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10:07 瀏覽量:11391 來源:農民日報
本版文/圖由沈陽市農業農村局提供
村前楊樹林,村后大水塘,池中有荷花,村路柳成行。你可能想不到,眼前這一派“江南水鄉”的風光,卻是在東北的一個普通村莊——沈陽市沈北新區黃家街道大丁村的景象。大丁村坐落在石佛寺水庫旁邊,毗鄰遼河七星濕地旅游區,這幾年積極推動人居環境治理,基本改變了臟亂的環境面貌和落后的人居習慣,初步形成了全體居民共治、共管的格局。正如村民石玉艷所言:“我們家出門見水,抬頭望山,村莊就像景區一樣美。”
于洪蒲河
法庫美麗鄉村
遼中設施農業—連棟智能溫室
沈北新區稻田畫
沈陽珍珠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鄉村建設,沈陽在行動。沈陽市委、市政府抓實舉措推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大投入力度,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鄉村治理行動、專業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推動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目標。一幅“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沈陽鄉村徐徐展開。
環境整治,宜居鄉村提品質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改變村民生活環境與生活習慣的一件大事,也是鄉村建設的基礎工作。法庫縣秀水河子鎮長崗子村經過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后,村民的生活環境改善了、生活品質提升了。
“看看我家,屋里屋外環境不比城市里差,院子四周果樹飄香,滿眼的綠樹紅花,真是比風景區還舒心,我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生活非常滿足。”在這里,一種“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情景油然而生。
2018年以來,沈陽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鄉村振興破題開篇的突破點,綜合施策、分類推進,1523個行政村環境基本實現干凈整潔有序,村民的環保、健康意識普遍增強,270個省級美麗示范村脫穎而出。
沈陽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市委書記和市長掛帥的沈陽市“百千工程”領導小組,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立一整套有效管理體系,多次召開會議逐項研究推進解決難點、堵點和痛點問題。統籌29.2億元用于“百千工程”建設,重點實施建設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改廁等重點工程。
沈陽市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行頂層設計,組織制定農村人居環境“1+8”實施方案。制定全市《“百村美麗、千村整潔”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0年)》,并同時制定了村莊清潔、村莊規劃、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莊綠化、村莊道路硬化亮化、“廁所革命”、畜禽養殖及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8個子方案。
大力實施“三清一改”,以重要節點為契機,集中整治公共空間積存垃圾,清除私搭亂建、亂堆亂放,徹底清除衛生死角。大力推行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全市行政村按照“五指分類法”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270個美麗示范村逐戶配備生活垃圾分類桶,發放垃圾分類指導、宣傳資料50余萬份,入戶講解10余萬次,“戶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垃圾收運體系基本覆蓋。
在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中,經科學論證確定“室內水沖+三格式化糞池”作為沈陽市改廁模式,強化工程質量監理,落實現場管理和流程追溯。不斷提升改造產品標準,室外化糞池全部為一體化預制式,2019年建成的室內水沖廁所基本經受住了嚴冬考驗。截至目前,累計完成室內水沖廁所改造5.8萬座。
鄉村治理,“三治”融合創文明
鄉村治理的難點在于人的管理。新民市陶家屯鎮蘭旗堡子村充分發揮黨員作用,通過村干部包組、黨員包戶的形式做好村里的各項工作。村黨支部書記賈兆成介紹,村里的黨員包戶與一般村不同,不是按照居住的遠近劃分,而是按照與黨員關系的遠近來劃分,被包戶大多是黨員的親戚、朋友,這樣更便于開展工作。近年來,村里沒有一起上訪事件,有什么矛盾在村里就解決了。
自2019年6月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聯合啟動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工作以來,沈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治理工作,強化統籌和組織保障,積極推進試點示范。2019年12月,沈北新區獲批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首批試點單位,沈北新區孟家臺村、遼中區皮家堡村、新民市藍旗堡子村、法庫縣西拉馬河子村4個村成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6月,康平縣及土耳坨村等10個村獲批省級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村)。
沈陽市創新治理試點工作,確定了興隆臺街道、馬剛街道、方家屯鎮3個鄉鎮(街道)整鎮整街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工作。同時,制定下發了沈陽市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實施方案及專項推進工作方案,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堅持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積極探索實踐,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沈陽市鄉村治理新模式。
“村屯治理常態化,造福子孫一代代。人美庭潔素質高,門前三包要做到。”于洪區平羅街道前辛臺村更改村規民約,加入環境整治的內容,并設立前辛臺“最美鄉村”示范戶評定標準,評出“最美庭院”示范戶,激勵村民積極投入人居環境整治。今年,前辛臺村獲得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康平縣加強村(社區)綜合服務建設,將設崗定責、為民服務全程代理等工作融入網格化管理工作中,切實增強了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在實際工作中,重點完善了“首問負責、一站通辦、全科服務”工作機制,著力打造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升級版”,推行“最多跑一次”,暢通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沈陽市推進“三治”融合,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持續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地位,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一村一品”,特色產業促“雙贏”
按照沈陽市委、市政府“一村一品”專業村建設工作部署,沈陽市著力創新發展思路,破除傳統路徑依賴,制定并完善專業村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組織全市涉農縣(市、區)結合區域特色和資源優勢,高質量、重創新,扎實推進專業村建設。全年培育市級專業村50個,蘇家屯區來勝堡村等4個村獲評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或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
遼中區地處遼寧中部,遼河下游沖積平原,平疇百里、肥田沃土,糧食、果蔬、花卉、淡水魚養殖、畜牧業等產業發達,素有“魚米之鄉”美譽。金山堡村坐落在冷子堡鎮東北部,東靠珍珠湖,北與沈陽西湖相連,其主導產業為淡水魚養殖業,有精養魚池6400余畝,為國家水產養殖示范基地,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遼中鯽魚”的原產地。
結合本村優勢資源,金山堡村重點發展綠色種植、養殖。通過引進珍珠水庫的水,建設引水渠、挖環田溝,在本村4000畝水田上發展魚稻共生(稻田鯽魚養殖)、蟹稻共生(稻田蟹養殖)、蝦稻共生(稻田小龍蝦養殖)。利用共生環境使鯽魚、螃蟹、小龍蝦、水稻全部達到綠色食品標準,并注冊商標形成品牌效應,讓99%的村民得到實惠。
新民市大民屯鎮歷來是沈陽的蔬菜供應基地,近年來為了保證冬季市場蔬菜的供應,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高效農業。
走進新民市大民屯鎮方巾牛村,只見大棚一棟挨著一棟,棚里長著各種各樣的蔬菜,每天源源不斷地向外輸送。目前,該村有大棚1200棟,戶均近兩棟。作為沈陽市綠色蔬菜生產基地,方巾牛村享有“東北棚菜第一村”的美譽。村內建有果蔬交易市場和種苗培育中心,主要品種有黃瓜、西紅柿、辣椒、茄子、蕓豆、小白菜、油菜、香瓜、葡萄等。其中30%的棚菜銷售到沈陽市場,60%銷往吉林、黑龍江等地,部分銷往北京、天津、廣州,出口日本、韓國和俄羅斯等地。
今年3月8日,沈陽市首批電商村正式上線。通過與8家知名電商合作,沈陽在全市建成電商村110個,全市農村電商經營主體已發展到1200家,電商銷售額超100億元,分別增長20%、25%,培訓農村電商人才1500人,涌現出信昌大米、禾豐飼料等全國農村電商領頭羊。
法庫縣丁家房鎮的大蛇山子、丁家房、西丁家房和灣柳街4個行政村,依托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以農戶冷棚葡萄和土地承包權作價入股,實現葡萄產業公司化運營,促進了農戶、集體“雙贏”。沈陽市大力支持設施農業建設,將省、市政策疊加,提高補助標準,全年新改建設施農業面積2萬畝以上,涉及專業村60個以上、面積1萬畝以上。
沈陽市將進一步完善推進鄉村振興的組織體系、工作體系、責任體系和督考體系,抓重點帶全局、補短板強弱項,確保完成中央、省確定的各項任務。圍繞加快補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精準發力,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為沈陽實現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振興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上一篇:江蘇銅山“三鄉工程”帶富“老鄉”
下一篇:青羊區市場監管局全力保障冷鏈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