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7 10:24 瀏覽量:14293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無馕不待客”“沒馕不算家”……馕是新疆各族群眾喜愛的食品,也是當地一張特色名片,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上它。但長期以來,馕的生產主要以小作坊為主,難成規模。如何做大做強特色美食產業,讓傳統美食飄出“新香”?近年來,新疆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牽手”關聯產業,大力推進馕產業向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邁進,逐步激發、釋放了馕產業的發展動能。從田間到車間,從車間到餐桌,馕已不只是一種特色食品,日漸完善的生產體系打通了馕產品走進商超銷售的渠道,為新疆馕走進更大市場筑牢了基礎。
扶貧產業帶動全鏈條發展
馕產業是新疆脫貧攻堅的主力產業。一個產業園能帶動數千人就業,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為當地貧困戶就業。21歲的阿布都哈力克·依馬木尼亞孜是阿克蘇馕產業園的一名打馕師傅,也是年純收入18萬元左右的“馕老板”。他在阿克蘇馕產業園有5個馕坑,手下打馕師傅15人,人均月收入4000—4500元;小工5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
阿克蘇地區堅持把馕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相結合,采取優先解決困難勞動力就業、困難群眾入股分紅等方式,幫助780余名富余勞動力通過從事馕產業實現穩定增收。
與此同時,還帶動和提升了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培育了一批專業機構和專業技術人才,為馕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據不完全統計,新疆已有5萬余戶家庭通過馕產業實現了脫貧致富。
生產好馕,離不開優質面粉的支持。小麥是制作馕的主要原料,馕產業的發展倒逼種植結構調整,帶動了小麥種植提質增效。新疆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支持龍頭企業開展打馕專用粉研發、品牌推廣,《馕(餅)專用小麥粉》團體標準自2019年開始推廣,目前已有十余家規模以上面粉加工企業按照標準生產打馕專用粉。
柯坪縣艾力努爾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專注生產面粉數十年,公司銷售經理迪力夏提·肉扎洪介紹:“馕產業對面粉品質需求不斷提升,我們已經開發出適宜打馕專用的配方面粉,這不僅填補了面粉加工領域的空白,也為馕產業實現更高水平發展提供了支撐”。
喀什地委副書記陳志江介紹,喀什地區依托12縣市馕產業園,發展馕、烘焙、列巴等系列產品,日產馕350萬個,帶動320萬畝小麥商品化率實現80%以上。
昌吉州奇臺縣是新疆重要的小麥產區,該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打馕專用粉需求逐年提高,全縣加工企業平均每月向市場供應140噸左右,有力拉動了種植業,全縣小麥種植面積已逾百萬畝。阿克蘇地區則創建了113萬畝的綠色標準化原料基地,從源頭入手確保馕產品的高品質。
從“吃飽”到“吃好”,再到“吃綠色、吃健康”。過去5年,隨著馕的標準化生產、規?;洜I及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品種工藝不斷創新,在原料生產方面,不僅促進了小麥提質增效,還拉動特色林果產品生產銷售,植物油、核桃、葡萄、圓蔥、辣椒、紅花等原料生產也得到促進。馕產業縱向延伸構建了“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經營模式,橫向拓展了馕產業與旅游產業、文化產業、康養產業的融合發展模式。
從小作坊到“集團軍”
長期以來,馕的生產主要以小作坊為主,分散難成規模。2018年,新疆提出大力發展馕產業,加快推進生產基地建設,產業邁向集聚發展。
2018年底建成投用的烏魯木齊馕文化產業園,是新疆馕產業發展的“樣本”,其按照“工業+旅游”的發展模式,在新疆較早實現了馕的規模化生產。還有阿克蘇地區,積極推進“馕巴扎(集市)”“打馕村”“打馕街”等生產基地建設,已建成馕產業園10個、馕制品專業合作社80余個。
上述只是新疆發展馕產業的一個縮影。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新疆各地已有馕加工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超300家,可實現日產馕約650噸。
走進伊寧市塞外疆馕文化小鎮,空氣中彌漫著烤馕香。這里規劃了生產加工區、體驗區和生活區,日產馕4萬多個。2020年,該市整合現有生產資源,打造了“1個產業園+10個生產基地+1個街區+若干作坊”的馕產業發展體系。
“過去,每天的收入特別不穩定,有時候高到脖子,有時候低到腳脖子。”在伊寧市塔什科瑞克鄉馕產業園,庫爾班江·吐拉洪打馕時,手機總是播放著歡快的音樂。他是當地有名的打馕師傅,以前和家人經營打馕店,2020年10月到產業園工作后,專心負責打馕,每個月收入達7000元。“現在好得很,不用操心面和油,也不愁馕咋賣了。”
與庫爾班江·吐拉洪不同,一些師傅依然在經營自己的打馕店,不過口味、手藝、馕坑等也在變化。“過去用的土馕坑燒柴或煤,煙味很重,現在的馕坑燒天然氣或電,非常環保。”熱合曼·巴拉提在烏魯木齊市會展中街經營的打馕店,每到下班時間就特別忙。“大家愛吃熱乎的馕,老顧客下班后總會買幾個剛出爐的帶回家。不愁賣,你看,這些鄰居就夠我忙活的。”他指著周圍的樓群說。
從小作坊到“集團軍”,從粗制作到新手法,既實現集聚生產又兼顧多樣化的靈活方式,新疆馕產業這兩年由過去零散化、小規模經營逐步走上集約化、規?;l展之路。
為什么要改?“過去生產分散,到處冒煙,既不經濟也不環保。”伊寧市塞外疆馕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小龍認為,壯大馕產業應從調整生產組織形式入手,開展規模化集中生產,這樣有利于確保質量、培育品牌、加強營銷和研發新產品。
“集約化發展是將產業做大做強的有效舉措。”新疆西域馕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吐爾遜江·阿不拉說,小作坊式生產標準不一,品質難以保證;園區生產則統一了馕坑大小、烤馕時間、重量尺寸等標準,保證了產品質量穩定。
也曾有人質疑,傳統的小作坊式分散經營方便群眾生活,集聚發展是否會影響便利性呢?據了解,小作坊式的經營形式是產銷一體化,生產點也是銷售點;而規?;a意味著集中生產、分散銷售,生產、銷售分開,只要銷售點多面廣,并不會影響便利性。更何況規?;藴驶推放苹菈汛筲萎a業的基礎,有利于優化生產要素配置,形成專業分工,也有利于產品“走出去”,抱團闖市場。
專家表示,馕產業是新疆特色產業,也是潛在優勢產業,通過一系列舉措,可以打造成為“顯優勢”產業,成長為新疆經濟支柱。集聚發展是必由之路,要通過積極引導馕企進園,提升產業集中度。
走出國門傳統美食再升級
除了滿足國內市場,新疆的馕還走出國門。近日,30萬個馕從新疆霍爾果斯口岸農副產品“綠色通道”快速公關運往烏茲別克斯坦,成為霍爾果斯口岸迄今為止出口規模最大的一批馕產品。從元旦至今,霍爾果斯口岸已向中亞國家出口50萬個馕,尚有1100萬個在“排隊”。
作為不缺馕的中亞市場,為何中國馕在當地如此大熱?
據悉,此次出口的30萬個馕是由新疆霍爾果斯金億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生產開發的。剛剛過去的2020年,這家公司已向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出口110萬個馕和列巴。
該企業負責人于成忠說:“這些馕口感上與當地的馕有著明顯區別,當地消費者可以從口感上辨別出食材。尤其小油馕和黑麥列巴在當地市場比較受歡迎。”
“我們的車間在霍爾果斯馕產業園,馕和列巴按照國際市場食品質量要求生產,中亞國家客戶可隨時通過視頻連線看到生產現場,直接在線下單。”于成忠介紹,根據2020年出口的市場反饋,今年將出口更加側重于符合當地居民口味的馕和列巴。
與此同時,新疆各地紛紛出招,尋找和做強自身特色。
35歲的早日古麗·艾比保說自己是吃著馕長大的??墒牵斔齺淼綆鞝柪障憷驸萎a業園卻發現,許多馕以前她也沒有見過。早日古麗·艾比保表示,之前她所見過最特殊的馕就是三合板馕、窩窩馕、玫瑰花馕。當她來到產業園后,才了解到這里不僅生產傳統馕餅,還有創新開發的萌寵可愛、圓嘟嘟的香梨馕、樹莓馕、蘇子馕、杏子馕。
開發新產品的同時,一些企業研發團隊還在產品外觀上下功夫,生產多種規格的馕產品,并一改傳統粗放式包裝,生產小規格、便于攜帶的方便馕、油炸馕等休閑食品和伴手禮等,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
“有星星、駱駝樣式的,還有大盒、小盒包裝的,以前從沒想過馕還能做出這么多花樣。”在烏魯木齊市馕文化產業園工作的卡德爾·力提普,有15年打馕經驗,他感慨,“這幾年馕的種類越來越多,不僅好吃,而且更好看了”。
不只“外觀”改變,“內涵”也要提升。“十四五”時期,新疆將推動馕產品“走出去”,拓展產業發展空間。要實現這一目標,讓“潛優勢”轉化為“顯優勢”,必須實施品牌戰略。近年來,一些地區和企業在培育和擦亮品牌上持續用力。伊犁州按照“公用品牌+縣市特色品牌”方式,深挖地域文化,突出發展有機馕、特色馕,集中力量打好“伊犁馕”這一區域公用品牌,取得了初步成效。
新疆絲路源疆馕文化原生態產業園坐落于昌吉市濱湖鎮,其負責人張繼中發現了一個變化:以前問朋友或家人要買啥馕,答案往往是,要芝麻馕、窩窩馕、苞谷馕等品種,現在很多人則說要“阿不拉的馕”“疆小馕”等品牌馕。“這就是品牌的力量。我們將深入挖掘馕文化背景,通過實施品牌戰略,增強產品吸引力和溢價能力。”張繼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