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0 09:54 瀏覽量:12943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規模企業擔心災害后續影響 業界發聲:守誠信穩價格
今年7月下旬以來,遼寧地區持續高溫,形成大面積的干旱災害。受其影響,海參企業及海參養殖戶損失慘重。據大連海參商會會員企業不完全調查顯示,大連地區圈養海參受損比例達80%以上,會員企業直接經濟損失達5000萬元。
本報此前發表了題為《遼寧持續高溫致圍堰養殖海參大量死亡 海產養殖風險防控亟待加強》的調查報道,引起了相關政府部門、海參業界及媒體的廣泛關注。
圈養海參受災嚴重 規模企業擔心后續影響
近段時間,遼寧多地持續高溫,局部地區最高氣溫甚至突破了40℃,使海參養殖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央視財經頻道的報道援引遼寧省海洋漁業廳的統計數據表明,大連地區受災面積63萬畝,死亡率達70%,損失4.4萬噸,價值40億元,居全省之首;錦州市受災面積20萬畝,死亡率70%,損失1.4萬噸,價值16.8億元;葫蘆島、盤錦、營口、丹東也有不同程度受災。六城市受災面積總計達95萬畝,損失產量6.8萬噸,經濟損失68.7億元。
據大連海參商會等行業協會的消息源數據信息統計,大連地區圈養海參受損比例達80%以上;大連海參商會會員企業不完全調查反饋,會員企業此次直接經濟損失達5000萬元。
“商會的會員企業都是一些規模以上養殖企業和銷售企業,這些企業往往采取深海底播的海參養殖方式,或采取‘公司+農戶’的形式從深海底播的養殖戶手中訂購,因此受損不算明顯。”大連海參商會秘書長于德強說,受損嚴重的大多數是沿海邊通過圍堰淺海養殖的海參養殖戶,這些養殖戶規模小、分布廣、抗風險能力差,因此受損嚴重。
相對于今年高溫災害帶來的后續影響,規模以上海參企業也表示出一些擔憂。
大連海參商會秘書長于德強告訴記者,自從高溫天氣開始,大連地區的海參價格就有了抬頭的趨勢。“最初我們分析認為是過去幾年價格過于走低之后的正常反彈,后來又考慮到夏季旅游旺季的階段性走俏,但隨著陸續曝出的受災情況,我們認為,產量銳減導致銷售渠道囤貨惜售、借機漲價是主要原因。”他表示,如果這一情況不能得到緩解,將不利于海參價格的穩定,更不利于行業長遠發展。
“其實我更擔心的不是今年,而是明年和后年。”于德強說,很多海參企業在近海有種苗繁育區,此次高溫天氣也不同程度受災。“如果明年開春海參種苗供應不足,那可就是源發性緊缺,后續各個環節價格上漲將是必然的。”
大連海參商會理事、大連三山島海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宏國表示,在災害面前,對于規模以上企業更考驗的是企業的體量和戰略前瞻性。
在三山島企業的冷庫內,記者看到了春季捕撈上來的海參,正靜靜地“冬眠”在一個個泡沫箱內,總計至少有上萬斤;在另一個冷庫內,各種即食海參禮盒密密麻麻裝滿了一屋子;在生產加工車間里,工人們正加班加點包裝魷魚絲、烤魚片等干海產品,這些都是旅游旺季的旺銷產品。
劉宏國說:“一方面,提前儲備的海參貨品可以確保企業在遇到特殊時期保持充足的貨源,同時保持穩定的價格;另一方面,企業從前期開始逐步轉型主攻快消海產品,收益也非常可觀。”
大連海參業界集體發聲 守產地誠信 保市場穩定
8月14日,大連海參商會理事會召開專題會議。會長、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認為,在此特殊時刻,大連海參商會應該挺身而出,集中商會全員智慧和力量,為政府分憂,為海參養殖戶解難。
會上,參會人員通報了各自企業所掌握的災害點調研信息,集中反映此次災害主要集中在池塘養殖上。因為水深及海水流動性等原因,底播養殖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會議還分析研究了山東和福建地區的海參養殖生產情況,結合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的淡季熱賣和惜貨現象,對海參市場價格上漲做出預警,認為秋冬海參市場價格有很大可能回歸到2012年的市場高位。
記者從大連當地市場、商超了解到,進入8月份,原本淡季的海參銷售期出現了罕見的“淡季不淡”的情況,很多專柜都面臨脫銷的問題,普遍價格上漲在40%左右。遼沈地區一些銷售商甚至開始有意識地囤貨,目的是在秋冬季猛賺一筆。
對此, 大連海參商會理事會迅速形成決議——海參商會必須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要在短期內組織會員企業對受損嚴重的海參養殖戶進行愛心援助。
會議還就災害應對工作提出建議和思考:希望政府及相關部門能夠迅速出臺救助政策,幫助受災企業及養殖戶渡過當下難關,迅速重建和恢復生產;呼吁金融機構對受災企業及養殖戶延長貸款期限,對部分受損嚴重的養殖戶進行免息貸款;啟發雙向思考,積極醞釀出臺制度保障,建設好災害防范措施,科學合理有效建設減災設施。
針對災害,會議迅速形成決議認為,雖然近些年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海參價格與價值不匹配,企業利潤下滑,但海參商會的會員企業更有義務確保市場穩定。同時,商會全體成員呼吁并將采取相關措施確保海參企業堅守海參產品產地誠信,保障大連乃至全國消費者能夠吃到優質且價格公道的海參產品。會議還呼吁政府及相關部門關注海參產品產地身份的問題,建議進行專項監管,堅決打擊假冒大連海參產品的違法行為。
記者了解到,一些養自福建、山東的海參由于水溫高、生長期短,在市場上凸顯出養殖周期短的優勢,加之一些商販張冠李戴,將速生海參投放到遼寧海域過冬,形成“洗澡參”,進而以大連海參的名義高價出售,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降低了海參的品質,沖擊了消費者目標市場,成為相關部門嚴加控制的“首要問題”。本報記者 王 磊(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