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7 10:31 瀏覽量:2555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記者楊曉晶)日前,2019中國農墾乳業聯盟成員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中國農墾乳業聯盟發布了《中國農墾乳業聯盟產品標準生鮮乳》,從乳蛋白含量、菌數總數、酸度限制、貯存和運輸等方面制定了生鮮乳的團體標準,并于2019年11月24日開始正式實施。
據介紹,此標準有多項指標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準:如在理化指標中,乳蛋白為3.0g/100g,乳脂肪為3.4g/100g。“基于國內規模化牧場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農墾乳業在奶牛品種、飼料組成、飼養管理水平方面的突出優勢,團體標準將乳蛋白率提高到3.0g/100g,比現行國家生乳標準提高了0.2g/100g,將乳脂肪含量提高到3.4g/100g,提高了0.3g/100g。”多年深入企業一線參與實踐的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墾乳業聯盟奶牛養殖專家組組長李勝利表示,“可以說,團體標準為目前我國要求最高的生鮮乳團體標準。”
其次,在微生物及體細胞數限量中,菌數總數降至每毫升10萬CFU,體細胞數降至每毫升30萬個。據了解,我國現行標準把菌落總數定為每毫升200萬CFU以下,體細胞數無規定限值。另外,在理化指標中,團體標準把酸度限制為11—17oΤ。據了解,酸度是代表牛奶新鮮程度的理化指標之一,通過它可以評判出牛奶的新鮮程度。目前乳企普遍采用的是全封閉機械擠奶,只有環境衛生控制得好,微生物繁殖抑制得好,才能使牛奶保持一個酸度較低的新鮮狀態。
“在貯存和運輸條款中,團體標準增加了‘到廠溫度不超過6°C’這一指標。現行標準里還沒有這項指標。”李勝利表示,生鮮乳的冷鏈運輸至關重要,只有全程溫度可控,才能保證質量可控、品質可控。“運輸時間不超過48小時、到廠溫度不超過6°C,這就要求乳制品企業盡可能在合適的半徑范圍內,建設更優質的生產基地。”對此,多位來自企業的管理人員也表示,隨著環保壓力的加大,城市化的發展,養殖空間越來越小,團體標準要求生產企業突破瓶頸,提高生產技術及冷鏈能力,對生鮮奶品類來說,具有很高的市場價值。
中國農墾乳業聯盟主席、中國農科院成果轉化局副局長馮艷秋表示,低溫新鮮的乳制品符合未來高端、高品質的消費趨勢。近年來,巴氏奶增速非常快,但體量和國外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本次發布的生鮮乳標準從奶源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著生產企業需要打造標準最高的、最優質的奶牛養殖基地。“農墾乳業奶源基本都符合標準的要求,未來將從奶源基地的建設、工藝優化等方面提升,在國內市場提高農墾乳業高端、優質乳制品的比例。”馮艷秋表示。
上一篇:山東阿膠行業協會會長李貴海調研龜鹿藥業
下一篇:第二屆全球食品安全共治論壇在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