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0 09:16 瀏覽量:12866 來源:中國食品網
浙江紹興,是一座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游城市。這個建于夏代,有著2500年深厚歷史的文化古城,魯迅的書屋、沈園的詞、蘭亭的書法和紹興的老街和古橋都讓紹興有了濃濃的書卷氣。除了這些,還有紹興的味道,那便是黃酒。
隨著新消費時代的來臨,中國酒業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對比風頭正盛的白酒,最富歷史底蘊的黃酒卻稍顯“默默無聲”“籍籍無名”。
突圍、創新、求變,其實黃酒從未停止尋求破局之法。11月7日,以“中國黃酒之都,煥發產業新生”為主題的2021中國國際黃酒產業博覽會暨第27屆紹興黃酒節開幕,再一次賦予黃酒在新的時期散發的內涵與張力。
在講求品質、品味、品牌的今天,千年黃酒如何以全新的姿態煥發活力?能否順應市場真正實現價值回歸,實現“老酒新寵”?
紹興有老街古橋,還有就是黃酒的味道。
中國食品報中國酒周刊、酒莊號團隊
千年古酒為何“身陷囹圄”
在黃酒身上,深厚的歷史和獨特的風味是無法復制的,這塊“液體蛋糕”蘊含著巨大價值。黃酒凝縮華夏酒文明發展史,地處紹興富庶之地,品質傳承千年。
源于中國且唯有中國,黃酒是中國最古老的酒種,與啤酒、葡萄酒并稱世界三大古酒。有文字記載的黃酒文化可追溯到大禹時期,“儀狄為中國黃酒鼻祖”之說廣為流傳。從自然釀酒、糧食釀酒到曲藥釀酒,黃酒釀造工藝技術在漫長歲月中不斷進步完善。
同時,黃酒香氣濃郁,甘甜味美,除了直接飲用,還是理想的“藥引子”,也是烹調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調味品之一。比之白酒,黃酒更低度健康,具有一定的養生保健作用。然而,黃酒卻長期處于不溫不火的尷尬局面,它的市場發展并不符合其本身的歷史文化地位。
數據顯示,2020年1-12月,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釀酒產量740.73萬千升,銷售收入累計5836.39億元,利潤總額1585.41億元。2020年,規上黃酒生產企業102家,銷售收入134.68億,利潤總額17.04億。整個產業營收與山西汾酒一家相當(139億元)。可以看到,白酒產業勢頭強勁,而黃酒與消費市場如同存在著發展“鴻溝”。
更值得關注的是,日前,酒類上市公司紛紛發布了三季度報告。其中,黃酒企業古越龍山、會稽山、金楓酒業前三季度營收總體皆呈上升趨勢,但對比其他酒類上市公司,從整體規模、實際凈利潤等都就顯得黯淡許多。
在浙江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許東海看來,黃酒目前的發展就是比較“穩”,難有更大幅度的增長,也不會出現太大的市場萎縮,而這對于黃酒而言是一種桎梏。
究其原因,黃酒過分安于“舒適圈”,沒有適應社會的變革、消費的變革,缺乏明晰的文化定位和文化傳播的有效方式,與消費者斷開了聯系與溝通。此外,在長期低價走量競爭中也嚴重拉低“身價”,品類發展受限。
正如紹興黃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古越龍山董事長孫愛保所說,黃酒發展的“痛點”主要有兩點:一是價格上不去,二是喝的人不多。身處硝煙彌漫的酒類市場,黃酒打破僵局迫在眉睫。
價值回歸關鍵在于創新升級
品質、品味、品牌,這“三品”是中國酒業應該思考的問題,也是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支撐。對于黃酒來說,振興的關鍵要推陳出新,向新時代的消費者講好中國黃酒的故事,尋找新的消費突破點與增長點,向外界展示出千年黃酒的新生活力。
在此次黃酒節開幕式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談到,今年發布的GB/T17204《飲料酒術語和分類》國家標準,從頂層設計上對黃酒(HUANGJIU)明確其中英文定義,確定黃酒的文化自信和品類自信,同時也是國際化視野的品類升級和表達。
他表示,面向未來,黃酒要在品質提升、品味優化和品牌建設上狠下功夫。
在生產領域,黃酒產業要保持堅定戰略定力和品類自信。在堅守傳統工藝基礎上結合數字化、智能化新技術,不斷加強黃酒工藝創新、研發創新和裝備升級,提升黃酒酒體功能性與舒適度,加快推動黃酒產業實現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在消費升級時代,消費者喝的是品味。宋書玉建議,黃酒要抓住國潮興起的發展機遇,用文化創新、體驗創新和消費創新,努力開創酒類市場的經典新浪潮。同時,黃酒產業還要結合酒類市場的品質需求與健康需求,立足黃酒“慢生活”、“重養生”品類文化,加強消費場景和消費儀式的創新。
品牌是黃酒進入振興階段的必經之路。宋書玉提出,加大黃酒品牌培育力度,開創工坊黃酒、高端黃酒新品牌,將擴展黃酒市場的寬度,徹底扭轉黃酒產業缺市場聲量、缺品牌張力、缺價值高度的發展困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發布的《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中,首次提出黃酒要走“高端化、年輕化、時尚化”路線,以傳承創新發展為主線,把握黃酒多樣化趨勢,實現黃酒的價值回歸。
在紹興黃酒集團董事長孫愛保看來,黃酒企業要擁抱年輕消費者,既守得住經典,又當得了網紅。推進產區建設,加快探索全球化發展之路,加強文化交流和文化輸出,還要積極研發建設“黃酒大腦”。
黃酒之都紹興如何擦亮金名片
作為黃酒的核心產區,“中國黃酒之都”紹興一直都處于產業先鋒位置,振興黃酒當仁不讓。
從舉辦黃酒節到建設黃酒小鎮,再到施行《紹興黃酒保護和發展條例》,紹興在打造黃酒產區、完善黃酒產業鏈、黃酒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具有強大的引領力,持續推動黃酒產業升級。
從1991年至今,走過了27年的紹興黃酒節,如今已成為傳承黃酒文化、展示發展成果、促進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近年來,紹興黃酒節活動規格不斷升級,意識層面上也逐步從“全國化”過渡到了“國際化”,并跨界融合諸多時尚因素,為的就是提升消費者對黃酒的認知,擴大黃酒的品牌曝光度和市場知名度。
據了解,本屆黃酒節創新舉辦方式,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內容相呼應,規格與規模再次升級。眾多知名黃酒企業、全國酒類核心產區代表企業齊聚,設置七大展區、五大主題活動,多款戰略新品上市,突顯年輕化、時尚化……“嘉年華”氛圍十足。
中共紹興市委副書記、市長盛閱春介紹,近年來,紹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黃酒產業發展,聚焦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宏偉目標,謀劃推進總投資320億元的黃酒小鎮和總投資55億元的黃酒產業園建設,支持龍頭企業創新推出“不上頭”、1743、本原酒等精品力作。
他表示,紹興市將以更大力度支持黃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從原料生產到品牌營銷推廣的標志性產業鏈,持續擦亮中國黃酒之都和世界美酒特色產區的“金名片”。
作為黃酒產業交流與傳播的重要平臺,紹興黃酒節凝聚更強發展合力,深化黃酒文化在消費者心中的美好印象。固然,活動效應不能在短時間內改變黃酒現狀,還需要全方位進一步持續加大影響。
品牌傳播專家葉歌看來,黃酒在多方面可以找到獨特的與市場交匯點。其一,黃酒是國酒的背書不用辯駁,有歷史的存在,缺沒有去挖掘整理文化故事,傳播中沒有體現黃酒的文化優勢和表達方式的獨特性優勢;其二,黃酒的內在品質所具有的養生作用超過了其他酒類,低度實際上是黃酒的優勢,消費者并不完全明白,更加缺乏主動去體驗,黃酒飲用沒有地域之分,然而面向全國市場,面向消費者接地氣的黃酒文化傳播品鑒體驗沒有深入,僅僅停留在經銷商層面搞幾場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其三,整個黃酒產業與白酒、葡萄酒等其他類別飲品比較,產能和企業數量均不強大,黃酒企業抱團發展的聚合力也沒有形成。無論市場怎樣變化,品質始終是最核心的優勢。
如今,黃酒產業正踏上突圍崛起、抱團振興的發展之路,如何在挑戰與機遇面前,走出長期的沉寂,開啟高質量發展的新未來,任重道遠。
上一篇:酒業下一步風口會在哪里?《中國酒莊分級管理》團體標準編制正式啟動
下一篇:酒莊號觀察|寶醞“攪局”,會醞釀什么樣的酒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