適教育。”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成都高新區堅持區域體系化推進國際理解教育,打造具有高新特色的“國際理解教育模式”,為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全球勝任力的高素質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構建國際理解教育共同體
共享共用優質教育資源
“面對新冠疫情暴發后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青年一代如何在這個背景下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學會在國際平臺上相互協作,學會共生、共存、共享,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幫助這一代年輕人獲得的能力,也是國際理解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秘書長王永利在會上談到。
為推動國際理解教育高質量發展,開幕式上,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四川省教育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及國際教育等領域開展合作。如在基礎教育領域,雙方將聚焦開展海外高質量研學旅行和師生交流,落實“一帶一路·同一課堂”倡議,推動四川省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建設和項目建設。
值得關注的是,雙方將重點發力國際教育合作項目,包括開展外籍教師引智項目,多途徑進行國際理解教育合作,推進來華留學;開展外事干部能力提升項目,服務專科及以上辦學層次院校國際化發展戰略規劃制定和決策需要。
隨后,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與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AFS項目全國管理辦公室聯合發起“新時代國際理解教育共同體倡議”。
“今天多機構共同發起倡議,旨在呼吁有志從事國際理解教育事業的單位和個人,通過攜手合作、共享資源、定期交流信息、創建溝通平臺等渠道,齊心協力,共同創造國際理解教育的美好未來。”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姜英敏教授代表發起方在開幕式上發岀倡議。成都高新區教育發展中心及全區9所市級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10所市級國際理解教育基地校、10所市級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學校、8所區國際理解教育示范校積極響應,申請加入共同體。
近200所學校加入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際理解教育聯盟成立
大會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際理解教育聯盟正式成立。據悉,該聯盟是由四川、重慶兩地中小學、教育相關機構、管理部門和關心教育事業的企業共同組成的非營利性公益組織,旨在通過兩地在國際理解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共同提高兩地國際理解教育水平,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聯盟計劃組織開展國際理解教育的政策研究和學術研究,推動兩地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建設,加強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師資培訓,協同推進兩地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實驗區建設,輪流在成渝兩地舉辦國際理解教育的交流活動和相關競賽,開展困難地區國際理解教育幫扶等。”四川省教育對外交流中心負責人介紹說。
記者了解到,成渝兩地共有近200所學校加入聯盟,其中,成都高新區電子科大實驗中學、成都七中初中學校、石室天府中學、成都高新區行知小學、成都高新實驗小學、成都蒙比利埃小學、成都霍森斯小學、成都高新新源學校8所學校獲準加入。
作為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都高新區高度重視教育對外開放工作,近年來與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緊密合作,充分利用優勢資源,以區域體系化推進國際理解教育。
目前,成都高新區共有中小學、幼兒園186所,在校學生人數近14萬人,其中36所中小學校與國(境)外95所學校簽訂教育開放友好協議,涵蓋英國、法國、德國、芬蘭、丹麥、加拿大、美國、匈牙利、日本、新加波等國家。此外,成都高新區先后與成都友城法國蒙彼利埃市、丹麥霍森斯市、英國謝菲爾德市合作辦學,開辦成都蒙彼利埃小學及幼兒園、成都霍森斯小學及幼兒園、成都謝菲爾德小學等學校。
專家云集為國際理解教育支招
共商新時代教育發展
開幕式后,眾多專家、學者進行交流探討,通過主題報告、專題報告、圓桌論壇等形式為國際理解教育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案。
北京師范大學原校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鐘秉林談到,“我們應主動應對教育國際化新挑戰,給全體學生提供多樣化選擇和國際理解的機會,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強國際競爭意識,培養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通過出國留學與來華留學、聯合培養與合作研究等方式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滕珺認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培養學生‘全球勝任力’是中國教育未來發展趨勢。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扎實做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開設國際理解的課程,增強學科滲透意識,拓展國際視野,提高綜合運用這些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4月29日、30日開展的會議活動中,還將有來自北京市、上海市、四川省、河北省、浙江省等地的專家、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們從實踐與經驗、課程與教學等方面帶來更多豐富精彩的報告和分享。此外,記者獲悉,從今年3月起,成都高新區在征集到的216個國際理解教育課例中,通過初步評選、現場賽課等環節,最終優選出6節國際理解教育示范課,而這些課程也將在本次大會上參與教學觀摩和研討。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就是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現代化教育。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成都市開啟“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面對公眾對教育多樣化、優質化的新期待,我們將奮力打造“全域優質、高位均衡”的教育新格局,力爭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