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4 12:16 瀏覽量:11050 來源:食品網
舍得“熱點”不少。
最近網傳與“爭議人物”楊笠“捆綁”營銷,很多人是一臉問號,“為什么選擇一個對男性群體有過調侃和引導攻擊歷史的代言人來代言?”
在之前,舍得酒業也因營銷“老酒概念”受到質疑認為,明明那么“普通”的舍得酒,宣稱舍得每一滴都是老酒,似乎涉嫌交“智商稅”。
舍得告別“天洋”,有了“復星”加持,未來會為酒業帶來什么風向?
舍得融入“復星”,
或許舍得之路剛開始。。。
舍得“話題”還未消停,即便如此,在2月12日召開的2022舍得酒業年度工作會議上,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再次表達了將舍得酒業與復星生態進行融合,推動舍得酒業國際化的愿景。
郭廣昌“酒癮”不小。從青島啤酒、金徽酒,再到舍得酒業,“胃口”很大。郭廣昌對“加持”舍得寄予厚望,“非常希望舍得跟復星的大生態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非常希望舍得品牌發展好文化,非常希望舍得能夠代表中國走向世界。”他的表態,一定程度上再次向業界表明復星深耕白酒板塊的決心,擁有復星系生態賦能的舍得酒業,未來在白酒消費場景的搭建過程中,有了比競爭者更有利的條件。
在去年4月的糖酒會上,郭廣昌就表示,“我們也非常希望舍得能技術創新,插上科技的翅膀;我也非常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懂得舍得的智慧,能夠懂得白酒的香;我們也非常希望舍得能夠代表中國白酒走向全球。復星集團是一個全球性的企業,所以我個人非常希望能夠助推舍得國際化”。
顯然,舍得酒業也在戰略主題上圍繞“老酒戰略、雙品牌戰略、年輕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四大戰略,明確規劃了其中長期戰略目標,并制定了實現戰略目標的具體路徑。
在郭廣昌看來,這不僅要求舍得推進老酒戰略的進一步落地,也要快速推進國際化戰略和C端置頂戰略,為舍得發展持續賦能。對于投資或收購進來的企業,復星期望舍得不只是讓它自己釋放價值,更是要讓它有機地融入生態,從而產生化學反應,創造乘數倍的價值。
對此,舍得酒業副董事長、總裁蒲吉洲表示,要保持老酒戰略的定力與耐心是舍得的2022藍圖,在戰略定位上“堅持內生式增長加外延式發展布局戰略”,以12萬噸優質老酒為差異化競爭壁壘,引導老酒消費、傳播舍得文化打造中國老酒第一品牌。同時采取“產業+投資”雙輪驅動,做大外延式發展蛋糕。
舍得酒業董事長張樹平表示,2022年依然是舍得酒業的老酒戰略、雙品牌戰略、年輕化戰略以及國際化戰略之年,并在雙品牌戰略基礎上提到全球化、年輕化是方向和未來。
事實上,從去年的老酒戰略看來,舍得酒業的老酒儲量一度遭到質疑,舍得酒業隨后迅速澄清其老酒儲量的真實性,并就相關質疑文章中的要點進行了詳細說明,但該事件在業界依然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老酒是否存“貓膩”,
真的每一瓶都是老酒?
老酒吵的很火,到現在也是不明不白,行業內眾說紛紜,市場消費者也很茫然。
對于白酒市場而言,被復星收購的舍得酒業一直被外界關注,不僅是因為它曾經作為A股最貴的ST股的資本運作之路,也因為在復星“入主”打出“每一瓶都是老酒”的廣告宣傳遭到業界質疑,而也正因為這句廣告詞,讓舍得酒業上了“風口浪尖”。
舍得酒業之所以一直宣稱擁有12萬噸優質老酒,是引以為傲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2021年10月,有網絡報道稱“舍得酒業12萬余噸優質基酒不實、品質不好”,并指出舍得酒業如今大力宣傳推進“老酒戰略”的貨存,實際上是當年嚴重滯銷的庫存基酒。
彼時有媒體報道認為,舍得酒業的12-13萬噸基酒號稱貯齡超長,“陶罐貯存的優質基酒”就是一個謊言,并指出舍得酒業貯存基酒的罐體,絕大多數是存放普通基酒或食用酒精的碳鋼罐、不銹鋼罐,存放優質基酒的陶壇貯能只在2萬噸上下。
同時有業內人士指出,以舍得酒業近年來公開披露的產能計算,基酒產能不大,而根據其濃香型基酒工藝流程,優質基酒率僅有10%左右,所稱12萬噸優質老酒可能很大一部分都只是年限較短的“新基酒”。
隨后,舍得酒業在去年10月20日的公告中對此發布澄清,稱公司老酒儲量真實,擁有12萬余噸老酒,并以“老酒質量真實、老酒未勾兌食用酒精、窖池質量及產出基酒不受影響”等對老酒情況進行了說明,稱經過長期儲存質量對比跟蹤,陶壇內老熟之后的基酒,其在不銹鋼罐和陶壇內儲存的質量并無明顯差異。
舍得還在講著的老酒故事(官網)
對此,業內人士坦言,事實上對于舍得酒業來說,“老酒”其實是個新概念。舍得酒業轉移貯存沒有問題,但沒有說明白問題在于,陶壇與不銹鋼罐分別儲存酒量多少,老酒年齡又是多少。
由此,舍得酒業“12萬噸老酒”儲備及品質問題陷入“羅生門”。
細觀發現,“老酒”這個概念第一次出現在舍得酒業的財報中是在2015年。
2015年沱牌舍得集團原是射洪當地一家100%由國資持股的公司,當時四川省射洪縣政府再度重啟沱牌舍得集團的戰略重組計劃,以12.19億元公開掛牌轉讓天洋控股38.78%的股權,并對其進行增資擴股,轉讓后新進入的戰略投資者將掌控沱牌舍得集團70%股權。競價后,天洋控股以38.22億元獲得了沱牌舍得集團70%的股權,隨之成為沱牌舍得集團旗下ST舍得的實控人,正好也是天洋控股正式成為舍得酒業實控人的第一年。
舍得酒業財報數據顯示,2015年天洋控股剛接手時,公司業績下滑嚴重,營收規模已不足12億。自2001年白酒執行新消費稅后,舍得酒業的銷量遭受了沉重打擊,致使庫存積壓嚴重。而后天洋控股明確舍得、沱牌雙品牌戰略,其中舍得聚焦高端,沱牌則主打大眾白酒市場,便喊出了“舍得酒業白酒產能和陳年老酒存量均處于白酒行業前列”的口號。
直到2019年公司推出“老酒戰略”,并放言“要將舍得品牌打造為老酒品類第一品牌”,而公司當時留存的12萬噸優質老酒正是“老酒戰略”能夠得以落地的堅實基礎。至2020年底公司全年營收27億元,較五年前同比增長134%。同年凈利潤5.8億元,比五年前更是直接增長了80余倍。
業內人士認為,老酒戰略的提出,是舍得酒業對其優勢放大后的再運用,也是舍得“征伐”市場的一柄利器。
值得一提的是,復興深諳,老酒才是舍得核心實力。在“豪投”舍得后,郭廣昌則是在公開場合為舍得酒業高調站臺,更是多次明確公司將持續貫徹老酒及雙品牌戰略,著重強調“舍得老酒戰略獨一無二,老酒儲量行業領先,看好舍得酒業未來發展”。
“靚麗”的業績,
靠提價拉升業績為繼?
得益于常年對“老酒儲備”的不懈宣傳,以及戰略級持續落地,舍得酒業近幾年業績確實取得了一定增長。
在白酒企業比拼業績的時候,舍得酒業在去年10月末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從2021年度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6.1億元,凈利潤9.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5%和212%。梳理不難發現,從舍得酒業三季度的環比來看,其一季度凈利增速超10倍,二季度凈利增速超2倍,三季度凈利增速則降到不足60%,似乎在三季度財報中其“隱藏”了利潤。如果將白酒收入與合同負債增加值合計來看,第三季度舍得“營收”約為16億元,同比增長超100%。
同樣,舍得酒業發布的2021年業績也顯示,凈利潤為12.3億元到12.8億元,同比增加6.5億元到7億元,同比增長112%到121%,預計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 83%左右。
事實上,無論是對于當下還是未來的預期,舍得酒業的業績提升并不全部是銷量的上升,也有一半的原因來自于其提價的策略。
業內專業人士表示,不排除舍得酒業有意控制提貨,以沖擊年末以及來年業績。2021年的國慶假期剛過,舍得酒業就對外宣布自2021年10月15日起,水晶舍得、品味舍得終端供貨價格上調20元/瓶。舍之道三類酒終端供貨價格建議上調10元/瓶,并且是舍得年內第二次提價。
在“靚麗”的業績背后,也有業內人士尖銳地表示,這幾年舍得酒業銷售報表好看主要都是靠提價,若銷量并沒得到提升,而公司每年都增加優質基酒,那剩余的普通基酒又是怎么處理的?
而正如舍得酒業的澄清公告,“公司近年來業績增長主要靠提價”。梳理可見,2016年時舍得酒業白酒總體毛利率才65%,到2020年時已經增至82%。其中,中高檔系列酒毛利率五年來提升14個點至86%,低檔酒毛利率則由原先的28%直接提到了42%。
顯然,舍得酒業的白酒毛利率已遠高于國內諸如瀘州老窖、洋河等一眾百億規模名酒企,甚至連五糧液都望塵莫及,更何況舍得酒業的毛利率基本也已經提到天花板級別。
在業內看來,隨著近年來白酒行業整體邁入高端化,而靠抬價提振業績終究不是長遠之計,未來回歸品牌力的提升、促進銷量才是關鍵,而這也成為擺在復星系面前的難題。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舍得酒業在去年10月20日的澄清公告中也承認“過去由于銷量低,基酒庫存壓力極大,公司不得不延長一些窖池的發酵時間”,此前已邀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完成鑒定,結果表明窖池質量及產出基酒不受影響。但不容忽視的是,未來銷量若要持續增長,背后還需要充足的產能支撐。但舍得酒業過去因為產能利用率常年過低,近七成窖池經過長時間閑置,恐怕再難產出優質基酒。
有業內人士表示,事實上,從行業來看,近年白酒銷量停滯不前,酒企間的提價便成了一種存量競爭。舍得酒業業績的提振事實上也離不開復星帶來的資源紅利,但這非長久之計,圍繞著復星的白酒戰略本身市場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舍得酒業的閑置窖池究竟能不能產出優質基酒,這個問題或許只有舍得酒業自己才知道。
股價暴漲,
獲利200億的“郭廣昌效應”可持續多久?
值得關注的是,天洋控股被舍得酒業“自爆”家丑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后,發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甘愿帶上“ST”的帽子。由于與子公司的資金糾紛遲遲未能解決,也沒能補上4.75億元的“窟窿”,之后當地政府更是與其劃清界限,70%的股權也遭“強制”拍賣。
2020年12月31日,復星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豫園股份以成交價45.3億元競得天洋控股持有沱牌舍得集團70%的股權,站在豫園股份身后的郭廣昌,成為ST舍得的實際控制人。
至此,舍得酒業由“天洋系”轉為“復星系”,而“復星系”成了脫骨換胎的定盤星。
值得一提的是,復星集團在2020年底拍得舍得酒業的控股權后,無疑讓郭廣昌賺的“盆滿缽滿”。
實際上,這是復星系繼戰略參股國內第二大啤酒生產企業青啤股份、控股甘肅白酒龍頭企業金徽酒之后,重金拿下第二家白酒上市公司的控股權。有觀點認為,近年來“郭廣昌效應”廣受市場關注,致使酒業股價一路飆漲。
自2020年10月,郭廣昌通過旗下的豫園股份以25億元的價格拿下金徽酒38%的股權獲得實控權,搭上復星系的“快車”的金徽酒股價便一路飆升,股價一年暴漲3倍。早在2020年5月,金徽酒停牌重組時市值還不到70億元,截至當年12月31日收盤報40.09元/股,其市值已達203億元。郭廣昌在收購金徽酒上也獲益不少。
如出一轍,郭廣昌入局舍得酒業走勢一樣“暴漲”。2021年以來,舍得酒業成為白酒股中的“網紅”,股價從3月9日的低點55.80元,其曾一路摸高至6月7日的265.76元高位,三個月股價大漲209.96元,總市值達到883億元,股價狂翻成為名副其實的大牛股。截止2022年3月2日,收盤依然在198.35元/股。
顯然,2021年復星系加持下的舍得酒業,可謂是成長型白酒“小巨頭”中當之無愧的C位。從A股首支“百元ST”到年內最高漲幅378%,舍得酒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可謂風光無限。
業內認為,舍得酒業股價再次應驗了“郭廣昌效應”。因而在2021年6月9日遭到微博公開舉報,質疑其如此巨大的漲幅背后,包括價格操縱的猜測,此事迅速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在業界看來,復星系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之路,也一直被外界高度關注。
早在2017年12月,復星系斥資66.17億港元收購朝日啤酒持有的青島啤酒2.43億股H股,占后者總股份的比例為17.99%,成為青島啤酒第二大股東。而從 2019 年開始,郭廣昌累計12次減持青啤股份,截至2021年12月14日最近的一次減持完成后,復星集團持有青島啤酒 H 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約5.06%,幾年減持套現百億港元。
截至2022年3月1日收盤,青島啤酒股價為 101.58 港元/股,上漲8.31%。與 2017 年底郭廣昌投資青島啤酒時30多元的股價相比,如今股價已實現翻倍。
或許資本從來都是逐利的,逐利排在第一,合作振興只能往后靠。
而其實,復星集團堪稱投資多面手,最近幾年除入股酒業外,還在房地產、信息產業、生物制藥、金融、鋼鐵、證券、文娛等領域市場都有跑馬圈地。
品質、文化,
才是酒業品牌的硬實力
品牌傳播專家葉歌認為,事實上,白酒最終靠過硬的品質說話,酒企比拼市場也還是品質、文化的硬實力本身。舍得酒業實際上在國學智慧文化塑造上得到好評。酒業品牌結合中國傳統文化開啟營銷傳播的新路徑,會是中國酒業發展共同走向美好未來的新方向。
未來的舍得希望在“十四五”期間實現有大突破,也正如2022年年會上郭廣昌對舍得寄予厚望一樣,對于舍得酒業來說,機遇與挑戰并行。
或許,舍得酒業新的博弈,也才剛剛開始。。。
上一篇:韓國OB啤酒公司出廠價上調7.7%
下一篇:2022年度“雨花茶”專用標志開始申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