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09:49 瀏覽量:1449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近年來,山東省平邑縣地方鎮以果蔬罐頭產業為重點,創新搭建機制創新、企業發展、電商上行和政策扶持四個平臺,注重打造多業態相加、多功能相融、多機制創新的農業“新六產”融合發展樣板,建成了三產融合、產業集聚、功能完善、旅游觀光、生態宜居“五位一體”的罐頭產業強鎮,今年被評為全國農業產業強鎮。
搭建機制創新平臺
做實“產業基礎”文章
一是優化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實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企業+果農+基地”的產業化運營模式,實行黃桃、山楂收購保護價制度,有效防范市場風險,幫助農民解除后顧之憂,實現龍頭企業、合作社、果農三方合作共贏。目前,累計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11個,專業種植合作社130個,入社社員年均增收1.5萬元。
二是創新村企共建機制。利用罐頭企業資本、技術、人才優勢,結合各村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積極推進村企聯建,實行多元化、差異化發展,累計合作共建10余處市級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改造提升優質加工型黃桃、山楂種植基地3萬畝。
三是用好科研合作機制。加強與國際食品組織、中國罐頭協會和國內科研院校等組織機構的戰略合作,與中農大、山農大等科研機構及大專院校合作成立了研發中心,開發了低糖草莓、木糖醇、蘇打水、阿拉伯糖等多項高端專利新產品。
搭建企業發展平臺
做強“加工龍頭”文章
一是培育龍頭企業。以康發、玉泉、奇偉等家骨干企業為龍頭,全力支持技術改造、人才創新,組建集團化企業,著力打造一批十億企業、十強企業。目前,地方鎮擁有罐頭加工及相關企業90余家,其中罐頭加工企業68家,培育國家火炬計劃高新技術企業2家、中國罐頭十強生產企業3家、出口企業前十強2家,有4家罐頭企業獲原農業部中型企業認證、4家企業被評為省級新六產示范主體,帶動形成了以罐頭加工為主導,印鐵制罐、玻璃制品、信息中介、物流運輸等相關行業競相發展的產業集群,帶動地方鎮及周邊鎮8000余人就業,年產各類罐頭70萬噸,年實現產值90億元。
二是加快技術改造。鼓勵支持罐頭加工企業高點起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和技術改造,變過去低檔加工向高端制造轉變,新上智能生產線12條,配置了先進的色譜儀、超聲波清洗機、農殘速測儀等檢測化驗設備,嚴格按照國際質量標準生產,順利通過HACCP、FDA、IFS、BRC等國際認證,贏得了國外消費者的認可和青睞。
三是發展區域品牌。響亮提出“有罐頭的地方就有地方的罐頭”宣傳口號,引導企業打造區域性品牌,實現罐頭加工從無牌、貼牌向有牌、名牌轉變。目前,注冊商標300多件,其中,山東省著名商標12個,并與國外商界精英建立了合作關系,產品擺進了國外大超市、大賣場。玉泉公司旗下“蒙水”牌罐頭成功入選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指定食品,康發公司罐頭入選聯合國維和部隊食品采購名單。
搭建電商上行平臺
做大“互聯網+”文章
一是推廣“罐頭+電商”。建有鎮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未來果園村級電子商務中心、威爾遜跨境電子商務等三大電商平臺,發展電商企業35家。2019年,全鎮電子商務總銷售額突破3億元,康發、奇偉、玉泉、中海等骨干電商企業線上銷售收入均突破2000萬元,罐頭電商產業園區初具規模。
二是實施“罐頭+文化”。引導罐頭企業創新外觀包裝設計,融入創意和文化,適應消費者需求。康發研發的“桃不掉”“梨不開”“楂不散”唯果戀系列產品設計新穎獨特,線上銷售額突破6000萬元;玉泉食品研發的微產品“戀果緣”,單品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
三是培育跨境電商。在現有海外銷售渠道的基礎上,整合全球渠道對接罐頭產業,通過“互聯網+渠道”互聯,把罐頭企業與海外銷售商聯姻,提供跨境全程訂單履行服務。在平臺、技術、督導、服務四大板塊驅動下,實現互通互聯、合作共贏,產品出口歐美、東南亞、澳大利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創匯1億元。
搭建政策扶持平臺
做足“服務保障”文章
一是強化精準對接服務。建立班子成員聯系幫包企業制度,實行一對一保姆式服務,切實為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實際困難,實現了“有問題隨叫隨到、有困難立時解決”的服務模式。
二是強化人才引進、培養、激勵政策。強化人才體系建設,建設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和職工人才隊伍,先后引進博士以上人才14人,其中康發罐頭引進的海外學者李恒博士,被評為“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
三是破解企業融資難題。建立政、銀、企三方溝通機制,協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發放扶貧富民生產貸款2億元;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12家企業補辦了不動產證,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優質可抵押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