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1 14:57 瀏覽量:30471 來源:中國食品報
“2021年,四川省294家規上企業累計生產白酒364.1萬千升,同比增加3.7%;完成營業收入3247.6億元,同比增長13.8%;實現利潤655億元,同比增長23.7%。川酒產量、營收、利潤在全國占比分別為50.9%、53.8%、38.5%,分別較2020年底提高1.3、5、5.1個百分點。”近日,四川省舉辦2022年全省優質白酒產業推進會,公布了2021年四川省白酒產業運行情況,并提出將全力實施優質產區創新升級行動,進一步加快建設世界級白酒產業集群。這場“川酒一號會議”,再次體現了四川白酒產業加快產區建設的決心。
“中國白酒產業想要進一步提升在世界范圍內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產區建設是必不可少的。”業內人士表示,白酒產業在現階段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規模化、地域化發展,市場競爭已由各企業單打獨斗轉變為產區集體發力。可以預見,產區化發展將在中國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和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品類和品牌發展帶來更多遐想空間。
產區集體發力競爭升級
事實上,以川酒為代表的濃香產區的發展路線早已明晰。宜賓產區的“十四五”規劃中,計劃推進66個項目,其中有50個項目為現有企業技改或擴產投入,總投資322.6億元,預計新增營業收入781.9億元;另有16個項目為待招商項目,總投資190.2億元,預計新增營業收入210億元。到2025年,宜賓白酒要力爭產量突破100萬千升,白酒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翻番,分別突破2000億元、600億元,產量、營業收入、利潤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8.0%、20.5%、16.9%。瀘州產區更是拿出大手筆——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發展壯大優質產能和改造升級現有產能“兩條腿”走路,5年內完成800億—1000億元重大項目投資。到2025年瀘州白酒產量總體將穩定在200萬千升左右,營收達到1500億元,力爭2000億元,利潤達到300億元,稅收超過200億元,實現營收、利潤和稅收的全面翻番。綿竹產區也不示弱,去年12月,綿竹市發布《綿竹市支持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試行)》,宣布綿竹市財政每年安排不低于2000萬元白酒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集中用于支持酒類企業兼并重組、新增產能、市場拓展、品牌培育、升級改造等項目,力爭全市白酒產業產值2025年突破500億元。
貴州各醬酒產區也已發招。在赤水河流域四大產區中,仁懷產區已進入“存量整合+精細化治理”的階段;而依憑生態優勢、產業底蘊和活躍政策,習水產區、金沙產區、赤水產區也已成中流砥柱。此外,其余縣市或由當地政府推動,或在老名酒的戰略驅使下,紛紛加碼醬酒項目,擴大生產規模,形成多點開花的局面。主產區加特色產區(小產區),貴州醬酒產區的梯隊格局已逐漸清晰,產區多樣性也在不斷提升。
在清香龍頭汾酒的引領下,汾陽產區加速崛起。2月14日,汾陽杏花村經濟技術開發區項目集中簽約儀式暨中國清香型白酒核心產區5萬噸白酒生產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舉行。據了解,此次集中開工建設的10個項目,總投資42億元,將新增白酒產能5萬噸。而在汾陽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白酒產能目標為50萬噸,儲備項目48個,總投資288億元。其中,以汾酒“2030”技改項目為龍頭的白酒生產項目23個,總投資242億元,新增產能40萬噸。其他白酒相關產業項目25個,總投資46億元。
濃、醬、清三大主流香型產區的競爭,使整個中國白酒產區發展產生了連鎖反應: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全力打造“中國馥郁香型白酒核心產區”;陜西省寶雞市加快對以鳳翔、眉縣為核心的鳳香產區打造步伐,著力提升鳳香型白酒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鳳翔縣政府明確提出,舉全縣之力打造鳳香型白酒產業集群,到2025年完成投資100億元,白酒主業收入達到150億元以上,把中國西鳳酒城建設成全國一流白酒產業城、享譽國內外的中國名酒文化城……不難看出,越來越多的白酒產區正在參與到這場產區大爭之中。
產區內品牌發展將形成合力
毋庸置疑,產區的發展勢能一旦形成,將會對所在產區品牌和品類帶來積極影響。
業內人士表示,首先,白酒產區是品牌孵化的最直接助力。產區內的龍頭企業發揮釀造技藝、人才培養、品牌宣傳和研發平臺等方面的“頭雁作用”,可以有力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同時,產區內產品標準細化、生產釀造規范化,也能對品牌優化成長起到正向作用。其次,對于貫穿一二三產業的白酒產業來說,其轉型發展需要構建良好的制度環境,而產區化發展恰恰是地方政府打造產業集群、優化上下游全產業鏈、給予白酒產業在發展規劃和政策支持方面具體的指導,是推動白酒產業創新升級的重要舉措。第三,產區可為品牌國際化提供支持。產區是對產品品質的高質量背書,能夠助力一個企業、一個品牌、一款產品在走向國際化道路時行穩致遠。如同人們曾因為波爾多產區認識法國葡萄酒,了解拉菲、瑪歌、拉圖等產區內的名酒品牌,中國白酒同樣可以通過產區打造提升影響力和競爭力。
“從行業競爭的角度來看,沒有比深植于本地生態更能夠體現產品差異化價值的了。”酒類分析師蔡學飛介紹,不同的生態環境與技藝流傳使得不同的酒類產品品質具有唯一性與不可復制性,這種獨特的競爭要素賦予了產品不同的品質,也賦予了產區代表品牌至高的消費價值。“產區是未來白酒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蔡學飛如是說。
“產區化是每個香型和品類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結果,不同的產區有著不同的風格,是白酒品質和價值的一種表達方式。”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或將有越來越多特色產區出現,當有了產區的帶頭和引領,產區內品牌的發展將形成一股合力,推動品類不斷向前發展。
建設中國白酒優質產區
“目前來看,名酒價值回歸已是必然,這意味著企業品牌、品質、產品等要素將在市場競爭中發揮越來越關鍵的作用。”洋河股份酒體設計中心副主任李薇表示,強化產區概念,等同于建立一個新的品質和價值表達體系,將是白酒品牌價值構建的重要支點。對于如何更好地建設中國白酒優質產區,李薇提出,一是設立中國白酒優質產區建設標準;二是中國優質白酒產區酒企形成合力;三是加強產區文化的挖掘與輸出。
“目前,產區培育有企業主導,政府主導,政府、企業、協會聯動主導等三種形式,所以政府、協會、企業都應該做好‘分內事’。”業內人士表示,企業要持續做好名酒品牌,政府在產區規劃、生態保護等方面發揮作用,協會在產區戰略發展、產區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發揮作用。此外,在品牌培育與建設方面,可以通過提升產區品牌價值,創新發展模式,為小企業發展指明方向,白酒酒莊模式就是最佳模式,即名酒品牌+酒莊模式,酒莊是產區品質、價值表達方式中最得力的抓手;在產區生態與產業結構方面,協調好產業容量升級與生態環境保護,優化資源配置,研發白酒發酵副產物的綜合利用,形成循環經濟,加強生態保護,堅定不移建立以名酒企業為中心的產業集群,實現大、中、小協同發展;在產業鏈建設方面,白酒產業貫穿一二三產業,上游可追溯到農業,下游可延伸到文創、文旅等,振興產區經濟意義重大,產區可以挖掘白酒歷史、文化,打造酒文化新地標,通過一三產業疊加再造一個主業,甚至超越主業,實現產區經濟快速增長;在產區拓展方面,產區建設也要因地制宜,以共享經濟理念,實現產區高質量發展;在產區立法與服務平臺建設方面,通過立法保障自然資源合理開發、適度開發、保護開發,加快標準體系建設,推進產區規范化發展。
(顧雨霏 綜合整理)
上一篇:江蘇常州查處進口冷鏈牛肉虛假申報行為
下一篇:濃香型白酒新國標 本月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