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1 08:37 瀏覽量:18825 來源:中國食品報
前序:作為醬香型白酒之鄉,貴州省釀酒之啟始,和中原地區基本同步,其優良的釀酒傳統不斷光大酒的質量。貴州高原的氣候、土地、水質于釀酒得天獨厚,歷代名醪不絕于世。貴州仁懷成為世界醬香核心產區,茅臺鎮更是中國醬香白酒圣地,境內白酒業興盛。
仁懷以打造世界醬香白酒生產基地核心區為目標,遵從自然保護資源,劃定“規范發展區、限制發展區、禁止發展區”,以構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為統領,加快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形成了茅臺核心產區的國酒工業園、以生產醬香型白酒為主的仁懷市名酒工業園區、以白酒配套產業為主的壇廠現代服務園區,產業聚焦效應顯現出強大生命力和活力,目前,仁懷已有涉酒企業2800余家,其中,白酒生產企業523家。
2019年貴州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產值1131億元,完成增加值1089.2億元,同比增長15.8%。2019年,仁懷市地方酒類企業實現產量23.6萬千升,非茅臺系企業實現營收超過200億元,上繳稅收28.78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4.75億元。
路過正在裝飾中的“美酒河”
貴州出好酒,盛名久遠。
在打造世界醬香白酒生產基地核心區,仁懷醬香酒生產核心區的發展維度上,有哪些出彩的亮點呈現,醬酒熱下的仁懷,怎樣繼續打好“仁懷醬香酒”這張名片?讓世界品味最美的醬香酒?5月,在陽光與雨水交替的美麗仁懷,中國食品報中國酒產區行團隊深入走訪,觀景、品酒、聽故事、看成長。。。來閱讀官方相關人士對醬香酒產業發展的觀點、體會和一線聲音。
政策助力發展加速度 標準體系引領高質量
近年來,貴州省先后出臺了《關于支持白酒產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貴州省推動白酒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貴州省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實施方案》等多項文件,切實為白酒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貴州省政府在2018年的《貴州省十大千億級工業產業振興行動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白酒產量達到50萬千升,煙酒產業產值達到1600億元。其中白酒產值達到1200億元;卷煙產值達到400億元。到2022年,白酒產量達到80萬千升,煙酒產業產值達到2000億元。其中白酒產值達到1600億元;卷煙產值穩定在400億元。
以龍頭為引領著力打造企業梯隊,發揮龍頭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全力鞏固茅臺酒增長勢頭,打造成為千億級世界一流企業,力爭培育3家50億元級上市企業。全力把茅臺酒打造成世界超大單品,在茅臺醬香系列酒中打造1-2個100億元級單品,3-5個50億元級精品。在十大名酒中打造一批30億元級、20億元級、10億元級單品。培植和打造習酒、國臺、董酒、金沙、珍酒等一批在全國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的知名企業品牌。
仁懷市加大白酒標準體系建設,2015年在第五屆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上,由仁懷市酒業協會發布實施《仁懷醬香酒地方標準體系》,這是全國首個酒類團體標準和貴州首個行業團體標準。在生產加工與品質控制中,《貴州醬香型白酒技術標準體系》《仁懷大曲醬香酒技術標準體系》,也對醬香白酒制曲和白酒價格的一輪次到七輪次基酒標準、綜合基酒標準做了規范。
量有限利潤大 政策引領產業發展
憑借良好的生態環境、嫻熟的釀酒工藝以及歷史悠久的酒文化,貴州醬香酒在酒領域廣為人知。白酒產業是貴州省傳統支柱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在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貴州白酒產量、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穩步提升,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處于全國領先地位。據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輕工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8 年貴州省白酒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產值為 898 億元,同比增長 26.4% 。 2019 年貴州白酒產量 27 萬千升,量少利潤大,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產值 1131 億元,完成增加值 1089.2 億元,同比增長 15.8% 。
目前貴州白酒發展依然是緊抓龍頭——過千億的茅臺,同時加強梯度培育,包括百億、五十億、三十億。貴州省政府緊扣國家白酒產業政策方向,制定省內政策,加強規劃合理布局,讓各類酒企充分發揮集聚效應;在財稅政策上,設立公信資金,對考察通過的企業給予資金支持;加大品牌建設,由政府牽頭搭臺,培育品牌;加強環境治理,實施規劃設定,加大組織保障,出臺具體細則與方案,引領貴州白酒產業健康發展。
在打造梯度品牌方面,采用政策鼓勵、資金引導、技術培訓等手段,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讓各線品牌持續發力。她提到,要構建全產業鏈條,從原料、生產,到包裝、銷售,上中下游通盤考慮。“目前白酒市場競爭充分,醬酒獨具優勢,生產周期長,酒體豐富,余味悠長。貴州酒業發展要堅持‘走出去、引進來’,通過參加酒博會、巡展等活動加強省內外交流與合作,招商引資,互助共贏。”該負責人說。
貴大院長解讀 酒莊與產區發展是必然
中國食品報中國酒團隊一行走進貴州大學,與貴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貴州省發酵工程與生物制藥重點實驗室主任、貴州大學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院長邱樹毅對話,聽權威院校專家解讀醬香文化與酒莊價值表達。
關于酒莊,邱樹毅認為,目前酒行業競爭激烈,一線企業實力雄厚,而中小企業打造品牌難度高,酒莊是很好的路徑。酒莊要實行 ABC 分級分類,規范完善建設標準,滿足基本的釀造環境條件、技術保障、原料與安全保障、創新發展等要求。酒莊講究的是質,并非量,它是酒、文化、體驗的結合,要以烤好酒為主,傳承技藝,體現工匠精神。酒莊建設是一個必然的過程,要打造精品,就得有整體概念,以文化為牽引,同時打造硬環境和軟環境。
在貴州大學,與貴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貴州省發酵工程與生物制藥重點實驗室主任、貴州大學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院長邱樹毅交談,聽權威院校專家解讀醬香文化與酒莊價值表達。
關于產區,邱樹毅認為,酒品牌向產區集中,品牌引領產區發展,突顯產區張力,這是必然趨勢。一個產區集中了很多一線、二線品牌,品牌與產區互相支撐、推進,因此品牌對于產區非常重要。產區的劃分在于其獨特的氣候、環境、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與眾不同。很多地方都有醬酒,但是茅臺的醬酒更“省力”、更容易釀造,并且品質更優良,同時它也講好了產區故事。仁懷的醬酒品牌價值數百億,它集中企業,整合了資源,提供原料和技術,因此大家都愿意到產區發展。產區需要大品牌的支撐,以后產區會發展更好,而非產區的量會減少。
關于醬酒,邱樹毅認為,目前白酒市場掀起“醬酒熱”,醬酒之所以成為風口,是因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也高了。茅臺“適量飲酒,有益健康”的宣傳標語,引導了喝醬酒有助健康的消費觀念,實現風味、健康雙導向,表明醬酒中蘊含著獨特的健康因子。與其他香型對比,醬香型白酒工藝更復雜,釀造成本更高,因此假冒偽劣產品少,故而醬酒品質好、價格高。改革開放四十年,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很多消費者習慣了喝醬酒,就喝不慣其他白酒,因為醬酒成分多樣,感覺更豐厚,其回味無窮,從中可以體會一種復雜感,如同感受人生閱歷的豐富。
目前市場上醬酒多樣,價格不一的現狀,邱樹毅表示,醬酒產量有限,大曲醬香型白酒量不多,價格很高。傳統醬香工藝釀造的糧食酒,以及串酒都存在,但在一千萬千升醬酒產量中,純糧食酒不到三分之一。因為市場需求大并且多種多樣,所以發展新法白酒,這是無可厚非的,因此更應該規范標準,讓物有所值。同時,企業自身要有擔當,講究誠信,規范管理。當然,同樣是好酒,品牌會產生較高的附加價值,因此打造品牌仍然是關鍵。
發揮優勢,政府引導,做大做強
仁懷市工業和商務局局長代正永在與中國食品報中國酒團隊交流中說,政府非常重視仁懷市白酒產業發展,從平臺打造、政策支持、環境治理等多個方面系統性地為產業保駕護航。
在平臺打造上,首先,仁懷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一區多園,規劃建設有名酒工業園區、茅臺國酒工業園區、壇廠配套產業園區等多個版塊。白酒工業集聚,進一步整合資源。其次,仁懷市酒投公司集聚優化產業資源,打造力量強大的“航空母艦”,助力仁懷醬香型白酒品牌走向世界。我們還設立了醬酒科研所,制定團體標準,研究醬酒1-7輪次的風味。
在政策支持上,在2014、2015年,仁懷市在要素保障等方面出臺一系列規劃和政策,引領白酒行業健康發展。
在人才建設上,設立專業機構,比如醬酒科研所規范產品品質;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包括釀酒師、品酒師、勾調師等,從培訓、考證到企業實踐,構建專業人才隊伍。同時,加強管理階層的培養力度。
在生態和發展環境上,對生態承載力進行評估,完善污水處理設施,保證達標排放,減少污染;實行河長制、煤改氣氣改電等措施,開展專項環境整治,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幫助企業解決產權辦理等問題,確保良好的發展環境。
在宣傳推介上,政府組織參與糖酒會、酒博會、黔酒中國行等活動,對知名企業進行宣傳,統一運作,增強仁懷醬香酒區域品牌的知名度。
在把控質量上,設立團體標準,嚴格按照工藝生產,保質量、保規模。還有專家團隊到酒企進行現場指導講解,抽取企業產品進行工藝評判,助力品質提升。
白酒的香型各有特色,百花齊放,由于優點、喜好、習慣、經濟能力等存在差異,消費者的選擇自然不同。而醬酒是一種稀缺資源,由于生產周期長、儲存時間長等原因,高品質使得其成本高。它很精貴,利潤空間很大,所以投資的升值空間大。目前醬酒在全國酒類市場的占比較低,需要通過資本的進入,進行品牌的打造提升其價值。仁懷市有資本涌入對本地酒業是沖擊,更重要的是產業推動。企業要抱團合作,兼并重組,強化優勢,通過政府引導,將仁懷醬香型白酒產業做大做強。
如今市場上的醬酒價格多樣,消費者如何選擇和評判好的醬酒?代正永認為,從幾十元到幾千元,醬酒的價格由時間和品質決定,剛烤出來的新酒和年份酒的價格差異較大,儲酒年限、工藝標準、生產成本等導致醬酒品類的區別。仁懷市酒投公司設立評估認證中心,對醬酒的年份、工藝、品質進行分段,規定基酒標準,發布指導價,為消費者的正確選擇指明方向。那些一百元以內的酒更多來自于外地酒企,保本銷售,利潤空間低;而對于那些假冒偽劣的酒,則需要加強市場監管打擊力度。同時,要充分挖掘醬酒文化,讓消費者在了解的基礎上選擇消費。
講好醬酒文化,做好品牌傳播推廣
5月24日,遵義市酒業協會/仁懷市酒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呂玉華,抽空接受中國食品報中國酒產區行執行主編的專訪,談醬香產區的資源保護、人才培養、產業引導,并對市場出現的幾元、十幾元的醬酒營銷亂象予以痛斥。
呂玉華說,目前酒市場出現“醬酒熱”,同時也亂象叢生,爛酒泛濫,因此做好產區標準、實行產區一體化刻不容緩。將產區做大做強,讓仁懷醬香酒走得更遠,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要持續抓好醬香酒質量,培養有能力、資歷的匠人匠心一線能手,建立支撐醬香酒產區發展的質量體系和競爭體系,真正做到匠人醬香。今日開展的技能大賽就是最好的方式。就像老大哥“茅臺”,一直都以品質為核心,才能持續獲得消費者高度認可與信任,成為醬香型酒的典型代表。
然后,要加大培訓體制建設力度。開展釀酒師、品酒師、選酒師、勾調師等醬酒技術人才培訓,提升骨干力量,成立專業團隊,完善技術支撐體系。目前我們和國家發酵研究院等專業機構和院校在展開合作,開展制曲師等各類培訓,不僅學習理論,還有實際操作,理論聯系實踐,進一步建立健全智力支撐體系。
呂玉華談到,作為三百多家企業發展的產業引領者和召集者,我們行業協會全力支持產區加快發展,制定行業規章制度,助力培育骨干企業。我們要制定團體標準和小產區標準,對醬酒進行分級定類,同時,還要建設大曲醬香酒認證體系,明碼標價,讓消費者能了解和正確選擇真正的大曲醬香酒。
此外,我們還要對年份酒進行認證,有專家隊伍、政府背書,實現整體認證,對產品進行貼標、追蹤溯源,增強消費者對醬酒的認知度。同時,對大曲碎沙等層次醬酒也要明碼標價,讓消費者喝上純糧醬香酒,懂得明白消費識別,什么價位配什么樣的醬酒產品繼續加大醬酒知識的廣泛傳播推廣。
要繼續引領醬酒宣傳品牌打造,加大多途徑多層面推進。第一,宣傳仁懷醬酒核心產區的工匠精神、釀造工藝,特別是醬香白酒工藝要不斷傳播。因為質量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關鍵的因素。第二,遵義市、仁懷市是紅色圣地、革命老區,要將紅色文化、長征文化貫穿到醬酒文化的宣傳中,我很反對過度宣染白酒經歷幾千年朝代的事,沒有太大意義。要更多去弘揚近代的紅色文化,1935年紅軍四渡赤水,用茅臺酒療傷消毒,這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第三,抓好品牌建設,抓好市場的拓展,二線三線醬酒品牌也更多展現給消費者,逐步實現集群發展,體現應該有的集群價值。第四,強化醬酒產區的自身優勢。離開仁懷,離開茅臺,就釀不出好的醬酒,這說明仁懷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優勢,要加以充分認識、保護和價值的挖掘與發揮。
把茅臺鎮打造為全國醬酒之心,把仁懷市打造成中國酒文化之都和白酒強市,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地域符號,把“仁懷醬香酒”打造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地理標識,以知名品牌釀造示范區創建為載體,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品牌產區。
標準是話語權 質量是生命線
“仁懷是一個縣級市,高度的集聚集中了眾多白酒企業,我們這邊的整個氛圍釀酒是非常好的”仁懷醬香白酒科研所所長王遷與中國食品報中國酒團隊交流時說。
王遷認為,近幾年的“醬香熱”有幾個原因。一是一茅臺酒為老大哥為首的加大對市場消費者的持續培育和持續對品質的保障。使醬香酒的消費者在原來基礎上在不斷擴展加大,這是對品質的充分信任。消費者生活得到改善后,對醬酒的需求不僅僅來自于對香味物質的需求,還有是醬香酒的健康屬性越來越得到重視。
醬香型酒具有金融屬性,越存放的酒越有價值。物價在上漲,醬酒也在不斷增值。地方有種說法叫“存錢不如存酒”,因為品質會越存放越好。較有實力的白酒企業紛紛加入醬香酒領域,洋河、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勁酒、金東等都在醬酒產業投入布局。醬香酒也是很好的調味酒和基酒。
王遷認為,從品牌宣傳推薦上分析,醬酒產區要把握幾個方面,標準是話語權,必須牢牢掌握。仁懷是醬酒的核心主產區,根與魂都在仁懷,產品體系的標準必須抓好。我們也制定發布實施了仁懷醬酒團體標準,2015年以來,醬酒酒品質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企業自己烤出的各輪次酒都進行了優級、一級、二級分類儲存,生產建設、儲存規模也作為考量企業實力的重要因素,可能對廠房儲存的需求比生產需求更大,因為醬酒銷售要有3至5年以上的儲存期。沒有條件分類儲存酒細分不出品質的高中低,對整體品質分級很有影響。
標準出來后有了很好的產品市場細分,老大哥茅臺作龍頭產品,腰部的企業做1千左右的腰部產品,還有300、500左右的大眾產品,沒有以前的無序發展。重品質已成為醬酒人的共識,一個企業一年真正能做到400或500噸大曲醬香酒,市場銷售都可以上億了。
企業從從原材料、小麥制曲、制酒、釀造、品評、勾調、儲存、包裝、運輸等各環節把標準執行到位,這就對醬香酒品質的保證,也是競爭優勢。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當前,我們也發現了我們地方有很多非常接近茅臺酒酒體風味和口感的產品出現,要做干凈愉悅的產品。
環保是仁懷白酒產業發展的壓艙石。只有這樣大的面積和容量,環保做不好最終對我們產業發展會帶來致命的危害影響。政府層面也非常重視,環保做好了才能使產業實現可持續。仁懷做了規劃,確定了三類發展區。引導企業向規范發展區域發展,嘗試探索白酒產業向“酒+旅”融合發展發展。
園區規范發展 營造高質量服務環境
在貴州仁懷經濟開發區,中國食品報中國酒團隊與管委會辦公室、工業經濟處相關負責人交流了解到,仁懷經濟開發區圍繞實現“一看三打造”戰略目標,2011年7月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省級開發區。仁懷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43.11平方公里,按“一區多園”布局,由國酒工業園、仁懷名酒工業園、壇廠現代服務園組成,是全國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中國優質醬香白酒生產基地、全國工業旅游示范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白酒),也是省級一類工業園區、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千億級示范培育園區”和“千億級培育開發區”。
近年來,仁懷經濟開發區以2020年成功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總目標和主抓手,對標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各項指標要求,不斷理順體制機制、科學布局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營商環境,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條件逐步成熟。
據了解,仁懷經濟開發區在貴州省2018年度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評價中位列全省省級開發區第一名。目前,入園已有企業182家,投產企業124家,規模以上企業78家。2019年完成工業總產值906.6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864.1億元,完成營業收入1012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0.1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356.8億元,完成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37.5億元。
仁懷市酒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楊虹介紹,2011年6月,貴州召開了全省白酒產業發展大會,明確提出了“一看三打造”的發展戰略,即:“一看”就是“未來十年中國白酒看貴州”,而“三打造”則是要把茅臺酒打造成“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把茅臺鎮打造成“中國國酒之心”,把仁懷市打造成“中國國酒文化之都”。這一發展理念為貴州白酒產業加快發展確定了基調。
仁懷市是貴州建設世界級醬香型白酒產業集群建設的重要載體,重點開展茅臺酒龍頭企業引領、產區塑造、平臺提升、集群培育、產業配套、市場拓展、工藝傳承、人才振興、文化弘揚“九大工程”。
在平臺提升上,仁懷以醬香型白酒生產和白酒配套產業為主導產業,以茅臺酒鎮、仁懷名酒工業園區為兩大主戰場,按照“高端引領、中低并舉、以質取勝、打造品牌、盤活存量、造增總量、優化環境”總體思路, “一區三園” (貴州仁懷經濟開發區、名酒工業園、茅臺古鎮文化產業園、壇廠現代服務園)布局產業,傾力打造全國最大的醬香型白酒生產基地和白酒特色工業旅游區,全市醬香酒核心產區面積達85平方公里。
在產區塑造上,打造世界美酒核心區,加大產區宣傳,擦亮仁懷產區招牌。
在集群培育上,打造1個千億元企業引領、3個100億元企業支撐、10個10億元企業帶動、40個1億元企業跟進的“1314”白酒工業骨干集群,推動白酒產業向集約型、集聚型,集團化、規模化、標準化轉型升級,打造醬香白酒工業航母。
在工藝傳承上,落實人才體系提升工程,不僅要普遍培訓,更要加大專業培訓力度。打破傳統“師帶徒”,機構引領人才的全面培訓,提升技能和市場資質,建立人才體系庫,讓人才加快流動。
在市場拓展上,白酒是傳統產業,更需要強化市場營銷,提升市場概念,適當引進外地企業,優化管理方式。采用“本地生產+外地銷售”的模式,樹立產區形象。
在文化弘揚上,深入挖掘仁懷醬酒文化,打造中國酒文化之都,這將是努力的重點。
通過“九大工程”的實施,最終在貴州仁懷形成白酒產業的一個集群、兩個基地和三個支撐中心,即:構建一個有世界影響力的醬香白酒產業集群;打造成具有行業核心競爭力的原產地保護基地和有機原料的種植基地;建設中國醬香白酒儲存、檢測和技術研發中心,標準化締造和價格形成中心,品牌集群和文化體驗中心。
品醬香,知未來
人說,有故事的人才配得上和醬香酒,是說醬香酒的豐滿耐人尋味,佳釀美酒的多層次芬芳與厚重。氣候、微生物、水、土壤、原糧,都是自然給予醬香的恩賜。在貴州茅臺,這里天生適宜美酒釀造,也只有在這里,才能釀出全世界最好的醬香白酒。
貴州好山好水出好酒,神秘茅臺鎮締造醬香傳奇。茅臺鎮的自然與人文景致令人嘆為觀止。華燈初上,夜晚的茅臺鎮透出一絲魅惑,韻味十足。兩岸的企業高樓綻放著繽紛光彩,星羅棋布,如同鑲嵌著的一顆顆璀璨明珠。
聞著晚風吹來的酒香,踏上與紅軍長征四渡赤水茅臺渡口相連的長征路,在這里,品味茅臺歷史的味覺記憶。“家惟儲酒賣,船只載鹽多”,川鹽入黔,不僅給茅臺帶來了興盛,也帶來了滋味。“酸、甜、苦、辣、咸”,千年時光陳釀了美酒,飽滿了風味;百年國運沉淀了滄桑,醇厚了五味。
后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邁入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社會奔向小康的新階段,貴州白酒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大小品牌齊發力,共同書寫中國醬香白酒的華麗篇章。
仁懷市響亮提出:加快推進“九大工程”建設,在產區塑造、平臺提升、市場拓展、工藝傳承、人才和文化等方便建立機制、加大投入、保障要素,力爭在2025年形成“1314產業集群”(1個千億級,3個百億級,10個十億級,40個億元級)。
到2025年,全市白酒產量達到45萬千升(茅臺集團20萬千升,地方白酒企業25萬千升),白酒工業總產值達1500億元以上,稅收突破600億元;茅臺集團成為千億級世界一流企業,“1314”產業集群初具雛形,國家級經開區發展平臺基礎穩固,白酒上下游產業鏈健全完善,“中國酒都·仁懷醬香”特色產區馳名中外,世界醬香白酒產業基地核心區全面建成。
原創/中國食品報中國酒產區行報道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