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0 16:20 瀏覽量:18137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記者 劉艷芳
經過30多年的建設,云南普洱從一個幾乎不生產咖啡豆的地區,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高產和盈利的世界優質小粒種咖啡豆供應地。2022年,普洱市咖啡產業稅收2282萬元,同比增長86.47%;咖農人均純收入6942元,同比增長80.96%,已然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支柱性產業。
面對未來,普洱咖啡產業繪下這樣一紙藍圖:種植面積力爭穩定在70萬畝上,產量和綜合產值5年上一個臺階,即2025年6萬噸、200億元,2030年8萬噸、400億元,2035年10萬噸、600億元,將“普洱咖啡”打造為中國品牌、世界名牌。在這份雄心的背后,是包括咖啡種植、加工、銷售在內的全產業鏈各環節對于產業煥新升級路徑的高度共識——注入綠色動能,用可持續實現高質量發展。
田間種樹,推動咖啡種植向再生農業轉型
“這么火辣辣的陽光,我們都知道戴上草帽;小粒種咖啡樹是熱帶雨林的下層樹種,喜陰涼怕暴曬,也需要一把‘保護傘’。”5月下旬,“雀巢咖啡2030計劃”正式落地中國,雀巢咖啡在普洱啟動了新一輪蔭蔽樹種植活動。在思茅區南屏鎮大開河村的咖啡田里,說到蔭蔽樹之于咖啡樹的益處,雀巢咖啡中心的農藝師侯家志頂著烈日的灼烤特意摘掉了頭上的草帽。
蔭蔽樹的種類涵蓋了樟樹等本地典型樹種和芒果、牛油果、菠蘿蜜等經濟樹種,“我們不贊成種植桉樹和松樹。”侯家志介紹說,“它們會導致土壤酸化。”
雀巢咖啡啟動 2023 年蔭蔽樹種植
種植蔭蔽樹可不僅僅是給咖啡樹提供散狀蔭蔽、創造涼爽環境,作為再生農業的重要舉措之一,蔭蔽樹極具經濟、環境和人文價值。首先,蔭蔽樹種植能有效抑制咖啡樹的病蟲害,減少高溫和寒潮帶來的危害,提高咖啡豆的品質、穩定產量;其次,可以抗旱保濕,防止水土流失,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同時為動植物提供更豐富的食物來源與棲息空間,保護生物多樣性。此外,蔭蔽樹的種植還能帶來額外的收入,減少咖啡“大小年”對咖農經濟收益的影響,并美化咖啡園的環境。
截至2022年底,普洱的咖農已經在雀巢的幫助下分批次種植了總數超過6萬棵蔭蔽樹。“我們在實踐中總結摸索出一套適合普洱的蔭蔽樹種植方案,并為當地咖農提供免費樹苗和技術支持等。”普洱雀巢咖啡中心總負責人王海表示,雀巢將持續推動咖啡種植向再生農業轉型,今年計劃在云南種植和培育20萬棵蔭蔽樹,2026年完成130萬棵。“目前,樹苗已備好,咖農也已選定,待雨季開始,大面積種植就會啟動。”
大力度推廣蔭蔽樹種植,既是應對當前挑戰的見招拆招,也是著眼于將來的未雨綢繆。咖啡是全世界重要的農作物之一,全球有2500萬農戶以咖啡種植為生,每天早上,全世界有10億人會端起咖啡杯,但是,近10年來全球氣候變化正在給咖啡種植地區帶來很大壓力、嚴重威脅到咖啡生產。有數據顯示,2010—2012年,哥倫比亞爆發咖啡銹病,減產30%;2013—2014年,中美洲爆發咖啡銹病,2013年減產16%,2014年再減10%;2014—2015年,巴西大旱,圣埃斯皮里圖咖啡減產50%。而按照現在咖啡的消費量、各地的產量以及需求的增長趨勢,到2050年,供需的缺口恐怕會讓咖啡變成一種“奢侈品”。
“與此同時,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土壤已經不適合咖啡豆的種植,咖啡的質量令人擔憂。”王海解釋說,“比如土壤酸化,疏導性就會變得非常差,導致咖啡樹吸收營養不足,不抗旱,出幾天太陽,你就會發現咖啡樹曬得失水了。”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和酸堿度等結構問題急需解決,鼓勵咖農施用有機肥,集中處理果皮和果膠,進行堆肥;協助進行測土配方施肥,選擇高質量、利用率高的肥料,盡量減少農藥或肥料的投入使用量。“但是,改善土壤質量不是一年兩年能搞定的事,需要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見成效,是一個長遠的工程”。
“截至2030年,雀巢將在全球投資超過10億瑞郎(約合人民幣72億元)用于推進雀巢咖啡2030計劃。”雀巢大中華大區可持續發展負責人張琦說,“我們在云南將積極與農戶展開合作,為‘在向再生農業轉變過程中承擔風險和成本的農民’提供培訓、技術援助和高產咖啡植株,減少咖啡初加工用水量、提升咖農土壤保護意識,幫助他們‘點綠成金’,提高經濟生活水平;幫助建立有彈性、可再生的咖啡農業系統,提高咖啡的品質力和可持續發展力,推動產業煥新和健康發展;幫助提高咖啡豆的品質,形成更加醇香悠遠的、獨有的云南咖啡風味,實現產品升級。”
雀巢對于普洱咖啡的“綠化”構想與當地政府部門對于咖啡產業的建設規劃高度契合。思茅區政府2020年11月發布的《思茅區咖啡加工廢水治理實施方案》提出,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基本路徑,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咖啡產業發展布局,提升咖啡廢水處理能力,持續改善基地、生產、加工環境,降低咖啡廢水污染環境的風險,把綠色發展導向貫穿咖啡產業發展全過程,全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發展新格局,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據了解,如今咖啡豆初加工的用水量已大幅減少,“原來每公斤咖啡用水量約為6公斤,目前通過集中加工的精準清洗技術等措施,每公斤咖啡豆用水量已經降到了0.45公斤”。
普洱正在大力推進咖啡園的認證和提升改造,全市咖啡園中已有30余萬畝獲得雀巢4C認證、10萬余畝獲得星巴克CP認證、2.8萬畝獲得有機認證、2萬余畝獲得雨林聯盟認證。普洱市農業農村局茶葉和咖啡服務中心副主任張雄說,加快咖啡標準化種植示范園建設和中低產咖啡園改造正是下一步要重點抓的項目之一,計劃到2024年完成2萬畝標準化咖啡示范園建設和30萬畝中低產咖啡園提升改造,把咖啡生豆精品率從現在的10%提高到30%以上。
包裝減塑,倡導低碳消費之風
“雀巢咖啡行銷180個國家,全球每賣出7杯咖啡,就有一杯來自雀巢,因此,我們深知自己有責任推動咖啡的可持續發展。”雀巢咖啡品牌傳播及創新總監趙雪玫說,雀巢咖啡的可持續計劃貫穿整個價值鏈,即可持續種植、可持續生產、可持續包裝、可持續消費。具體到可持續包裝,雀巢咖啡的措施是雙管齊下:一是“更好的包裝”,即包裝可回收再生設計;一是“更少的包裝”,即原生塑料使用減量。雀巢承諾到2025年實現95%以上的包裝實現可回收再生設計,同時將包裝中原生塑料的使用量減少1/3。
趙雪玫說,可持續不是空泛的愿景,不是花拳繡腿,行動必須能夠真正落地,本身也要“可持續”——實現減塑的同時,不影響消費體驗,能夠獲得來自消費端的正反饋。以“1+2”速溶咖啡為例,小條包裝原來采用復合膜,要改為可回收再生材料,同時減少包材的重量,還要在單層膜的前提下,妥善解決氧阻隔性問題,以保證貨架期的食品安全。這些既要、也要和還要,給加工工藝、成本控制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付出了很多努力才取得成功。“如今,你在超市里買的任何一袋雀巢速溶咖啡,包裝都是可回收再生的。”同樣成功的還有瓶裝即飲咖啡絲滑拿鐵,通過生產線的改造,每瓶減少塑料用量2.3克,而且,通過“瓶身加強筋”的設計,避免了減量后手感不佳的問題。據悉,2023年雀巢咖啡預計可實現減塑1100噸,相當于4億多個塑料袋。
在積極減塑的同時,雀巢咖啡一直通過多渠道與年輕消費者互動,引導他們參與可持續發展的行動。趙雪玫說,“我們之前測算過咖啡整個鏈路的碳排放,發現其實消費端占比超過50%以上”,所以,如果消費者建立起低碳消費意識,知道如何去鑒別低碳的產品,就有可能在終端形成正反饋,即以消費行為鼓勵品牌的減塑行動,反推行業,加速可持續進程。
在蔭蔽樹種植活動啟動當日,雀巢聯合阿里巴巴在普洱啟動了“88減碳日”。2022年7月,雀巢聯合阿里巴巴和其他消費品品牌共同發起“減碳友好行動”,在低碳商品、低碳營銷、低碳物流等三大場景開展合作。發起品牌通過自身的實踐探索,挖掘和構建減碳場景,激勵消費者養成減碳習慣,并為更多消費品牌的減碳行動提供借鑒。“88減碳日”是該行動直接面向消費者提供低碳商品、傳遞減碳理念的重量級減碳行動。阿里巴巴控股集團總部戰略客戶部總經理、減碳友好行動負責人賽艋表示:“共同突破品牌減碳難題,是我們發起‘減碳友好行動’的初衷。”
當天,雀巢利用天貓旗艦店和天貓超市雙平臺共振優勢,發起了云南咖啡產地溯源直播,線上線下齊聯動,將咖啡種植、烘焙、生產等過程,真切地展現給咖啡愛好者,并展示雀巢產品的減塑低碳行動,號召年輕一代消費者養成可持續習慣。從咖啡田間到咖啡展廳,全天候15小時的直播,展現云咖魅力的同時,也通過沉浸式的場景成功激活了消費者對于可持續理念的感知,進一步鼓勵和帶動更多人踐行綠色健康均衡的新生活方式。
5月23日,林潤咖啡莊園90后“少莊主”華潤梅,一位土生土長的普洱人、典型的“咖三代”,在微信朋友圈寫下了一段文字并配發九宮格照片,大致是:第23個國際生物多樣日這天,在最早種植咖啡的大開河咖啡莊園里,雀巢2023年蔭蔽樹種植活動啟動……下一杯云南,我們更關注這個咖啡產區能夠可持續的循環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