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4 14:35 瀏覽量:1894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在市場監管領域中,食品安全監管是個動態多變的工作過程,由于各種不可預知的因素,難免會出現一些意外情況。從概率論來說,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出現問題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聽之任之,不去積極主動處置,甚至一味拖延掩蓋,敷衍塞責,以至于把小問題釀成了不可補救的大問題。食品安全事件及其輿情從開端到發展,往往呈現出快速蔓延,輿論一邊倒的局面,必須第一時間采取處置措施,念好“五字訣”。
一是“快”:快速響應,及時應對。接到相關食品安全事件投訴舉報或者輿情警示后,各有關部門要有高度的敏感意識和責任意識。市場監管部門和疾控部門要第一時間派遣執法人員趕赴現場,必要時公安部門也要參與其中。越是動作快,掌握的第一手資料就越詳實,越能接近事件真相,處置問題的可選方案就越多,工作就會越主動。
二是“動”:部門聯動,協調行動。食品安全事件及其輿情發展,彰顯了多部門聯動協調處置的重要性。這需要一個協調機制來保障。當前,各地都建立相應高效的食品安全聯防聯控機制,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具備把包括市場監管、衛生健康、公安、網信等各部門調動統一指揮的權限,以確保處置突發情況配合緊湊,形成聯動合力。
三是“查”:嚴密調查,查明真相。社會和群眾都希望了解食品安全事件的前因后果,而唯一途徑就是科學嚴密的調查。通過縝密、客觀的調查取證,查明起因,查明后果,查明責任,得出可靠令人信服的結論。調查的結果如何,往往是決定事件和輿情走向的關鍵點。
四是“清”:澄清事實,避免發酵。在信息社會高度發達的今天,良莠信息和觀點充斥交織在一起,會造成某時某域的混亂效果,極易蒙蔽人。認真澄清事實,驅散謠言勢在必行。對謊言而言,公開透明、實事求是講清事情原委,是對其最好的回擊,也是阻斷其發酵升級的最佳滅火劑。
五是“收”:重視收尾,做好善后。國人做事講究有始有終、善始善終。食品安全事件及其輿情處置,重在善后,貴在收尾。對當事人,要區分責任,依法追責追刑,不能含糊。對受到損失的人的善后安撫,溝通、調節、賠償等,都必須做細做實。最后,還要有整改總結環節,堵塞漏洞,消除隱患,做到亡羊補牢,舉一反三,使得每一次事件都能成為一次整改提升的契機。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滁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徐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