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3 09:58 瀏覽量:2297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品牌:茅臺 關鍵詞:扶貧助學
茅臺集團一直奉行“大品牌有大擔當”的社會責任觀,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十二五”以來,共投入90多億元用于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義賑救災、環境保護、扶農興農以及改善地方交通環境等各個方面。
從2012年起,茅臺集團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攜手,持續開展“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大型公益助學活動。茅?臺捐資1億元,資助2萬名當年參加高考,并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錄取的農村家庭經濟困難且品學兼優的大學新生,解決他們從家門到校門的交通與生活費,資助標準為一次性5000元/人。目前,已累計捐贈8.14億元,受助地區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及全國鐵道系統的33個地區,受益貧困學生達16.28萬名。據調查,目前已有4屆8萬名受助茅臺學子畢業走向社會,90%的畢業茅臺學子已就業,另有10%的學子選擇讀研、留學、創業等。
2017年,茅臺宣布將在3年內每年為茅臺學子提供3000個實習崗位,解決300人到茅臺就業。
針對扶貧攻堅的“硬骨頭”,從2017年起,“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將幫扶重點向全國“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區適當傾斜。?
自2015年確定結對幫扶貴州省道真自治縣以來,茅臺集團按照“三準六動幫扶思路”,采取“60·48”幫扶模式,投身于道真教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各個方面,始終與道真站在一起,打掉制約道真經濟發展的“攔路虎”,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
數據統計,4年來,茅臺集團累計幫扶資金2.63?億元,貼息貸款3億元,發放公益助學金1150余萬元。道真貧困人口由2014年的6.2萬人減少到2018年底的5329人,貧困發生率從20.5%下降到1.76%,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96.5%。
茅臺集團舉公司上下之力,脫道真全縣之貧,給予道真全方位、多角度支持幫助,總體呈現基礎設施日新月異、農牧產業方興未艾、人民生活越來越好的良好態勢。今年4月,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道真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成功“摘帽”。脫貧攻堅路上,摘帽不是終點站,茅臺人將繼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續推進道真幫扶工作,與道真35萬人民一起,共同書寫道真發展新篇章。
品牌:麥當勞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麥麥全席”是麥當勞中國一年一度的品牌活動,借此宣布其在食品安全及可持續發展的最新舉措。截至目前“,麥麥全席”已經連續成功舉辦4屆。
在2016年廣州舉辦的首屆“麥麥全席”上,麥當勞宣布了其菜單上的三大變革——更少鹽、更好油、更多蔬果谷物,滿足中國消費者對營養均衡膳食日益增長的需求。
據了解,自2010年起,麥當勞中國菜單減鹽已累計超過450噸,如漢堡面包約減10%、番茄醬約減10%以及薯條約減20%。?2016年,麥當勞在中國陸續推出多種均衡菜單,包括含薏米、紅蕓豆、燕麥、大米4種谷物的麥鮮粥,含番茄、胡蘿卜、紫甘藍、白甘藍和生菜5種蔬菜的美味鮮蔬杯以及蘋果片產品。
麥當勞在2017年完成全部餐廳換油,將原來的棕櫚油替換成葵花卡諾拉油。據悉,其新配方食用油營養結構科學,飽和脂肪酸含量大幅減少,更有助于健康。
2018年,麥當勞中國宣布ScaleforGood“我們的一小步,世界的一大步”可持續發展行動計劃。從2018年底至2022年,麥當勞中國計劃開設超過1800家綠色餐廳,符合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頒發的“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評級”(LEED)中“室內設計與施工”類別的認證標準——從餐廳選址與設計、建材與施工到能源管理,全程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推動節能減排。這也是首次在中國開發及應用的LEEDVolume批量認證,涉及門店數量為亞太區之首。
此外,麥當勞中國承諾不斷推進綠色包裝,在確保顧客用餐體驗的前提下,更負責任地使用包裝,不斷優化并減少包裝材料。在2020年前,紙制食品包裝將100%使用國際森林認證原紙。從2018年11月起,麥當勞中國在北京10家餐廳分別試點測試“免吸管杯蓋”和不主動提供吸管的方案,以鼓勵消費者減少吸管使用。
品牌:蒙牛 關鍵詞:“三位一體”精準扶貧
一滴牛奶激起層層責任漣漪。多年來,蒙牛聚焦奶業優勢,探索出了一套“產業扶貧+營養扶貧+定點扶貧”三位一體的特色精準扶貧模式,成為具有示范性的社會扶貧實踐。?
2013年,蒙牛與高校、科研機構和中·?“國丹麥乳業技術合作中心”合作啟動這一社會責任項目,免費為牧場提供管理技術交流、管理經驗分享、新型技術引入、專業技能提升?等服務。5年間受益逾萬人,千余家牧場從牛群結構、飼喂管?理等24個維度得到提升,奶牛單產平均提升2千克,公斤奶成本平均降低0.2元,累計幫扶牧場提升效益8億多元。
針對牧場主最頭疼的貸款貴、貸款難等問題,蒙牛通過扶持“中小型家庭牧場”、推出“數據網貸”產品以及與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地方性商業銀行合作等形式給予牧場資金扶持,如今已累計發放奶源基地建設扶持資金130多億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技術幫扶,蒙牛幫農牧民從根源上“拔掉窮根”,推動構建奶業“命運共同體”。
帶動一方產業發展的同時,蒙牛也深刻認識到“扶貧先扶智”的意義以及借助互聯網力量做公益的重要性。自2017年起,蒙牛通過“營養普惠計劃”為貧困地區兒童捐贈學生奶,開展營養健康科普教育。蒙牛“營養普惠計劃”已面向全國范圍內的346所學校捐贈了2100萬盒學生奶,總投入5000多萬元,相關教育活動影響近萬戶家庭。
今年,蒙牛升級“營養普惠計劃”,推出“營養普惠合伙人行動”。這一借助互聯網平臺,實現與消費者互動的創新公益模式,一經推出就獲得了良好反響。如今,已有15萬人加入,活動也于今年實現首次落地,走進黑龍江省撫遠市實驗幼兒園,捐贈了8萬余盒學生奶,保障了全園孩子未來一年的飲奶需求。
與此同時,蒙牛將目光投向了更多貧困地區。2014年,蒙牛開始定點幫扶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圪洞坪村,修建蓄水池、道路、水井等。5年來,蒙牛著手完善圪洞坪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保障了村民的基本生活。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的2018年企業精準扶貧案例名單中,蒙牛的《“產業扶貧+營養扶貧+定點扶貧”助力精準扶貧》扶貧案例,入選國務院扶貧辦“企業扶貧50佳案例”。
扶貧是一場系統的社會工程,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表示,蒙牛將在推進乳業轉型的基礎上,繼續強化可持續的精準扶貧模式,助陣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宏偉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