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7 13:55 瀏覽量:13350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記者楊曉晶) 國家奶牛疾病防治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大會日前在北京舉辦。據了解,國家奶牛疾病防治科技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牽頭成立,聯盟以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圍繞產業技術創新鏈,運用市場機制集聚創新資源,實現“產學研推”一體化有機結合,從而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會上,聯盟成員集體審議并表決通過了聯盟章程,選舉產生了首屆理事、常務理事、副理事長、理事長。
國家首席獸醫師(官)李金祥表示,近年來,我國在奶牛重大疫病防控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成就,奶牛疾病監測及防控水平已經得到大幅提升,但還存在科技創新動力不足、協同創新力度不夠“、產學研推一體化”脫節等問題。“聯盟的成立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徑、新方法。希望今后聯盟多加努力。首先,加強組織管理和機制創新;其次,要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加強關鍵技術研究;另外,要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同時,注重科技成果轉化,激發創新活力。”李金祥建議,未來聯盟要圍繞解決奶牛疫病防控技術瓶頸,加快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步伐;圍繞推進科技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產學研推”有機融合,共享研究成果,共建聯盟平臺,共商發展大計,為促進現代奶業健康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現武認為,聯盟的成立對推動協同創新具有重要意義。把聯盟建設好、運行好、利用好,重點要把握好三個關鍵:一是聚焦“三個一”目標,瞄準一個產業問題,凝練一個科學命題,打造一個創新團隊,形成聯盟創新合力;二是搭建多學科協同平臺、科企合作平臺、產業上中下游銜接平臺,理順聯盟運行機制;三是緊扣“三個堅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服務產業,堅持務實高效,提高聯盟建設水平。
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亞清對聯盟工作提出?四點建議:明確使命定位,筑牢安全防線,為奶牛健康、乳品?質量安全提供扎實有效的技術支撐;堅持創新引領,應對防?治挑戰,聯合各方力量,創新思路、創新方法開展奶牛疾病防治新技術的研究與新產品開發,為奶牛疾病防治準備更多的“靈丹妙藥”;不斷自我探索,實現高效產出,讓新技術、新產品盡快惠及產業;拓展國際視野,打造高端平臺,利用國際、國內多種資源開展聯合研究,提高我國奶牛疾病防治水平。
奶牛疾病防治科技創新工作的推進,不僅為奶牛健康、乳品質量安全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也是滿足市場需求,推動相關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獸藥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耿玉婷提到,獸藥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市場需求激發了獸藥行業奶牛用獸藥新產品研發積極性“。國家奶牛疾病防治科技創新聯盟的成立恰逢其時,有助于推動協同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促進新產品、新技術、新理念的轉化應用。”她表示。
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首席專家路永強作為聯盟成員代表在發言中表示,今后將和聯盟成員一道攜手并肩,守初心、擔使命,共同努力推動聯盟在搭平臺、建基地、促研發、通信息、融資源、助推廣等方面構建協同共享機制,發揮聯盟的科技引領和產業帶動作用。
作為聯盟牽頭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所長戴小楓認為,通過聯盟的機制創新可以凝聚一二三產各方面的?生產要素和力量,建立起以市場導向為機制、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新的產業合作體系,聚集技術資源開展協同攻關。聯盟將通過起草團體和行業標準,推動行業交流與國際合作,規范行業行為,打造行業品牌,探索新的行業發展模式,從而引領和加速產業發展,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社會和諧的價值目標。
最后,聯盟新當選的理事長李秀波宣讀了《國家奶牛疾病防治科技創新聯盟倡議書》(以下簡稱倡議書)。《倡議書》提出,建立聯盟,旨在貫徹落實國家奶業振興戰略,努力提升我國奶牛疾病防治水平,保障奶業健康發展。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從多方面、多層次入手,要堅持問題導向,創新驅動,加強奶牛場生物安全防控,健全奶牛的疾病監測體系;深入開展奶牛重要疾病如乳房炎、子宮內膜炎、營養代謝病等的發病機理研究,為疾病防治提供理論依據;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創新國際領先技術,創制安全、高效、低殘留、低成本的新獸藥,提高疾病防治水平;推動養殖標準化管理,加大對奶牛場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其專業技術水平;建立信息共享和交流平臺,完善技術服務體系。以凝聚政府、產業界、學術界和社會各界的共識與合力,不斷探索奶牛疾病防治新模式。
用技術保障奶牛安全高效生產是我國奶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聯盟的成立,無疑會對創新奶牛疾病防治技術,普惠廣大奶牛養殖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一篇:山東警方嚴厲打擊七類食品犯罪 保障春節期間餐桌安全
下一篇:江蘇推動奶企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