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5 16:28 瀏覽量:10942 來源:農民日報
2020年,是決勝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與餐飲業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餐飲業是農產品出村進城的主要去處,是鄉村新業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農民進城務工的主要行業之一。餐飲業復工復產,對“三農”影響重大。
近日,一些地方領導高調自費“下館子”的新聞大量出現:南京市委書記在夫子廟景區吃了一碗鴨血粉絲,并帶頭堂食;昆明市委書記在一家“老字號”商鋪購買了午餐肉,還在購物中心點了當地特色美食;焦作市市長在大楊樹商業街品嘗了焦作特色小吃……
人是鐵、飯是鋼,人都是要吃飯的,但領導干部們此時如此高調“逛吃”,是特殊情況下為了形成示范效應以引導百姓進行消費,也釋放了當下復工復產工作的新信號:復工復產要和擴大內需結合起來,要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
投資、消費、出口被喻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其中,消費在2019年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7.8%,并連續6年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主引擎”。而在消費市場中,餐飲業占有重要的地位,約占社會零售總額的11.3%。疫情對各行各業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餐飲業呈現斷崖式下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全國餐飲同比下降43.1%,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52.8個百分點。當前,各地各行各業都在加快推進復工復產,餐飲業的復工率落后于其他產業。因此,為了擴大內需,挖掘被壓抑、被凍結的消費,餐飲業的復蘇值得大力推進。
2020年,一場疫情,讓人們對農業“穩定器”“壓艙石”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認識;2020年,是決勝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都是重中之重的工作。這些工作,與餐飲業的發展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站在農業的角度,餐飲業是農產品出村進城的主要去處。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消費低,生產就會萎縮。餐飲業斷崖式下跌直接將壓力傳導到農業產銷上,蔬菜等農產品、食品加工企業產品等受到極大影響,導致滯銷積壓,尤其是對養殖業影響巨大。餐飲業的復蘇無疑能夠緩解以上問題,增加農業生產收入的同時,帶動一二三產業有機運轉。
站在農村的角度,餐飲業是鄉村新業態的有機組成部分。農村不只有農業,還有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等新業態,這些構成了農村環環相扣的產業鏈。服務業中吃、住、行、游、購、娛幾大要素中,“吃”排在了首位。餐飲業恢復正常了,農村的食品加工業才能恢復正常;“農家樂”等復蘇了,市民的消費信心回來了,鄉村服務業才能有序發展。
站在農民的角度,餐飲業是農民進城務工的主要行業之一。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進一步上升,2018年就已達到52.2%,服務業就業人員達到35938萬人,比重達到46.3%,成為我國吸納就業最多的產業。其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是第三產業中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然而受疫情影響,1-2月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13%,兩個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和6.2%。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3月19日在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的介紹,已有1億農民工外出務工,還有20%春節前返鄉農民工未返崗。無疑,餐飲業的恢復能夠提供更多的復工崗位,拉動農民工充分就業。
餐飲業地位重,對“三農”影響大,但是復工遲、復工率低,在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的情況下,就政策而言,要適時按下餐飲業復工復產的“快進鍵”。當然,全國防疫形勢有別,湖北(主要是武漢)、北京依然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這些地區餐飲業復工復產要有更加精細的操作。但全國多數地區,已經屬于低風險地區,這些地區餐飲業復工復產,在做好必要防護的前提下,步子可以快一點,不要讓餐飲業拖了全面復工復產的后腿。尤其是鄉村較之于城市,人員沒那么密集,空間沒那么緊湊,食材運輸距離近,勞動力充足,有序恢復餐飲業可以從鄉村開始。
餐飲業復工復產,離不開農產品運輸和服務的人員。但一些低風險的農村地區,還在設置不必要的防疫關卡;一些地區之間,健康證明不能互通互認;一些地方對返城人員一律收取隔離費用等。所有的這些,都不利于食材進城和農民返城復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如此困境:一邊是餐飲企業急需用工用料,一邊是農產品和農民工進不了城,但雙方就是難以對接。因此,有必要打通低風險地區之間的人員和貨物流動的“堵點”,取消不必要的障礙設置。
餐飲業復工復產,離不開消費者。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歸宿,餐廳需要有人來吃飯才能算真正的“復市”。然而,前幾日扎堆喝茶被批評的新聞還在眼前,突然之間被鼓勵“吃吃喝喝”了,很多老百姓還不了解情況,因此仍處于“防控慣性”中“不敢消費”。站在這個角度,一些地方領導帶頭“下館子”,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帶動市民消費。同樣,農民工既是服務人員也是消費者,他們就業充分了,餐飲消費也會增加。
餐飲業復工復產,也離不開信心。領導“逛吃”不僅能起到示范作用,還能提振消費者信心,向群眾傳遞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整體向好信息,復工復產工作進入了新的階段。未來一段時間,在做好防控疫情反彈工作的同時,可以引導消費者進行有序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