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1 10:47 瀏覽量:21445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2020年12月23日,由安徽團餐配送行業協會主辦的中國團餐產業2020年融合發展大會(安徽)拉開帷幕。大會匯聚眾多行業頂級專家,共同分享交流經驗,破解團餐決勝密碼,洞悉未來發展大勢。
曹偉民/文
大會以“新希望,新未來”為主題,特邀安徽省團餐配送協會會長、安徽團餐商學院院長姚富玉,中國副食流通協會主任王菲,千喜鶴集團副董事長王習印,全國工商聯餐飲業委員副秘書長、團餐謀主編如風,餐飲020新媒體創始人、中國互聯網餐飲研究院副院長羅華山,德保膳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雷等多位嘉賓出席此次會議。
團餐謀主編如風作了《中國團餐行業發展報告》,分析了2020年疫情影響下中國各線城市團餐的發展變化,并詳細解讀了團餐信息化、品牌化、檔口化的發展趨勢。
報告指出,雖然近五年新一線城市團餐企業的經營能力和經營規模明顯提升,但二三線城市市場化程度低,有融資難、缺人才、餐標不靈活等阻力,團餐企業的發展水平受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結構影響較大,企業智能化、智慧化發展需提速。
此外,我國現階段團餐檔口的品牌化程度較低,在產品的品質、迭代等方面均難以穩定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淘汰率較高。一些標準化程度較高的社餐連鎖品牌,也開始嘗試進軍流水穩定、增長較快的團餐領域。如風建議,社餐與團餐可融合發展,各學所長。
上海論宇商務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何至偉指出,疫情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社交、商務、生活方式、消費習慣等,這些改變對未來團餐行業的發展帶來深遠影響。如社會餐飲連鎖企業紛紛為求自救布局企業團餐供應,政府搭臺,美團、餓了么等互聯網平臺助力集體配送,團餐企業發力外賣業務,生鮮電商暴增等。
中央廚房資深專家陳朝義在《學生餐中央廚房運營新模式》中表示,從生產基地到中央廚房以及物流配送至餐桌,都是專業分工,強強聯手,互利共贏的。
對于中央廚房規劃建設,他表示從工藝設備的選擇到建筑框架,都要有標準、嚴要求,同時也要結合現在智能化大數據信息系統,做到可追溯、生產自動化、少人化發展。
在《“追溯餐廳”助力餐飲管理的安全升級和數字化管理》上,王菲解釋,追溯就是“保安全+提效率+傳信任”。希望大家認識到追溯餐飲評價體系的必要性,幫助餐飲企業建立健康、科學、可持續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規范追溯行業健康的發展。
在《中國式中央廚房的存活之路》的講解中,黃雷用十幾年的團餐工作經驗,從中央廚房的定位和規劃等多個方面為眾人講解做中央廚房的雷區,并建議,想要加入中央廚房的人,要杜絕盲目跟風,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羅華山在《大融合時代團餐社餐的邊界》中講到,新餐飲是1+N全渠道。以1個堂食為基礎,以外帶+外賣+電商+零售+快閃等為輔,N個渠道將成為標配。最終,實現全渠道+全網絡+全時段。
同時,他分析了團餐和社餐的底層邏輯,團餐提效降本,社餐好體驗、好口碑,建議社餐和團餐破界創新,提升認知,降維打擊。
在《2020年安徽省團餐產業報告》中,姚富玉表明,數據顯示安徽團餐起步不晚,但團餐企業呈現出“小、散、弱”等問題,整體規模偏小,市場集中度低,暫無龍頭企業。在管理與服務上,高學歷、高技能專業人才不足,雖然重視管理,但管理水平尚待提高,不過部分企業信息化、應用比較與時俱進。
這也反映出中國團餐市場發展現狀,行業本身不規范,集中度低、市場競爭不充分。總而言之,從供應鏈管理、食安風險管控,品牌、產品和服務,系統建設、人員培訓上來看,團餐企業還有很大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