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4 10:50 瀏覽量:1528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記者羅晨)3月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北京舉辦主題為“現階段公共場所等疫情防控”的新聞發布會,就餐廳、商超等公共場所疫情防控進行介紹。
在回答有關在復工復產后如何保證群眾的食品安全和就餐安全的問題時,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所長施小明表示,餐廳就餐安全是整個疫情防控中的關鍵環節,將做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一是建立餐廳員工健康體檢制度。每天對食堂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和身體健康檢測,并做好記錄,嚴禁帶病上崗。二是加強環境物體表面清潔消毒,做好餐飲具的清潔消毒,確保做到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三是注意手衛生,勤洗手,確保食堂內配備有效的速干手消毒劑,有條件的可以配備感應式手消毒設施。四是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到規范超市購買冷凍冰鮮產品,不購買野生動物或未經檢驗檢疫的畜禽生鮮肉品。加工食物時注意生熟分開,畜禽肉、蛋類務必煮熟煮透,食物應保證新鮮、清潔、衛生,過夜食品不得供應。五是加強餐廳通風換氣。在氣溫適合和天氣晴朗的條件下,營業期間可開門開窗,保證室內空氣流通。六是對進入餐廳人員要進行體溫測量,出現可疑癥狀時應到應急區域隔離,然后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商場、超市等公共場所與消費者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對恢復營業這些公共場合有哪些防疫措施和要求?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張流波介紹,有七方面的工作需要重視:一是電梯、地面、側壁、電梯按鈕、自動扶梯、柜臺等顧客經常接觸的地方,要增加清潔消毒頻次。二是對于中央空調,不管是全空氣系統,還是風機盤管+新風系統的都要盡量采用全新風,不能實現全新風時也一定要開啟最大新風,必要時開門開窗通風作為補充。三是對服務員應該建立健康申報制度和體溫檢測制度,及時發現可疑癥狀;對顧客進行體溫監測,盡早識別可疑的可能感染者。四是消費者在購物時相互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過秤、交款、排隊時也要保持一米以上距離。五是交款時最好電子付費。六是人人都應該戴口罩,做好手部衛生。七是如果發現可疑病例,要及時地聯系當地疾控預防控制機構,在其指導下進行綜合消毒處理。
張流波同時建議消費者,在目前情況下,盡量減少到公共場所去的機會,盡量縮短待在這些場所的時間。“我們到這些地方去,應該是買東西而不是逛商店。”施小明補充建議消費者在就餐前選擇表面清潔的桌椅,最好是靠近門窗等通風比較好的位置就坐;如果餐廳人員比較多,打包是比較好的選擇;就餐后,要立刻離開餐廳,減少在餐廳的逗留時間。購物時間盡量避開商場、超市的客流高峰期,比如選擇非周末時間或者是早晨剛營業時,減少與其他人接觸的機會;乘坐電梯時,如果到樓層比較低的地方購物,選擇走樓梯;如果到樓層比較高的地方購物,優先使用扶梯;如果必須乘坐廂式電梯,電梯人多時可以等候下一趟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