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5 16:52 瀏覽量:28436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食品網四川報道(崔穎 葉青報道)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之年。在成渝發展主軸,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已展開“雙翼”,再過兩個月,新機場就將具備投運條件。
創新科技共享中心效果圖
毗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一座產業新城正蓄勢待發。《成都未來科技城管理暫行辦法》于近期發布,明確將設立成都未來科技城發展服務局履行法定機構職責,負責未來科技城的開發建設、運營管理、產業發展、綜合協調等工作,發展服務局由成都高新區管委會管理。在日前舉行的成都市產業功能區及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暨投資促進工作會上,成都未來科技城進入產業功能區序列。
成都未來科技城是做什么的?規劃建設細節又有怎樣的亮點?4月15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成都未來科技城片區設計草案》已面向社會公示,即將全面啟動建設。
福田TOD鳥瞰圖
成都未來科技城位于成都市龍泉山以東,緊鄰天府國際機場,西至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北至成自高鐵,南至南干渠,規劃范圍60.4平方公里。作為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一核四區”功能布局的重要一極,成都未來科技城錨定國際創新型大學和創新型企業匯集區的定位,將打造一座人城境業相容共生的未來科技城。
高品質科創空間效果圖
推動全面綠色轉型
形成“兩軸三片”空間布局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作為一座面向未來的產業新城,成都未來科技城在規劃時充分依托現有自然地理條件科學布局,結合“西高東低,南高北低”的地形地貌,依托絳溪河、大安溪、泉水河等綠谷低地,構建生態骨架,基于河流走向自然分割,形成了“兩軸三片”的空間布局。
“兩軸”分別為東西向的絳溪河生態軸、南北向的創新產業聯動軸;“三片”即成渝國際科教城、中國西部智造示范區、應用性科學中心。
其中,國際科教城目標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區、創新成果源發區;智造示范區將集聚主導產業上下游企業形成開放式創新聚落,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聚集區;應用性科學中心將以新型研發機構和成果轉化平臺建設為核心,打造科技成果轉化聚集區。
成都高新區未來科技城管理局籌備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三片”的劃分,將規模適度的城市組團有機融于大自然本底之中,構筑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城市生態空間體系。60%的藍綠空間,形成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共生共榮、有機生長的“生命共同體”,打造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美麗公園城市典范。
在規劃建設上,成都未來科技城還積極鼓勵綠色節能建筑,建立智能能源系統、塑造低碳社區;健全公共交通系統,啟用智能交通系統,推廣新能源汽車。以碳匯、建筑、能源、交通四個方面全方位進行低碳行動。同時,采取更加靈活、多樣的用地布局和功能配置,將未來的不確定性納入空間應變的種種考量,走向生態、復合和永續的狀態,使未來的城市空間具備可持續的功能迭代能力。
空間結構
聚焦“3+1+X”產業體系
構建未來產業生態
成都市產業功能區及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暨投資促進工作會上提出,要深化規律認識、把握趨勢變化,加快形成利益共同體、經濟共同體、生活共同體和開放共同體等四個“共同體”,支撐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級。
產業新城的能級提升,最關鍵便在于高能級項目的落地、先進產業的導入。瞄準顛覆性、超前性、經濟性、社會性的“硬科技”,未來科技城確定重點發展“3+1+X”高能級產業體系,其中“3”為電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制造三大先進制造業,“1”為創業孵化服務、專業技術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等科技服務業,“X”為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
據悉,圍繞主導產業,成都未來科技城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目前已引入阿里云西部云計算中心及數據服務基地、聯東U谷、富凱智能智造、辰創成都智能雷達等高端產業化項目,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涵蓋智慧物流、5G、電子信息、智能智造、航空航天等領域。
科教資源的引入將成為未來科技城發展的強勁支撐,為這片土地帶來真正的“未來”與“科技”。未來科技城持續深化與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著力打造前沿科學中心及大科學裝置、高水平實驗室、國際教育園區等項目,推動創新資源和創新人才快速聚集,彰顯未來科技城科技特色,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動力源,為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注入強勁的科技創新力量。
成都高新區未來科技城管理局籌備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這樣一座就業資源豐富的未來城市里,教育學府和高新企業相互配合,將源源不斷地為城市建設輸送高端人才,也將為未來科技城產業提供更多的活力和增長空間,新科技、新創意和新想法將在此迸發,讓科技助推產業,產業引領未來。
生態空間
以人為本
打造多層次開放公園城市
城市的初心是“讓生活更美好”,城市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以人為中心”。從“十三五”到“十四五”,成都的理念和戰略正在發生重要轉變。這一轉變對于未來科技城,最直觀的體現便是充滿了人文關懷的城市規劃設計,讓未來城市生活變得更有溫度。
圍繞自然空間與生態空間,未來科技城提出打造多層次開放空間體系,以外圍生態綠地、絳溪河組成的生態屏障構建未來科技城的生態基底,結合市民游憩需求,提升生態空間的品質。
根據設計草案,結合現狀地形以及生態空間,未來科技城將建立三條區域級的線性公園,在完整保留城市內生態空間的同時,聯動各個片區發展。同時,依托三大城市公園綠帶,結合軌道交通站點、城市功能中心,建立便捷舒適的城市公園核心,為市民提供公共活動的主要空間。利用空間豐富,主體多樣的社區公園,連接各片區中心與公園綠帶,組成完整的城市開放空間體系。
公園社區中心效果圖
此外,建設層級扁平化、服務主題差異化的公共服務設施,規劃以面向企業和面向城市2個不同主體的公服體系,打造15分鐘與5分鐘生活圈,打造區域創新中心,創造一個融合居住、工作、休閑、文化娛樂的城市空間環境。
“‘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已成為成都的一張新名片,隨著未來科技城‘五橫四縱’骨干路網體系的加速成型,高效便利的城市服務體系、‘開門見綠’的生態公園環境、智慧智能的生產生活方式、慢行無阻的無車化街區,都將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發展思路,實現‘一座人城境業相容共生的未來科技城’的城市發展愿景。”成都高新區未來科技城管理局籌備組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