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1 10:12 瀏覽量:16150 來源:中國食品報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某美食城發生的一起制售含泥沙生蠔食品糾紛事件近日引發網友熱議。
據媒體報道,消費者封某在該美食城就餐,發現所食用的一只生蠔布滿泥沙,遂與該美食城交涉,雙方因爭議分歧當場沒有達成和解。當晚,消費者封某制作多條視頻在抖音發布,次日又通過安徽省市場監管投訴舉報該美食城。隨著網絡媒體的擴散傳播,該事件逐漸發酵。市場監管部門隨即介入調查和調解處置,目前事件已得到解決,網絡輿情也回歸平靜。
網絡上對此產生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聲音:一種聲音認為,必須嚴肅處理該商家,畢竟其有錯是客觀事實,說明其食品經營管理不嚴造成了隱患風險,按照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餐飲服務提供者有嚴格履行食品安全的責任義務,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就應當承擔相應責任。餐飲業作為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行業,消費者花錢購買服務,而商家因自身原因損害了消費者權益,消費者自然有理由討要說法。另一種聲音則認為,餐飲業生存本來就不容易,在當前疫情沖擊下求生存,更加不易。只要不是主觀故意或者常態化問題,偶爾出現差錯情有可原。部分網友認為此次糾紛中,消費者小題大做,因一只生蠔含泥沙而要求所消費的20只生蠔免單,屬于得理不饒人。
面對兩種不同聲音,如何在情理與法理交織中,依規合法又妥善處置糾紛,是對執法人員的一次考驗。全椒縣市場監管局餐飲服務股執法人員經過認真調查和現場檢查,認為此糾紛純屬雙方溝通不暢造成矛盾升級,經執法人員積極溝通調解,雙方達成和解。美食城向消費者封某當面道歉,并在抖音播放道歉信,按照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向消費者封某賠償1000元;封某接受道歉,同意在抖音播放道歉視頻,但表示放棄該美食城的1000元賠償。糾紛事件得到有效解決。
全椒縣發生的這一餐飲糾紛事件,在全國其他地區應該也有類似的例子。此糾紛處置的關鍵在于,是否應該對餐飲商家進行行政處罰,如果進行行政處罰,那么量刑適度上應如何把握。從監管責任追究角度來看,按照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對因食品生產經營管理不善造成的隱患和危害,的確應該嚴格依法處罰,以體現食品安全監管責任的嚴肅性和法律的權威性。而從優化營商環境、有利于扶持餐飲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在經營者非主觀惡意和屢次違法違規、未造成嚴重危害和影響的前提下,也有“首違不罰”的依據,不至于將食品經營者“一棍子打死”,而是給予整改補救的機會。
從各地現有的處置案例來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尋找平衡點,并沒有一成不變的條文規定和統一做法,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般來說,只要以促進食品經營者更好地加強管理,提升餐飲服務質量水平的目的為出發點,從維護消費者合法正當權益和市場經濟秩序為落腳點,就一定能把每起糾紛處置化解得當,從而為保障服務民生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徐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