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7 11:10 瀏覽量:15958 來源:中國食品網
昨天新聞說到,各種口罩的生產能力在逐漸恢復中,但網友們仍然買不到足夠的一次性口罩。即便海外采購,總量仍然有限。十幾億人,如果人人、天天必須戴口罩,哪怕只有一個月,想靠其他國家供應口罩,根本就是極不現實、也極不安全的事情。
這次的疫情暴露出一個重要的問題:整個社會沒有防疫預案,沒有防疫預警,也沒有防疫物資儲備。所以,一旦疫情來臨,連供應醫生用的口罩和防護服儲備都幾乎沒有。想想全國存了多少米,多少面,多少豬肉,多少炒菜油......就知道盡管非典給人們深刻印象,但防疫的事情仍沒有真正得到關注。
口罩這類東西,日常生產能力太高,完全用不著;但關鍵時刻要千百倍地擴大產能,又要保質保量,難度又很大。無論是自制還是海外采購,如果質量跟不上,假冒偽劣、偷工減料,都會威脅到公眾健康;如果口罩大批被污染,無論是生物污染還是化學污染,更會帶來巨大災難,絕對不可不防啊!
在氣候變化、天災頻繁的時代,誰都無法預料下一個災難會是什么。
所以,希望這次疫情之后,全社會能夠真正建立起防疫相關的制度、預案和儲備,就像建立起防地震、防火災、防空防化等方方面面的準備,同時從中小學開始進行防災防疫的教育。到底哪個部門負責這些事情,一定要責任分明,不要誰都有關,誰都可以不管。
我們的國歌歌詞特別有先見之明。安樂日久,人就會懈怠。唯有每天都考慮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未雨綢繆,居安思危,提前教育,提前儲備,提前演練,才能在各種災難來臨的時候坦然應對。如果真是這樣,這次疫情,也許就會成為社會進步的重要契機,進步的不僅是決策者、相關部門、科學家和醫生,還有每一個民眾。
(范志紅:注冊營養師,中國營養學會理事 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上一篇:環球時報社評:向李文亮醫生致以敬意
下一篇:劉鶴強調 抓好重點防控物資供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