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30 10:32 瀏覽量:1731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日前,四川省質量強省工作領導小組正式發布《關于2019年度市(州)政府質量工作考核結果的公告》,經省政府審定,瀘州市蟬聯A級,這是對瀘州市質量引領發展的充分肯定。
瀘州市自2015年成功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以來,始終堅持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為統領,全面提升產業、產品、工程、服務和環境質量,助推產業提檔升級,為把瀘州建設成為全省和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打造“一極兩中心兩地”重要支點奠定堅實的質量基石。
構建大質量工作格局
成立并適時調整市質量強市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瀘州市質量強市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年初制發全市建設質量強市工作計劃及開展質量提升推動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組織召開全市質量強市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切實加強對全市建設質量強市、開展質量提升推動高質量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推動成立各級黨委、政府領導掛帥的質量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大質量工作格局。
深化質量提升行動
精準對接全省“5+1”現代產業體系,突出優勢重點領域,圍繞白酒、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現代醫藥等重點產業,聚力沖刺“三大千億”產業,筑牢高質量發展核心基礎,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
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96.7%,高于全省平均合格率0.6個百分點。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已基本建設完成,全市省級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已經達到98%以上。截至目前,全市工程受監率100%,工程質量合格率100%。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打造全省首個“0證明城市”,政務服務持續優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列入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古藺郎酒景區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合江堯壩鎮、古藺太平鎮入選四川省第一批文旅特色小鎮。全國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創建扎實推進,瀘州港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通過國家驗收。
截止8月底,我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36.7微克每立方米,低于省上常態化管控建議值(38.9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3.2%;優良天數212天,優良達標天數比例86.9%,高于省上常態化管控建議值(84.6%),同比上升5.4個百分點。建成高標準農田綠色示范區5萬畝,改造農村戶用衛生廁所7500戶,新改建農村公共廁所10座,建成省級宜居鄉村140個。
強化高質量發展基礎保障
批準發布《瀘州黃粑工藝技術規范》等7個瀘菜地方標準。制定并發布《有機高粱病蟲害防控技術規范》等地方標準。瀘州老窖有機高梁種植標準化示范區獲得“國家有機高梁標準化示范區”稱號。制定《云龍機場綜合樞紐服務技術規范》《瀘州港鐵水聯運服務技術規范》,助力全國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順利通過驗收。
推進四川省酒類產業計量中心建設,力爭國家酒類產業計量中心落戶瀘州。建成“四川省城市能源計量中心(瀘州)能源計量數據采集與管理平臺”。“四川省城市能源計量中心(瀘州)公共檢測平臺國家級項目”竣工驗收。國家重裝站瀘州計量檢測中心一期已建成實驗室約240平米,擁有計量標準器30余臺件。加強CNAS能力建設,已通過幾何量、力學、熱學、化學、電磁學、醫療六個專業41個項目63個參數校準和測量能力CNAS認可復評審。
建立瀘州市檢驗檢測資質認定機構監督檢查技術專家庫,制定并執行瀘州市機動車檢驗機構監督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開展有機產品認證活動及認證結果的監督,建立食品領域檢驗檢測機構信息檔案。
營造高質量發展良好環境
組織開展生產許可證監督檢查,強化重點企業監管。對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重要工業產品和消費品嚴把市場準入關,切實抓好源頭監管。推進肉菜中藥材等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
深入推進“企業開辦小時清單制”“多證合一”“套餐式”注銷服務等改革事務。截至2020年9月,全市按照“企業開辦小時清單制”流程辦理46851件,15583戶企業通過“一窗通”系統辦理新設登記,7215戶企業通過全程電子化系統申辦設立、變更、注銷登記,審批通過6322戶;辦理“多證合一”32789件;辦理“套餐式”注銷登記2076件。
聚焦建設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區域醫藥健康中心、跨行政區組團發展模式的融合發展示范區、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區、內陸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加強規劃銜接,以融入的實際成效帶動瀘州全面發展、促進相應地區加快發展。
截至2020年8月底,瀘州市已歸集各類信用數據累計2.62億條,涉及省平臺、數據資源中心、各區縣、市級部門(單位)等信息來源58個,覆蓋全市各類企業法人95685家、非企業法人4017家和自然人491.01萬,累計入庫信息1.33億條,“雙公示”信息47.89萬條,紅黑名單2.2499萬條。
(中國食品報四川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