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5 10:31 瀏覽量:17597 來源:金羊網
12月24日,江門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江門市食藥監局聯合新會區政府舉辦了《廣東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新會柑皮含茶制品》宣貫會。該標準由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于11月1日批準發布,將于2019年5月1日正式實施。
發展迅猛:2018年產值預計達到89億元
近年來,在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推動下,新會陳皮產業發展迅猛,形成集柑橘種苗繁育、果品生產、陳皮深加工與開發利用等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實現從傳統農業向食藥茶健等多形態產業轉變,逐步發展成以新會柑皮含茶制品為重點產品的產業布局,全產業產值從2015年的15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60億元,品牌價值89億元,2018年產值預計達到88.9億元。
記者了解到,江門市獲證新會柑茶制品生產企業從2015年的40家,發展到2018年的296家。其中,新會轄區內的企業有262家,市內其他區域的企業有34家,涌現出一批如新寶堂、麗宮、陳皮村等行業標桿企業,新會柑茶正成為新會陳皮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點。
標準缺失:制約茶行業發展
據介紹,隨著行業的高速發展,帶來了柑普茶等產品市場的激烈競爭,各路社會資本不斷涌入,非新會產地的柑茶制品充斥市場,大大擠占了原本屬于新會柑茶制品的市場份額。此前由于新會柑茶制品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長期缺失,企業自制標準備案成本高、不統一等問題突出,造成新會柑茶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監管無“標”可依,市場上以次充好、假冒新會柑茶等現象屢禁不止,嚴重制約了新會柑茶行業的發展。如何凈化市場,讓群眾喝到正宗的“新會柑茶”,擦亮“新會柑”這塊金字招牌,成了陳皮產業發展亟待破解的大問題。
在新形勢下,上述問題對于新會柑茶行業來說,既是制約發展的痛點,亦是提標提質謀轉型的拐點。為加快新會柑茶行業轉型升級,江門市食安辦、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與新會區政府主動作為,新會陳皮協會、企業多方聯動,緊密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會陳皮大健康產業發展戰略,找準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為切入點,大力實施新會柑皮含茶制品標準化工作。
地方標準:助力提升產業競爭力
據介紹,此次標準制定立足江門市地方食品特點和產業發展需求,兼顧新會柑茶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需要,由廣東省公共衛生研究院、江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新會陳皮協會等單位共同制定。該標準填補了江門市新會柑茶生產管理規范的空白,有利于解決新會柑皮含茶制品食品安全監管實際問題。
根據標準規定,新會柑皮含茶制品所用的“新會柑”應符合DB44/T601的規定,即為新會柑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栽培的茶枝柑完全成熟的果實,果實成熟期為11月下旬-12月中旬,進一步保護了新會柑地理標志,引導優勢新會柑茶產業提高競爭力。
據悉,該標準從“產品分類”“技術要求”“貯存和運輸”等方面對新會柑皮含茶制品進行規范:如“產品分類”方面,規定新會柑皮含茶制品主要分為“填充型”和“拼配型”兩類;“感官要求”方面,強調新會柑皮含茶制品應干燥,無霉變、無蟲蛀,無正常視力可見外來雜質等內容;“理化指標”方面,規定新會柑皮含茶制品的水分、鉛含量等項目的限量值。
特別是對于公眾重點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進一步予以規范,如規定新會柑皮含茶制品生產加工過程中不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其他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應符合GB276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規定;明確在符合適當條件的情況下產品可長期保存。通過這些規定,有效規范之前新會柑茶行業生產不規范、質量參差不齊等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