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9 15:47 瀏覽量:17774 來源:天府觀察
2000多口窖池,不銹鋼蓋代替封窖泥,智能行車、機械化、智能化攤涼加曲……10月27日,參加“酒都宜賓 濃香天下——全國主流媒體走進長江‘零公里’最優釀酒生態圈采風活動”的記者們一走進宜賓六尺巷酒業有限公司,就被這家“智慧釀酒”企業所展現的“智能”吸引。
“以前產1萬噸酒,需要1100名釀酒工人,現在只需要130人,節約人工近90%。”六尺巷酒業公司講解人員向媒體記者詳細介紹其“智慧釀酒”生產線的情況。
六尺巷酒業有限公司是2012年勁牌公司總投資30億元在宜賓市南溪區興建的五糧濃香型白酒釀造企業。公司不墨守成規,而是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借助現代化理念、技術與裝備進行生產模式及生產場景創新,在行業內率先推動“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釀造,打造國內濃香型白酒“四化”釀造水平領先企業。
六尺巷酒業公司總經理汪大洲說,六尺巷酒業的“四化”釀造歸納起來就是“兩個不變、兩個改變和一個突破”。就是在技術創新的同時,始終堅持傳統濃香白酒釀造工藝不變,始終堅持傳統濃香白酒的風味口感及評價標準不變。在此基礎上,改變傳統作坊式生產模式,改變傳統的以人工操作為主的生產場景,突破傳統釀酒生產模式“靠天吃飯、靠人吃飯”的局限性。
夏季酷暑、冬季嚴寒不利于微生物發酵繁殖,導致存在酒質降低、季節性停產問題;傳統釀酒嚴重依賴老師傅的經驗,不同的師傅釀出的酒品質不一致,同一師傅不同時間釀出的酒也不一致,導致產品品質存在季節性波動和不穩定性。為解決這些問題,六尺巷酒業積極與中科院、江南大學等科研院所進行微生物、窖泥、培菌、制曲等項目合作,對老師傅經驗的工作原理與作用機理、人工干預、環境模擬進行研究,突破傳統生產模式的局限性;目前公司已成功將傳統釀酒生產中不可量化、靠口口相傳的老師傅經驗顯性化,固化為可量化、可衡量、可快速傳授與掌握的工藝控制參數(時間、溫度、水分、壓力、微生物環境),并輸入信息化系統進行控制,確保每一滴酒都是按照老師傅經驗標準釀出。
“我覺得公司借助現代化技術裝備大膽進行生產模式創新方向是對的,如果要說有缺點,那就是我們的‘四化’釀造水平還不夠高。”汪大洲說,宜賓的釀酒環境得天獨厚,有很多優秀白酒企業,公司將堅持以五糧濃香川酒為師,向五糧液學習,延續五糧原料、泥窖發酵、混蒸續糟、80天發酵周期的濃香白酒傳統工藝核心,對標傳統五糧濃香川酒各項理化及口感指標評價標準,確保公司的產品品質符合傳統五糧濃香標準,并保持品質的穩定及優良。
汪大洲表示,創新之路永無止境。六尺巷酒業將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實事求是的精神,積極推進中國傳統濃香白酒的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生產創新和管理創新,為中國酒業順應時代發展盡最大的努力,為宜賓白酒產區注入發展新力量,致力于成為中國濃香型白酒智能釀造的標桿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