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5 16:12 瀏覽量:27104 來源:湖南日報
3月24日,春和景明,沅澧大地生機盎然。記者穿行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火熱的生產景象。
連日來,為確保實現今年糧食“穩面積、穩產量”目標,常德市層層發動突出重點,多措并舉提供保障,乘著政策東風,各地種糧大戶搶抓機遇,各顯神通,奏出一支高亢的春耕生產進行曲。
科技助農提效率
24日上午,記者來到漢壽縣毛家灘鄉牛路村時,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正在金穗農機專業合作社,指導工人對一塊19.8畝的早稻秧田進行清溝瀝水。
這片秧田的主人是合作社法人代表、種糧大戶童曉華。一個星期前撒下的湘早秈32號稻種,已在壟間薄膜下吐露嫩芽。再過一段日子,這些秧苗將被移栽進900畝大田里。
“到時候,‘種田神器’一下田,三四天就能搞完。”童曉華說。
“這么快?”記者有些驚訝。
童曉華樂呵呵地帶記者向合作社走去,指著一臺嶄新的機械介紹:“今年有了它們幫忙,我都后悔沒多流轉些土地呢。”
原來,童曉華說的“種田神器”,是湖南中聯重科智能農機有限責任公司最新出品的2ZPY-13A有序拋秧機。這種看似“骨骼清奇”的農機,一臺一天可拋秧80畝,與同行距插秧機相比,工作效率提高1.5倍。它還具有不傷苗、行距可調等特點,能使水稻總體產量提高7%左右。
去年,中聯重科農機項目落戶漢壽高新區。漢壽縣專門拿出2000萬元,支持公司研發生產水稻機種設備。童曉華今年一下買了3臺有序拋秧機。原價14萬多元的機子,經各層面補貼,每臺到手只需4萬多元。
為推動有序拋秧機推廣使用,漢壽縣還采取“4+1”辦點示范模式,即4個農機專業合作社和一個農機綜合服務公司搭配,在全縣建立5個3000畝以上示范基地,并為每個基地獎勵5萬元。
據了解,常德市堅持藏糧于技,加強農業生產專業化服務,推廣“農事委托”、代耕代種、共享農業等新模式新業態。同時,推廣全程機械化操作,支持各種專業組織開展機育、機播、機插、機拋等服務。通過線上培訓和現場輔導,目前全市有3.5萬名農機作業人員已上崗服務。
集中育秧保質量
育好秧、育足秧、育壯秧,是為糧食生產擴面、增產打基礎,也是保證機拋機插效果的關鍵環節。
在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向家巷村天水農機專業合作社育秧中心,記者看到一派火熱的生產場景。該中心占地3.5畝,跟溫室大棚一樣采用透光設計,在噴灌系統作業下,空氣中水霧彌漫。鋪在地上的機拋秧育秧盤里,青苗滋長,綠意盎然。
位于育秧中心右側的旋轉式自動化育秧苗床旁,幾名工人正將“中早35”稻種播撒、上盤,全程流水線作業,忙得不亦樂乎。這個育秧苗床上下共可放置8層秧盤,每天運轉7小時,保證各層秧苗都能得到充分的光照和水分。
合作社法人代表匡松國介紹,這里集中培育的秧苗,除了供合作社1020畝大田用,還將用于其他農戶1000多畝田。
據介紹,謝家鋪鎮有種糧50畝以上大戶140戶,全鎮水田流轉面積達到60%。目前,已落實12個育秧主體,專業化集中育秧秧田達到138畝。
“我們狠抓壓單擴雙,堅決杜絕耕地拋荒,今年雙季稻種植面積將增加1萬多畝,增幅達到30%以上。”謝家鋪鎮農業和農村經管站站長粟紹軍告訴記者,從2月下旬開始,鎮里對所有合作社和大戶進行政策宣傳,為他們算好種植雙季稻的經濟賬,為實現糧食生產擴面增產打好基礎。
為保證秧苗質量,謝家鋪鎮大力推廣集中育秧技術。“從每一粒種子開始,我們全程提供跟蹤服務和指導。”粟紹軍說,他們還在品種選擇、全年搭配等方面提供專業化指導,緊緊抓住“常德香米”現代產業園建設契機,率先提出“三定”(定主推品種、收購企業、保底價格)措施,大力推廣優質稻。去年優質稻每畝平均增加收入200元,全鎮推優3.1萬畝,為農戶增收600余萬元。
目前,鼎城區依托各育秧主體,實施早稻專業化集中育秧9.1萬畝。在每個集中育秧點,區里安排一名行政負責人和兩名技術指導員蹲點指導,確保關鍵技術推廣落實落地。并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集中育秧主體給予補貼,輻射帶動全區落實早稻集中育秧21萬畝,為完成全區62.5萬畝早稻種植任務奠定了基礎。
上一篇:廣西益農信息社強化四項服務 助農戰疫情保成果促脫貧
下一篇:吉林撫松:對“米袋子、菜籃子”等重點食品開展專項抽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