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9 12:06 瀏覽量:12419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生活中,很多人對于喝奶都是抱著隨意的態度。但保證適量喝奶是一種健康的飲食習慣。眾所周知,奶類不僅鈣含量豐富,而且易于人體吸收。因此,喝奶是效率較高的補鈣方法。《中國學齡前兒童平衡膳食寶塔》推薦2—5歲幼兒每日攝入相當于鮮奶350克—500克的奶及奶制品,合理攝入奶及奶制品可以幫助預防幼兒缺鈣。此外,2018年9月,《柳葉刀》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天吃至少兩份乳制品的人群要比不食用這類食物的人群在患心臟病、腦中風或死亡的風險上相對低一些。
現在市場上,售賣較多的是牛奶和羊奶。因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液態羊奶及羊奶粉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羊奶的神秘面紗被慢慢掀開。然而,有關羊奶的爭議卻始終不斷,一方面,鮮羊奶被譽為“最接近母乳的奶品”;另一方面,“謹防高端炒作”的聲音也在不斷出現。那么,羊奶的優勢真的那么明顯嗎?
羊奶的優勢
羊奶更容易消化吸收 奶粉中,有很多酪蛋白,比如αS1酪蛋白、αS2酪蛋白、β和κ酪蛋白,這些酪蛋白都影響著人體對奶制品的消化和吸收。山羊奶中αS1酪蛋白含量明顯較低(越高消化所需時間越長),而αS2酪蛋白含量稍多,β和κ酪蛋白含量同樣較高。所以,羊奶蛋白質更容易消化吸收。
羊奶蛋白質致敏性低 另外,羊奶蛋白質致敏性低也是由于羊奶中αS1酪蛋白含量少而β酪蛋白含量多。有報道稱,約30%—40%對牛奶過敏的兒童在食用羊奶后能減輕或不發生過敏。當然,羊奶、牛奶都有可能導致過敏,只是相較而言,羊奶的致敏性更低一些。
奶制品種類繁多,專家提醒,消費者要客觀看待產品營養價值,也要對廠家及消費者言論進行辨別。必要時依據醫生的意見選定奶及奶制品。
喝奶不良反應怎么緩解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指導了一項“中國人喝奶習慣調查”,調查發現:近八成國人奶制品食用量不達標。
有被調查者表示,自己周圍最常見到的奶制品基本上就是牛奶、酸奶、奶粉,而很多人喝了牛奶會感到肚子不舒服,產生腸鳴、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嬰幼兒主要表現是拉肚子,可能呈現黃色、青綠色的稀糊狀。這些情況的存在或多或少影響了人們對奶制品的攝取。
人體對乳制品的不良反應主要分為3種:
乳糖不耐受 發作時間:癥狀通常在食用后30分鐘至2小時內發作。發作原因: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制品中的乳糖引起的不良反應。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人體內缺乏乳糖酶引起的,乳糖酶用于消化分解乳糖,這些癥狀會造成不適,但是不會有生命危險,乳糖不耐受是伴隨終生的。在英國約有5%的人對乳糖不耐受。應對方法:服用含有乳糖酶的補充劑。
乳制品過敏 發作時間:癥狀通常在食用后2小時內發作。發作原因:乳制品過敏是由于乳制品中的乳蛋白引起的不良反應。乳制品過敏是乳蛋白與人的免疫系統反應引起的(針對食物來源的IgE免疫球蛋白抗體)。這些癥狀有時候會非常嚴重。乳制品過敏可能后天產生。在英國約有2%的人對乳制品過敏。應對方法:避免食用乳制品。
乳制品不耐受 發作時間:癥狀通常在食用后2小時至72小時內發作。發作原因:乳制品不耐受也是由于乳制品中的乳蛋白引起的不良反應。乳制品不耐受是乳蛋白與人的免疫系統反應引起的(針對食物來源的IgG免疫球蛋白抗體)。這些癥狀會造成不適,但是不會有生命危險。這類人群可能能耐受處理過的食品(如低敏食品)。在英國約有45%的人對乳制品不耐受。應對方法:進行IgG耐受性檢測,或可嘗試食用過敏概率較低的羊奶粉等。
由以上數據來看,乳制品過敏的癥狀比較嚴重,但是發生率低,大多數不良反應還是乳糖不耐受和乳制品不耐受。消費者往往因為自身缺乏專業的醫學知識,而無法判斷到底是乳糖不耐受還是乳制品蛋白過敏。因此,專家建議,如果有相關癥狀發生,需盡快就醫排查,聽從醫生指導。(來源:青浦科普)
上一篇:科學思維助力中國食品行業良性發展
下一篇: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提升首都餐飲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