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8 09:21 瀏覽量:30537 來源:商圈評論
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下稱《協定》)正式生效。中國酒有11席為首批“代表”入選,以最高品質進軍歐洲。
行業人士認為,協定生效,充分說明中國產品的品質可以走向世界,得到世界人民的分享,中國產品在國際上發聲,也傳播了中國品牌,更是推動中國地理標志走向世界的機會。
地標代表品質價值
地理標志(Geographical Indication,簡稱“GI”)是表明產品產地來源的重要標志,屬于知識產權的一種。中國政府相關機構的規定中,明確地理標志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于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準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中國和歐盟目前各自都有自己的地理標志產品。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中國累計批準地理標志產品2385個,核準專用標志使用企業8811家,累計注冊地理標志商標5682件。截至2020年3月底,歐盟受保護的名稱總數為3322個。歐盟委員會最新發布一項研究顯示,享有歐盟地理標志名稱保護的農業食品和飲料產品銷售總額達747.6億歐元,其中1/5以上來自出口。
中國的100個地理標志產品來自全國,包括安溪鐵觀音、五常大米、贛南臍橙、郫縣豆瓣、山西老陳醋、煙臺葡萄酒、庫爾勒香梨、貴州茅臺酒、百色芒果、四川泡菜等。歐盟在中國受保護的地理標志主要包括葡萄牙的波特酒、法國的波爾多酒、德國的慕尼黑啤酒、西班牙的蒙切哥乳酪、意大利的熏火腿和奶酪等產品。
地理標志是高品質的保障也有助于確保生產者獲得更高和更穩定的收入。根據歐盟在2013年委托進行的一項研究,地理標志產品的平均售價是同類非地理標志產品的兩倍以上。
推動“中國造”走向世界
伴隨協定正式生效,中歐雙方各275種產品將以地理標志產品的身份,出現在彼此市場。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實現大規模互認,將讓這些產品在更加便捷進入對方市場的同時,獲得更高水平的知識產權保護,涉及酒類、茶葉、農產品、食品等多個種類。
值得關注的是,在首批中國100個地理標志產品中,酒類占據了其中的11席,涵蓋中國白酒、葡萄酒、黃酒、米酒等品類。其中,有貴州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等在內的11款中國酒作為首批互認的地理標志領銜入選,獲得歐盟的官方標志,得到歐盟的高度認可,代表了中國名酒的最高品質進軍歐洲。
3月1日,歐盟駐華代表團發表聲明,認為《協定》將促進雙方貿易互惠。目前中國是歐盟地理標志產品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對歐洲食品和飲料行業而言,中國是一個具備高增長潛力的出口市場。
在業內認為,在當今全球化的市場中,歐洲標準已經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同,此次茅五劍獲得歐盟的保護,為中國白酒揚帆出海、出擊海外市場鋪平了道路。獲得歐盟的官方標志,代表著可以提升中國產品在歐盟市場的知名度,協定帶來了更好的機遇,將擴大優質品牌產品的出口。
對于在歐洲市場有出口潛力的產品,將迎來市場開拓的新契機,中國名酒茅五劍將以優秀的品牌形象,代表中國名酒,進一步邁入歐洲市場,甚至拓展到其他國際大市場,深化雙邊貿易,推動中國地理標志走向世界。
據了解,面對廣闊的國際市場,中國白酒曾停留在較淺層面的國際化道路上,此次首批入選企業的地域特色認定,在過去僅僅是企業宣傳范疇,日后包括茅臺酒在內的地理標認證,也將被劃定為具有法律效應,為品牌保護帶來深遠影響。
“地標”最高品質和最高水準
根據《協定》,納入地理標志將享受高水平保護,尤其是可以使用對方的地理標志官方標志,這是歐盟首次通過國際條約允許外國地理標志持有人使用其官方標志。
這是中國對外簽署的第一個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標志協定。地理標志是知識產權的一種重要類型,通常用作識別某產品來源于某一地區的標志,用于表明來源于某一地區的產品的特定質量和信譽。
其實,我國很多酒企都在不同程度地展開酒類國際化的探索和嘗試。劍南春等企業曾登上時代廣場大屏、五糧液贊助英國愛樂樂團、茅臺也曾贊助洛杉磯時裝周、洛杉磯電影市場等。但對于規模龐大的全球酒類市場而言,白酒仍需要進一步提高聲量。
此次,對于中國名酒來說,抱團“出圈”歐盟,也將迎來開拓的新契機,也將以優秀的品牌形象,代表中國名酒進一步邁入歐洲市場,甚至拓展到其他國際大市場,深化雙邊貿易,推動中國地理標志走向世界。從品牌產品角度看,以茅五劍為代表的中國優質地理標志產品領銜入選,代表了中國產品的最高品質,也代表了中國名酒的最高水準。
無疑,此《協定》的生效,對于中國名優產品出口具有推動作用。協定對中國白酒起到了高層次的背書作用,同時為白酒的相關銷售環節提供了便利性,擴大了品牌影響力,推動了優秀地理產品的海外銷售。
正式進入國際化進程
近年來,中國白酒國際化進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在此背景下,依托中國白酒產業“品牌傘”打好中國白酒的“文化牌”和“標準牌”,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中國白酒的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加速中國白酒國際化進程。
業內專家表示,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的生效,為中國酒加快進入歐盟市場創造更為便捷的貿易條件,有利于中國名酒進一步完善全球營銷網絡,推動中國白酒“走出去”。一方面,地理標志是原產地對自身產品的規定與傳承,另一方面,中歐地理標志互認,既是保護也是對彼此農產品風土文化的認同,這將有助于白酒文化飄香海外。
此次中國酒獲得歐盟的認可,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白酒在歐盟乃至全球的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成為白酒抱團“國際化”的新契機,推動中國白酒與國際標準接軌。
中國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認為,協定的實施對中國名酒加速國際化布局起著加速器的作用,同時,對中國白酒加快國際化布局也有著歷史性意義。
可以預見的是,伴隨著中國品牌的崛起,以茅五劍為代表的具有地理產區概念,以及較高技術支撐,品牌溢價相對較高的規模性中國名酒企必然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中國食品報中國酒商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