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6 15:05 瀏覽量:2230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國家對食安監管日趨嚴格。作為食安事件的高發地——餐飲后廚,卻如同一塊不敢掀開的遮羞布。到底怎樣才敢讓其直面消費者,距離這一步還有多遠?
不了解后廚運行的人,會覺得后廚的廚師只要高峰期炒炒菜就可以了。但實際上,國內某個大型美食廣場的相關人員告訴筆者,一家從凌晨6點開始營業的餐廳,后廚基本要三四點鐘就開始準備工作。而在廚房工作高峰期,環境溫度有時會達到四五十度。而且,餐廳的員工餐也是由后廚準備。
除此之外,在后廚的工作過程中,避免不了會有碎渣或者水漬在地面出現。稍不留意,就會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在國外,尤其在法國,廚師是一項令人尊重的職業,甚至法國的歌斯廚藝學院,里面的老師都是米其林級別的,還有世界冠軍授課。但在國內,大家對廚師的認知僅僅停留在“技工”層面上。也因此,從事這個職業的人員個人素養普遍不高。所以,后廚從業人員對于工作的流程、規定,甚至食品安全的認知不太高。
筆者認為應從五方面加強后廚管理。
——加強制度學習、事后加大處罰。關于食品安全,國家出臺很多政策法規。這些政策需要餐飲經營者和店長等認真學習。
隨著監管的加強,國家在加強監管的同時,罰款數額也相應加大。去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增設“處罰到人”制度,數額最高罰款10倍。
——產業上游加強治理。觀察目前的餐飲狀況,?其實,廚房很多高危問題的出現,在于人工環節多,隱患多,管理難度大。比如熟食、面點、涼菜等食物,容易滋生黃金葡萄桿菌、大腸桿菌。比如不合格的洗化產品,不僅在清洗上達不到規定效果,還可能存在因為包裝不正規出現泄漏,與食材形成交叉污染。有一些環節可由專業供應體系解決。
——加強防護治理,增強清洗程度。餐飲后廚的清洗環節是餐企行業不能“節流”的部分。例如,請專業殺蟲公司在營業結束后進行每月一次到兩次的殺蟲處理。而在餐具的清洗上可以實現標準化,例如購置商用的洗碗機、殺菌器材等。
有行業人士發現,有的餐廳會使用一些“土方法”來進行消毒,比如墩子用刀刮干凈后,會用白酒漫過,并用打火機點燃消毒。很多重油污區域,會用燒熱的片堿進行清理。但實際上,這些方法除了操作上的不規范,還存在安全隱患。
——后廚可視化管理。摘掉“閑人免進”的牌子,將后廚開放出來,展示給消費者看。
要做到可視化管理的后廚,就要在QSC(Q:商品質量;S:服務質量;C:清潔狀況)上進行嚴格要求。現在,不少餐廳后廚已經安裝了多個角度的攝像頭,投射到消費者用餐區屏幕供大家監督。
——完善管理層管理、設定負責人制。一個餐廳出現衛生及食品安全問題,究其責任,更多是在該店的店長、經理。其次是后廚的總負責人——廚師長的責任。因此,在整個餐飲的管理上,要完善嚴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