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11:24 瀏覽量:26517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長江流域禁捕是保護長江母親河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公安部、最高法、最高檢和農業農村部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指導各地辦理了一大批長江流域非法捕撈違法犯罪案件,打掉了一批“捕運銷”犯罪團伙,取得了階段性明顯成效。但是,當前長江禁捕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特別是在執法實踐中遇到的一些法律適用、證據采信及漁獲物認定鑒定等重點難點問題,亟須進一步解決。針對這一情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農業農村部日前聯合發布《依法懲治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等違法犯罪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有關情況。
長江禁捕取得階段性成果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長李京生表示,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公安部自今年7月以來連續部署開展了“長江禁漁2020”“百日攻堅”等一系列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非法捕撈犯罪活動,目前取得了階段性明顯成效。沿江公安機關著力強化重點巡查,對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犯罪堅持露頭就打,專項行動以來共偵破非法捕撈類刑事案件47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900余名,查獲涉案船只3900余艘、非法捕撈器具4.5萬余套。沿江公安機關始終緊盯“捕運銷”各環節,堅決斬斷地下產業鏈。截至目前,各地共打掉“捕運銷”犯罪團伙360余個,查禁販銷渠道1500余處。同時,重點加大對組織化、團伙化、鏈條型案件的打擊力度,目前公安部掛牌督辦的155起重大案件已全部告破??傮w來看,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打擊震懾效果明顯,破獲案件數、犯罪團伙數逐月大幅下降,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多發態勢得到了明顯遏制。
李京生表示,公安機關將堅持“重拳出擊、以打促禁”,持續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切實打出聲勢、打好機制、打牢基礎,為長江十年禁捕贏得治本時間。一是進一步抓好“鏈條化”打擊。堅持“全要素、全環節、全鏈條”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犯罪,突出打擊重點,加大打擊力度,提升打擊質效,全力摧毀“捕、運、銷”地下產業鏈,堅決防止非法捕撈違法犯罪活動出現反彈。二是進一步抓好“常態化”執法。繼續會同漁政、海事、水利等部門開展水上聯合巡查執法,加強顯性用警,加大執法頻度,擴大執法覆蓋面,確保實現“四無”(無捕撈漁船、無捕撈漁網、無捕撈漁民、無捕撈生產)和“四清”(清船、清網、清江、清湖)的工作目標。三是進一步抓好“立體化”防控。針對排查確定的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通過布建視頻監控、開展無人機巡查等方式,加強對涉漁重點要素的動態掌控,嚴密對易發案場所、部位和重點水域的防控,最大限度擠壓非法捕撈違法犯罪空間。四是進一步抓好“社會化”宣傳。通過典型案例宣傳、法律政策宣講、張貼橫幅標語、落實舉報獎勵等方式,積極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支持長江禁漁工作,形成人人自覺參與、社會廣泛監督的局面。
著眼實際解決執法難點
李京生介紹,制定出臺《意見》主要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服務保障長江禁捕工作順利推動、解決執法實踐中難點問題、健全聯動執法協作機制。李京生表示,長江禁捕是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服務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關鍵舉措,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但從執法實踐看,相關違法犯罪打擊懲治工作,亟須規范性文件予以精細化指導。由于對政策法律的理解不同,一些地方在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方面認識不一致,對漁獲物品種、價值等專門性問題的認定標準不統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打擊效果。同時,長江流域禁捕工作點多線長面廣,既涉及行政執法,又涉及刑事司法,需要進一步強化銜接配合,完善跨部門、跨區域執法協作,切實形成打擊治理合力。
李京生指出,《意見》分為總體要求、法律適用、健全機制三大部分,包含法律適用和定性處理、案件事實的認定、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運用、加強行政執法工作和加強工作配合等五個方面15條內容。圍繞非法捕撈犯罪、危害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資源犯罪等,細化了法律適用依據和定罪量刑標準,并對相關違法行為的處罰作出規定。明確了辦理非法捕撈案件中相關證據的收集轉化、種類規格及審查標準,要求加強證據審查工作。同時,對涉案漁獲物價值認定作出規定。嚴格貫徹執行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對行為追訴、從重從輕處罰等重點問題予以明確。在辦理非法捕撈案件時,要求綜合考慮行為人的主觀罪過、犯罪動機、行為手段、危害后果以及認罪悔罪態度等因素,準確認定犯罪事實,依法作出妥當處理。同時,就加強行政執法的制度建設、隊伍建設、能力建設及規范化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強調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強化禁捕水域周邊區域管理。
形成合力為禁捕提供司法保障
《意見》加強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將健全執法合作機制作為重中之重,明確要求四部門既要依法履職、分工負責,又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確保案件順利移送、偵查、起訴、審判,推動形成長效長治機制,共同為長江流域禁捕工作順利實施營造良好的法治和社會環境。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周加海表示,人民法院將確?!兑庖姟返陌l布施行取得實效,為長江流域禁捕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審理相關案件時,要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綜合考慮行為手段、主觀罪過、數量價值以及行為人的認罪悔罪態度、修復生態環境情況等情節,綜合評估社會危害性,確保罪責刑相適應。立足案件審判,充分發揮職能,加強與有關機關的協作配合,在落實好長江流域禁捕工作的基礎上,共同促進長江流域水域生態全面保護修復。對審理案件過程中發現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薄弱環節,及時提出有針對性、有建設性的司法建議,促進完善制度機制,強化源頭治理和系統治理。同時,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通過庭審直播、編發典型案例等方式,以案說法,開展警示教育,震懾違法犯罪分子;引導社會公眾遵守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規定,理解、支持和配合禁捕工作,為長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營造良好的法治和社會環境。
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究室副主任勞東燕表示,檢察機關要加強配合,依法懲治非法捕撈等違法犯罪,積極推進長江流域的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為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貢獻檢察力量。重點打擊社會危害性大的水生生物資源犯罪,切實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積極促進長江流域環境的修復質效,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對于危害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的行為,如果同時存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情形的,啟動民事公益訴訟程序。有明確的賠償權利人的,督促、支持其進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磋商和訴訟,沒有賠償權利人的,直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對行政機關存在怠于履行監管職責的情形,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經督促后仍不履職的,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江開勇表示,農業農村部門將進一步強化漁政執法,確保禁捕退捕取得扎實成效。一是盡快完善配套制度措施。在科學論證并全面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盡快健全完善長江流域禁用漁具目錄。同時,對涉案物品認(鑒)定的機構、范圍、標準、方法及水生生物資源損害評估方法、標準及修復措施落實做出制度性設計,充實人員力量,統一評估標準,便于各地執法操作,提高辦案效率。二是進一步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在全面強化日常監管執法的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重點強化“三無”船舶排查清理力度,加大對制售禁用漁具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消除非法捕撈風險隱患。盯緊長江口、鄱陽湖、洞庭湖、跨省交接水域等重點區域,針對電魚、毒魚、炸魚等嚴重損害漁業資源的違法行為,全面加強專項整治。加強長江口禁捕管理區管理,統籌做好非法漁船網具清理取締、相關海洋捕撈轉移安排等工作,確保長江水生生物洄游通道的暢通。三是建立完善漁業行政執法長效機制。加強漁政專業執法力量建設,加快建立“護漁員”協管巡護制度,構建社會監督網絡,確保落實“禁漁令”有力量、有手段、管得住。建立長江禁捕執法管理網格,劃定管理區域、管理單位和責任主體,向社會公示并接受社會監督。加強行政司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建立健全案件移送、案情通報、信息情報共享等相關機制。
上一篇:雙塔食品豌豆寡肽制備及應用技術獲專利授權
下一篇:山東食藥執法辦案成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