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2 12:36 瀏覽量:15060 來源:食品網
中國食品網四川報道 近年來,成都在市場環境建設、消費安全監管、服務主體企業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顯著成效。成都市在2015年被國務院食安辦列為四川首個、全國第二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創建試點城市。目前正在全力推進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狠抓落實,力爭在年底前通過國務院食安辦對成都創建工作驗收。
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10月舉行的成都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目前成都市食品安全工作整體水平持續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方式不斷創新,涉食品違法犯罪打擊力度不斷加強,2018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共偵破食品類刑事案件200多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00多名。
2015年9月,成都市被國務院食安辦列為四川首個、全國第二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創建試點城市。今年年底前,國務院食安辦將通過資料審查、現場檢查、第三方機構測評、驗收組評審等方式,對我市創建工作進行驗收。
成都先后出臺《關于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的意見》、《成都市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成都市市級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責任清單》等文件,切實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成都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率先以市委編制委員會名義出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職責任務清單》,突破性建立起以“黨政同責清單”為遵循、以“職責任務清單”為支撐的責任機制。
六年來,成都市委、市政府堅持把創建工作作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舉措,在制度機制、監管能力、技術支撐等方面扎實工作、探索創新,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整體水平持續提升。
成都在食品安全監管方式方面積極探索信用監管“新模式”,多部門聯合開展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雙隨機、一公開”新型監管機制;在全國率先出臺《成都市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工作管理辦法(試行)》,加快構建以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為基礎、分級分類監管為依托、部門聯合懲戒為抓手的食品生產信用監管體系。實施標準引領治理“新方法”,在全國首創制定“成德眉資”地區散裝白酒、餐飲自制泡酒標識規范,探索運用標準化手段破解散裝白酒非法添加、虛假標注問題,以“小切口”助推“大監管”;出臺《成都市食品企業生產管理通用規范》和11個單類食品生產管理規范,推動行業安全、規范發展。搭建智慧監管“新平臺”, 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建成運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綜合平臺”“智慧動監信息平臺”“食品安全監測預警數據中心”等平臺,著力提升監測、預警、追溯能力,推動傳統監管向智慧監管轉變。
在打擊涉食品違法犯罪方面,成都警方相繼開展打假“利劍”、整治農村食品問題、打擊冷鏈食品犯罪、整治保健食品、“昆侖”等專項行動,始終保持對涉食品犯罪的高壓嚴打態勢,全力為成都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保駕護航。2018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共偵破食品類刑事案件26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51名,涉案價值1.9億元,破獲公安部、省公安廳掛牌督辦案件36件。特別是今年破獲公安部掛牌督辦的“4·25”生產銷售偽劣牛肉干案,共抓獲涉案人員26人,搗毀制假售假窩點5個,制假設備41臺,涉案金額達1600余萬元。
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成都緊緊圍繞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以“強監管保安全、提品質增效益”為主線,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主要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未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葉青)
上一篇:成都農產品批發市場副總經理李瑾:農副產品價格穩定安全供應有序
下一篇:酒莊號觀察|鄧鴻和他入酒四年打造的衡昌燒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