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4 10:50 瀏覽量:27450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近年來,青海省海東市牢牢把握“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大勢,充分挖掘利用生態資源優勢,唱好生態農業“重頭戲”,在鄉村產業、要素資源配置、農業安全生產、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全面發力,形成了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海東模式”,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
今年,海東市全面啟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區建設,重點打造“雜交油菜、馬鈴薯、蔬菜、小雜果、漢藏藥材、肉牛肉羊、土雞土豬、特種養殖、飼草、奶業”十大特色產業,把著力點放在培育種植、養殖、果蔬、加工產業上,建設綠色養殖產業園和種草養畜生態循環示范點。建成百畝示范基地306個,千畝示范基地66個,萬畝基地3個,完成各類農作物播種328.17萬畝,飼草種植100萬畝,為農業豐產豐收奠定了基礎。
同時,投入7400萬元重點扶持建設樂都下營養殖產業園。源虹、容生、弘育、益邦等規模養殖項目已投入2.85億元,一期年出欄10萬頭生豬的項目即將投入運行;總投資20.35億元的青藏高原牦牛產業示范園項目一期工程開建,確保生豬恢復生產。立足牦牛、藏羊、八眉豬、冷水魚及馬鈴薯、青稞、大果櫻桃等優勢主導特色產業,培育壯大了一批特色知名品牌,注冊農畜產品商標1652件,“高原、綠色、有機、富硒”等品牌知名度日益凸顯。申報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7個,成功創建互助、樂都兩個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認定省級產業園5個。
為守住“菜籃子”安全,全市把農業綜合執法監管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行業清源”行動緊密結合,與農業農村業務工作有機融合,深入開展農資打假、“漁政亮劍”、農產品質量安全、生豬調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等“七大行動”,對全市194個鄉鎮的288個農資經營門店進行全面檢查和整治,共檢測農產品411批次、2834個樣品,合格率100%。全面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使農產品帶證上市。強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確保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安全。
此外,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返鄉務工人員較多的實際,鼓勵返鄉人員立足農業農村發展“歸雁經濟”,引導要素資源由單向流動轉向城鄉互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全面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空殼社”專項整治工作,共培育高素質農民4464人,新型經營主體成為產業振興的新引擎。大力減控農業面源污染,完成“兩減”面積105萬畝,化肥、農藥使用量同期減少31%、39%,殘膜回收率達89%,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3.37%,秸稈綜合利用率達70%。同時,有力推進農牧區生活污水治理項目,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和服務向農村延伸。大力實施“廁所革命”,共新建、改建衛生廁所5.9萬座,拆除私搭亂建廁所2萬座、牲畜圈舍2.15萬個,清理違法用地2040宗、“大棚房”899宗,全市200個行政村獲得“清潔村莊”稱號。農村環境“臟、亂、差”局面得到扭轉,逐步向綠色發展、治標治本轉變。 (胡生敏)
上一篇:吉林省梨樹縣全面推進現代農業體系建設
下一篇:云南力推云茶產業向綠色有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