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8 11:57 瀏覽量:29695 來源:食品網
世人忙碌于繁華都市,進行周而復始的辛苦勞作,固定化的生活模式會多少帶來身心的疲憊。因此,人們迫切需要一處承載生活美好,安放人生理想的凈土。但精致的生活從來不會只浮于表面,在黔北名鎮茅臺鎮上,由酉道醬酒董事長兼總經理張鋒傾力打造的酉道醬酒民宿,以優于品質的不懈追求與至誠匠心,“取法極致,得乎其上”的踐行法則,為世人提供了一處能享自然之美、能品美酒佳釀、能賞國學精髓的世外桃源。
近日,這里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聚會。來自于深圳、廣州、南京、西安等各地的白酒及古琴愛好者齊聚一堂,酉道醬酒民宿特別邀請中國白酒一級品酒師、一級釀造師、一級勾調師,仁懷市遵義酒協專家組專家委員陳暢女士以及中國國學研究會研究員、中國琴學研究會理事、南京教育家協會民族音樂專家、廣陵派傳人李家安老師來到酉道民宿,就白酒及古琴文化作了相關分享。
美酒飄香,醉美酉道
為何醬香型白酒如此受大眾的喜愛?為了讓大家從因跟風轉變為喜愛,陳暢女士在雅集活動中詳細地介紹了醬香酒的釀造環境及傳統工藝。
從釀造環境來說,茅臺鎮核心產區地處大婁山脈河谷地帶,蘊涵豐富的微量元素和微生物群,為美酒的醞釀提供了天然條件;釀酒之水取源赤水河,河水甘甜可口;釀酒原料選用糯性紅纓子高粱,此種高粱富含2%-2.5%的單寧,經古法釀制發酵,形成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類物質。綜合滿足上述條件,才能釀出地道醬香美酒。
從釀造工藝來說,醬香酒是時間的饋贈。醬香酒的釀造是一連串復雜且微妙的衍化過程,端午制曲、重陽下沙、1年生產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發酵、7次取酒的“12987”工藝流程,“三長三高”法則,無不是順天應時的奇妙變幻。而醬香酒的老熟陳釀更需時間的積淀,陳化是一個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過程。通過3年及以上的窖藏,酒體經歷三個階段的蛻變升華才得其精華:前期主要是酒體香氣的變化期,新酒刺激、沖鼻、糙辣等不愉快感漸漸消失;中期主要是酒體味感的變化期,酒體漸漸變得醇厚協調、細膩豐滿;后期主要是酒體風格的變化期,醬香純正突出、優雅,漸漸出現陳味。
陳暢女士表示,酉道醬酒不僅產自茅臺鎮核心產區,嚴格遵循傳統釀造工藝,更是以釀造健康白酒為宗旨,在力天酒業研究院健康技術獨家支持下,酉道醬酒不僅香而不艷、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濃不猛、回味悠長,而且具有醉得慢,醒得快的健康特性。
通過陳暢女士的分享酒友們對酉道醬酒有了更多的了解。
琴音繞梁,經典永續
中國古琴文化歷史悠久,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聲響有五音。傳說炎帝在沁源景鳳羊頭山下“黍定黃鐘”,發現了音樂,炎帝神農氏又“削桐為琴、繩絲為弦”,創造了最初的琴。可見中華古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李家安老師表示,我們認識古琴,既可以讓我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產生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也可以洗滌自己的心靈。彈琴是對自己彈的,一絲絲的韻味,只能自己聽到,是最好的精神療養曲。
據了解,李家安老師從事古琴教學二十余年,在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積極探索中,逐漸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古琴教學方法,即融理念、技法、修養三位于一體。在此次雅集活動中,他結合歷史背景,從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發展特色及藝術流派之間的融合和差別入手,深入詮釋了廣陵琴學的技藝特點及古琴相關知識。李家安老師在活動中還即興彈奏了名曲《良宵引》《梅花三弄》《普庵咒》等,讓來賓大飽耳福。
詩有詩韻,文有文韻,同樣,琴有琴韻。李家安老師以品酒喻品琴韻,品琴韻的過程如同品酒的過程,從聞香到入口到吞咽,再到空杯留香,強調柔和、協調、余味悠長等特點,讓來賓體會到了文化特性間的共通之處。
在此次雅集活動中,李家安老師還在現場親自為古琴愛好者做了技巧性的指導和幫助,他也表示,以后會經常在酉道醬酒民宿中舉辦相關活動,并開辦學習班,現場嘉賓表示機會難得,受益匪淺。
此次雅集活動既豐富了白酒愛好者們的相關知識,還提高了其自身的藝術修養,為茅臺鎮打造了美酒與高雅藝術注入新的表達元素。
管弦詩酒,眾美畢集
此次雅集活動為何備受青睞?歸根結底在于國學精髓與中國酒文化的共融互通。縱觀中國幾千年的音樂史,不難發現:音樂與酒早已結下了不解之緣。
西周至春秋時期,歌曲主要分風、雅、頌三類。現存歌詞305首,即孔子所編的《詩經》一書。這305首歌曲中,有不少與酒有關,例如有12首風、雅歌曲經常被士大夫用于“鄉飲酒禮",它們是《鹿鳴》《四牡》《皇皇者華》《魚麗》《南有嘉魚》《南山有臺》《關雎》《葛覃》《卷耳》《鵲巢》《采蘩》《采蘋》,被稱為《風雅十二詩譜》。
戰國時期,酒在音樂中也有反映。例如楚辭《九歌》之一《東皇太一》中的:“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
漢代的音樂以樂府為盛,其曲名有些就與酒有關,如《將進酒》《置酒》等。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的詩全部是樂府歌辭其《短歌行》開頭兩句即與酒有關:“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魏未晉初,阮籍創作了著名古琴曲《酒狂》。南北朝民歌中,寫酒的也有不少,例如清商樂《讀曲歌》。
隋唐時期,為歌唱寫作的詩人很多。李白、元稹、王維、白居易、李賀、李商隱等詩人的不少詩,都曾被人們傳唱,其中不少與酒有關,例如李商隱的《楊柳枝》: “暫憑尊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人世死前唯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
宋詞中,反映或描寫酒的作品也不少。例如蘇軾《念奴嬌》的“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水調歌頭》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蕭》的“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事實上,不論詩詞還是歌賦,都是情感的抒發通道,也是藝術的外在體現形式。酒恰是情感的催化劑,促使藝術創作者解放思想、打破桎梏、放飛思維,把自己的真面目、真性情、真血性體現出來。如果創作者本身被條條框框的日常理想思維所束縛,是不可能找到情感輸出口的,更不可能通過藝術感染旁人。
近日,中國酒業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葉青到訪酉道醬酒民宿
因此,酉道醬酒民宿將藝術生態、文化白酒、國學傳播、健康生活完美融合的定位,是有著基礎性思想邏輯的。酉道醬酒民宿以形而上為靈魂,以形而下為路徑,既講戰略,又講戰術,必然能賦予廣大消費者有美酒、有文化、有格調、有內涵的高品質生活。
葉歌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