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6 11:35 瀏覽量:2004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記者顧雨霏)近日,由天津市武清區農業農村委員會主辦,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支持的“津菜進京”暨“武清區國家農業產品質量安全縣”農產品產銷對接會在北京舉行。
武清區50多家規模經營主體組成“武清果蔬”大家庭,攜帶田水鋪村小兔拔拔”水果蘿卜、石各莊“雍貝”金果梨、津門老字號“和平牌”掛面、“東馬房”豆制品等百余種優質農產品品種在北京推介。京東、首農、物美超市等70余家北京地區的超市、生鮮電商、機關食堂、團餐單位到場進行產銷對接,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北京市農業農村局領導以及北京市民代表等500余人參加此次活動。據悉,此次對接會現場簽訂采購協議25個,采購總額3100萬元,協議銷量達1500萬斤,同時6家單位還與武清區農業經營主體簽訂了長年合作生產基地項目,產銷對接總銷量將達4800萬斤。
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巡視員高雨成說:“武清區作為天津市推動京津協同發展的橋頭堡和排頭兵,大力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建設,涌現出一大批特色農產品品牌。今天我們以武清的名特優新農產品為切入點,舉辦首次‘津菜進京’推介會,是讓更多北京市民知曉天津品牌、認同天津品牌、消費天津品牌。下一步,武清區將以‘津菜進京’工作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現代都市型農業建設,積極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促進兩地更好、更深、更廣泛的合作。”據了解,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做大特色產業,做強龍頭企業,開展園區建設,全面提升農業、農產品發展的規?;?、產業化、標準化、集約化、品牌化水平,目前武清區已基本形成了果蔬、生鮮乳、休閑農業等優勢主導產業,建成了151個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總經濟師閻曉軍對北京農產品市場進行了介紹:“北京是特大型消費城市,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達到2154.2萬人,對農產品的市場需求數量巨大,層次和類型多樣。但北京農業生產的空間更加有限,結構調整的目標是保持糧田80萬畝、菜田70萬畝和果園100萬畝左右的水平,地產農產品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需要與各地以及周邊特色品牌生產主體進行對接,建立較為穩定的進京對接渠道。”閻曉軍提出,推進京津品牌農產品產銷對接,服務“津菜進京”,重點在于品牌打造,核心在于市場一體化。一是要抓好產品品牌的打造,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大力推進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建設;二是要抓好企業品牌的打造,提升企業信譽和市場影響力;三是要抓好地方公用品牌的打造,依托地方資源稟賦,形成區域優勢和特色。
“武清區距離北京或天津城區均在半小時經濟圈,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此次武清農產品進京對接會,是落實京津農產品一體化發展的有力舉措,將為北京市場提供綠色安全的農產品。”武清區政府副區長徐繼珍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