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3 15:33 瀏覽量:20511 來源:品牌傳播網
一看二聞三品嘗,簡單幾步操作,彭禮群對一杯酒的風味已了然于胸。在勾調師眼中,香、酸、甜、澀、苦......看似相同的基酒,酒味卻不盡相同。
從一粒糧食到一滴酒,受自然環境、溫度、濕度、原料比例、微生物、人工操作等因素影響,酒質略有不同。由不可控因素而形成的酒質差異化,就要運用勾調技術實現穩定。勾調技術的特色還在于,可以將風格相似、酒格趨同的基酒呈現萬千風味,就像三原色能調出上千色號一樣。一名優秀的勾調技術員,能夠在無數基酒中取其二三,使酒質至臻至美。
堅持到底,吹盡狂沙始到金
1986年,國營宜賓市曲酒廠更名為國營宜賓市敘府酒廠,開始了第二次廠區擴建。同年,彭禮群進入酒廠工作。
據彭禮群回憶:“敘府酒廠在次年完成了擴建,各個崗位亟需人員,自己以第一名成績通過了廠里的內部考評,有幸進入技術部門工作。”在80年代,白酒行業勾調崗位方興未艾,酒廠勾調工作也正處起步階段,對于剛參加工作的彭禮群來說,前行之路并不平坦。
在當時年代,一家幾口大多擠在一個面積不大的房子,而廠區宿舍更是條件有限,彭禮群經常在路燈下學習理論知識。正是彭禮群這種勤奮能吃苦的精神,因此被酒廠推薦到當時的宜賓市酒管局上班學習,包括宜賓其他酒廠的技術人員,由國家特級評委老師帶隊教導。
在酒管局工作的大半年時間,彭禮群每天要往返于酒廠與酒管局,一路越過林間小路,跨過鐵路軌道,踏過碎石小道,在街道路邊快走......一趟下來差不多兩個小時路程,風雨無阻。
在這里,彭禮群接觸更多的同行以及更廣泛的行業信息,讓她充分認識到白酒的神奇魅力,一扇新的大門正向她打開。自此,彭禮群工作方向逐漸向白酒勾調領域傾斜,并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白酒勾調師。
開展白酒勾調工作,要求精確分辨不同白酒風味之間的差異,熟悉酒中香、酸、甜、澀、苦諸味,而想要熟練掌握這項技能沒有捷徑可言,只有不斷品酒鍛煉和強化身體感官反應,自律與毅力是必備的素質。
曾經與彭禮群朝夕相處的同行,或身體感官原因,或個人志向,很多人退出了勾調崗位,堅持到底的人寥寥無幾,而她是其中之一,也是敘府酒廠這批新人中唯一留下的勾調師。
重復做好簡單的事,就是極致
彭禮群返廠后不久,酒廠開始籌備一項重要工作——“敘府牌”大曲參加1989年中國第五屆全國評酒會。在彼時,白酒降度是“主旋律”,在降度的同時還要保留白酒獨有的香味,勾調技術尤為關鍵。
在上屆評酒會上,“敘府牌”大曲已經獲得“國家質量獎銀質獎章”“中國優質酒稱號”的榮譽,本屆參評產品仍然是“敘府牌”大曲,所以保障酒質穩定是重中之重。沒有儀器,以感官評定為主,彭禮群與技術科的領導和同事每天穿梭于釀酒車間、儲酒庫和技術室,不斷調試酒樣、記錄數據、盲品對比,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敘府牌”大曲復評成功,延續了上屆評酒會的輝煌,“國優”敘府名副其實。全程參與這項工作讓時年24歲的彭禮群懂得了一個道理,產品質量都是管理出來的,直至今日,敘府大曲依然延續“優質酒”品質。
責任使然,彭禮群始終保持嚴謹態度,工作井井有條,埋頭鉆研技術,利用業余時間學習理論知識,因為白酒勾調的崗位特殊性,從業人員必須具有靈敏的味覺、嗅覺,這就需要彭禮群嚴控飲食,作息規律,在崗一天就要自律一天。
90年代開始流行“下館子”,酒類消費與日俱進,白酒銷量增長的同時,質量管理也有更高的要求和標準。
2000年,在時隔11年后,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重啟”中國白酒技術人才考評,作為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全國食品工業管理組織,它所組織的賽事權威性無可置疑。全國各個省市高度重視本次考評工作,而四川作為中國白酒大省,將派遣省內頂尖技術人才參賽。當時四川省第一批參賽人員名單,是由省級主管部門統一組織考評選拔,不考慮地區和品牌,能者先上,前六名優先獲得參賽名額,彭禮群名字赫然其中。
在中國白酒行業頂尖技術人才的決勝時刻,彭禮群憑借過硬的專業能力和豐富的知識儲備,順利通過考評,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聘為“國家級白酒評委”。這份沉甸甸的榮譽,記錄了彭禮群的專注、刻苦、敬業以及永不滿足的求知精神。
獲獎之后,無數“橄欖枝”紛沓而至,其中不乏高薪和名酒企業。彭禮群倒是干脆,婉拒之后又繼續投入到工作。談到這段經歷,她坦言:“酒廠培養一名技術人員不容易,這個崗位需要時間和專注,沉不下心就做不好事,我當時沒有想太多,既然敘府培養了我,我就在這里把事情做好。”
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
“國家級白酒評委”并沒有讓彭禮群停下來,反而讓她的前進腳步更加鏗鏘有力。
2004年,彭禮群已在白酒行業磨礪十多年,與剛進入行業相比已時過境遷,消費需求逐漸改變。就在這年,敘府做出一項決定:開發一款全新產品,以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包括彭禮群在內的敘府管理團隊走訪各地市場、拜訪各大廠家和業內專家,經過反復研討,時任公司董事長陳澤軍提出:敘府要創新開發一款融合濃香型、醬香型工藝特色的產品,彭禮群負責制定酒體質量標準。
當時市場上已經有濃醬兼香型白酒,技術特點是以濃香型白酒與醬香型白酒混合勾調而成,具有典型的“濃頭醬尾”風格。彭禮群在一番認真考慮后,沒有選擇這種做“加法”的勾調方式,而是另辟蹊徑做“減法”。白酒勾調是在基酒本味上“畫龍點睛”,與其將濃、醬基酒做“1+1”的勾調,不如直接釀濃醬基酒,在1種基酒風味做勾調,讓品質更純粹、更極致。
釀濃醬兼香型白酒在行業未有先例,公司生產部門與技術部門就逐一解決每個問題。調整工藝、調整標準、內部盲品、專家品評......五年時間,上千次勾調,基酒風格定了!這款酒體極好的協調了濃醬各自風味,酒中香氣、口感、風味達到“自然平衡黃金率”狀態,“柔雅敘府”由此得名。2009年,中國第一瓶柔雅型白酒正式上市,其生產工藝獲得國家技術發明專利!
作為一款創新產品,柔雅敘府上市十余載,經受住了市場考驗,深受消費者青睞。寥寥數語說不盡柔雅酒體的研發歷程,但她堅如磐石般穩定品質卻印證彭禮群最初的酒體設計理念:大繁至簡,純粹品質。
是中國白酒大師,也是技術員
四川人無辣不歡,火鍋、燒烤、冒菜,各種美食都少不了辣。生在四川,長在四川,彭禮群卻幾乎不吃辛辣的食物,飲食清淡,作息規律,共事多年的同事從未見過她吃過火鍋,更不用說夜宵了。工作中的彭禮群更是嚴格律己,一天品酒幾十次、上百次早已是常態,有時一天品酒上千次,品到舌頭都感覺麻木了,甚至喝水都習慣性地做出品酒動作。
正如她入行所愿,對工作的精益求精,幾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練就了她靈敏的嗅覺、味覺,連續四屆“國家級白酒評委”榮譽就是對彭禮群專業素質最有力的證明。歲月在彭禮群身上留下了“烙印”,隨著生活閱歷與工作經驗的積累,她的專業技術愈加爐火純青。
因為擁有像彭禮群這群實力拔尖的技術人員,公司創建了四川省企業技術中心和宜賓市釀酒微生物研究工程技術中心,獲得多項科技進步獎,取得國家專利30項,以技術鑄就產品高質量;她言傳身教,為公司培養了多名技術人才,包括“四川省白酒評委”“國家級白酒評委”等,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她還在《釀酒科技》《食品科技》等行業刊物上發表多篇成果論文,成為中國白酒技術教科書般的案例。
彭禮群一生都致力于弘揚中國白酒文化,而行業也授予了她無上榮耀。2014年,彭禮群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為“中國白酒大師”,代表著行業對她專業能力的認可以及對白酒技術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彭禮群一生獲譽無數,包括“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食品工業科技進步先進工作者”等,但在無數榮譽和標簽的背后,彭禮群最喜歡“技術員”的身份,腳踏實地方能篤定前行。
吃苦耐勞不浮躁,堅持做好一件事,三十余載歲月悠悠,工匠精神正在由像彭禮群這樣的群體生動詮釋。人們常說“酒品見人品”,其實亦是“人品見酒品”,彭禮群勾調的酒,是她意境與審美的表現,風味萬千卻只留點滴醇香,從少到多,是積累,從多到少,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