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0 14:22 瀏覽量:22830 來源:中國食品安全報
本報訊 孫博洋 春節將至,加之全國各地疫情時有發生,各地餐飲企業紛紛發力預制菜布局,年夜飯套餐、禮包紛紛上市,一時間預制菜成為餐飲行業的熱點,也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新星。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空間規模預計達到3400億元,同比增長18%。在去年商務部主辦的“網上年貨節”期間,年夜飯系類商品銷售額同比增長96%,其中半成品也就是預制菜產品增長380%以上。而今年的“網上年貨節”已經開啟,商務部門也表示將推出更多定制化、智能化、綠色化、高品質商品,以及適合不同人群的餐飲套餐和定制年夜飯。業內人士認為,未來3-5年我國預制菜行業有望成為下一個萬億餐飲市場。
同時業內專家認為,“預制菜”企業一頭連著消費者的餐桌,一頭連著農產品生產的田間地頭,是優質農產品走入千家萬戶的快速通道,同時也是助力農業產業升級和鄉村振興的“躬身入局者”。
“預制菜”常被大眾理解為半成品菜,指已在工廠處理好、搭配好甚至已經做成的菜式,采取冷凍或真空包裝保存,消費者購買后只需要加熱或通過料包組合進行簡單的烹飪即可食用。在舌尖科技輪值首席執行官李穎波看來,只有站在消費端的角度,從使用人群和場景去反觀產品,才能夠給預制菜最為恰切的定義。
近些年,預制菜越發頻繁地出現在餐桌上,李穎波認為這一變化的背后或有兩點原因:一是中國的家庭結構在變小,原本由父母承擔的做飯家務現在需要由年輕人自己操持,這為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帶來挑戰;二是在疫情常態化的今天,無論是因為減少聚集還是出于飲食健康的考慮,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在家做飯,飲食消費習慣逐步被改變。
李穎波認為,只有當食物同時滿足五個條件,才能帶給消費者理想的用餐體驗:地道食材、優質口感、高性價比、安全、方便快捷。
李穎波表示,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據他介紹,舌尖科技依托信息化平臺,接入原材料供應商、制造商、冷鏈物流系統和線下門店的各種運營信息,力爭讓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實現可溯源、可管理、可監控,確保消費者的飲食安全。
此外,高性價比也是消費者選購預制菜時的側重點之一。“舌尖科技改變傳統原材料采購模式,團隊在一線獲取新鮮食材,直接運到工廠進行處理,再通過冷鏈運送到各城市的門店,砍掉層層中間環節,給到消費者實惠的價格。”李穎波說。
據了解,我國預制菜行業發展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有很多業務細節需要行業企業不斷發現、持續改善。由于預制菜從加工到出售時間跨度較長,并涉及冷凍冷藏,故其在食品保鮮、食用安全等方面有潛在風險點。為此,業內逐步達成共識,應該在科技的推動下更新預制菜生產、存儲、保鮮等技術,著力建立、完善預制菜質量安全標準和檢測體系。
2021年12月,為加強頂層設計和工作指導,推動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提出要完善冷鏈物流監管體系。
李穎波表示,據調查發現,現在很多國內冷凍食物生產線都標配液氮類或氣調類保鮮技術,且水平和國際持平。
預制菜要讓消費者放心,打造預制菜的安全生態圈是一個有效的途徑。李穎波表示,舌尖科技也一直致力于此。
“第一個是之前提到的信息化平臺,掌握業務鏈條上的全部環節,進行衛生安全把控;第二個就是在總部設置有安全生產管理組,負責制定各類產品驗收標準和驗收工作。”李穎波認為,這兩個維度互相借力,盡最大可能規避掉生產中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讓標準化貫徹每一個細節,建設好安全生態圈,讓消費者放心消費。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華興資本聯合發布的《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中對預制菜領域進行的分析指出,預測到2025年行業規模有望達到6000億左右。
上一篇:農業農村部:三舉措推動糧食和農業系統轉型
下一篇:自貢市助推食品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