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4 11:17 瀏覽量:14492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食品網四川訊(黃照 付恩艷)3月底,位于犍為縣定文鎮得方井村得一片茶園內依然繁忙,茶農正在趕摘最后一批“明前”茶。對于定文鎮的茶農來說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據悉,全鎮2.5萬畝茶葉,今年春茶就有望實現產值超15萬元,然而這只是犍為縣定文鎮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據悉,近年來,定文鎮緊緊扭住產業發展“牛鼻子”工程,堅持“黨建+產業+集體經濟”發展思路,全力打造“萬頃茶浪、幸福花鄉”產業環線黨建示范帶,促進基層黨建與主導產業有機融合、互促共贏。截至目前,全鎮發展茶葉2.5萬畝、茉莉花0.3萬畝、優質柑橘1.5萬畝,呈現產業興旺的良好態勢,呈現出“茶香”、“果香”、“茉莉飄香”的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模式。
思想發動,組織推動,黨建讓產業發展有了“牽頭人”
3月是茶葉采摘和交易旺季,在該鎮方井村黨群服務中心旁的交易市場內,茶農和收購商絡繹不絕。
“在春節期間我們就開始上山采摘了,最高的時候每斤能夠賣到70元左右,在以前是不可相信的。”方井村一位茶農介紹道,現在產業好了,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回來承包土地,種茶,種茉莉花了,這都多虧政府的引導。
對于“茶農”幾年前不可想象的價格其實源于當地茶葉交易市場的建立,定文鎮在深入調研、科學論證后,“把“茶花果”作為產業發展的“重頭戲”,廣泛宣傳動員,凝聚發展共識。該市場建立后不僅讓收購商直接在這里“坐等”,也杜絕了壓價行為,同時吸引更多的茶商到來競爭更激烈,讓百姓茶葉賣的起價格。
同時該鎮為積極發展產業,召開鎮村組產業發展動員會、現場交流會、院壩問計會和返鄉人才座談會,層層統一思想,吹響產業發展“集結號”。開展“產業發展能力提升”專項教育,利用農民夜校、田園“微黨課”等平臺,組織農業專家、企業負責人和本地產業大戶現身說法,講解當前產業發展形勢和發展中的經驗教訓,提高黨員干部引領和指導產業發展的能力,防止無序盲目發展。
定文鎮為確保產業發展任務落實,把“書記抓產業”作為履行黨建主體責任的重點任務,實行項目化管理、保姆式服務、積分制考核,建立任務、時限、責任“三張清單”,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推動形成產業發展的“定文速度”。采取鎮黨委書記親自抓、班子成員掛聯抓、村黨組織書記具體抓、鎮村組干部包保抓“四個抓手”,把黨建觸角延伸到產業發展第一線,逐村逐戶強化宣傳引導、規劃指導和考核督導,確保產業發展任務落實落地。
如今定文鎮各產業中就連村民都能知悉發展思路,找到帶頭人。
隊伍聯動,示范帶動,打造“茉莉花種植示范基地”
犍為縣是中國傳統的古老茶區之一,種植茉莉花茶已有300多年歷史,有 “中國茉莉之鄉”“中國茶鄉”“中國茉莉茶之都”等稱號。定文鎮由于土壤和交通等優勢,當地政府決定加快發展茉莉花種植產業。
定文鎮堅持以服務驅動發展,強化“三支隊伍”建設。一是建強“先鋒隊”。將村“兩委”成員、種植大戶、致富帶頭人聚在產業鏈前端,由村黨組織牽頭,開展集中培訓及實地參觀學習,引導黨員干部帶頭發展產業,通過傳幫帶提升群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二是配齊“指導員”。通過“內選、上請、外聘”等方式,聯合技術專干、“田秀才”和“土專家”成立產業發展指導組,建立聯村包戶和聯席會議制度,采取集中培訓、現場輔導等方式傳授種植技術和營銷知識,將種植戶逐步培養成為“行家里手”。三是帶活“種植戶”。成立以黨員干部為主的巡回服務小分隊,深入村組農戶、田間地頭,與群眾共商發展大計,激活內生動力,落實產業項目,形成“滿樹開花”的良好局面。
按照“抓點示范、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發展思路,依托中省集體經濟扶持資金,采取“支部+協會+基地+農戶”模式,全力壯大集體經濟,拉動產業提質增效。目前,已在方井村建成100畝標準化茶葉種植基地和100畝茉莉花種植基地。其中:茶葉基地投資31萬元,投產后每年可實現產值40萬元,集體經濟穩定增收5萬元。茉莉花基地投資40萬元,投產后每年可實現產值80萬元,集體經濟穩定增收10萬元。
據定文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黨建+產業+集體經濟”的模式探索,一幅“萬頃茶浪 幸福花香”的鄉村新畫卷正在定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