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1 16:54 瀏覽量:23469 來源:食品網
本網訊(黃照 劉濤)今年以來,高縣突出“三治三提”,開展鄉村治理行動,啟動高縣“糧田桑海”融合發展示范園和高縣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全力推動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創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強化隊伍治理,提高履職效能
針對“三問三爭”大討論活動中查擺問題,做好“培、建、選”三篇文章,組建鄉村振興、園區建設、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專班15個,做到“兩手抓、兩不誤”。
高縣慶嶺鎮糧食生產和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現場會
培養“一懂兩愛”干部隊伍。邀請黨校骨干教師、農藝師、畜牧師及技術骨干,分批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農業科技知識培訓,分析我縣“三農”工作形勢,優化縣域內現代農業“四片三園多點”發展布局,助力“4+2”主導產業提檔升級。
高縣慶符鎮泡桐村社區2022年春季蠶桑技術培訓會
建強專家服務團隊。全面加強春耕生產的科技服務和技術指導,建立縣級科技服務隊1個、鎮級科技服務分隊13個,籌備大中型耕整機、插秧機、大豆播種機等農機農具42臺,到鎮村開展春耕、蠶桑、茶葉、生豬、蔬菜等生產巡回指導服務587人次。
工作隊深入農戶了解春耕生產情況
選優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員。選派2名優秀年輕干部參加縣上向重點鄉村派出的駐村工作隊,做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工作,助力沙河鎮麻柳村、楊柳村全域振興。
強化土地治理,提升農產品質量
開展耕地治理。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組織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百日會戰”,利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覆蓋了羅場田村、解放村、落潤鎮五星村、紅星村、復興鎮白鶴村,整理土地3.88萬畝。借鑒巴中市平昌縣“七個所有、七個必須”的成功經驗,將大豆種植6.62萬畝、凈擴種0.8萬畝、帶狀復合種植2.5萬畝任務分解到各鎮,壓實工作責任,推動縣域內所有耕地應種盡種、種滿種盡。
高縣羅場鎮田村“糧田桑海”開展土地整理
開展撂荒地治理。動員各鎮對土地撂荒情況進行全面清查,建立撂荒地臺賬,制定復耕計劃,推動撂荒地復耕,多種糧食作物,確保全年糧食和大豆播種擴面任務的圓滿完成。據初步統計,全縣出動工程機械210臺套,組織人力2000多人次,整治撂荒地1835畝。
突出耕地地力保護。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對存量違法用地逐宗制定整改措施,防止新增違法占用耕地。對“非糧化”耕地組織開展排查摸底工作,重點查清2020年3月以來新增耕地“非糧化”情況和高標準農田、永久基本農田的“非糧化”情況,遏制增量、減少存量,落實了分類分期處置措施,有效進行耕地地力保護。
強化質量治理,提高品牌賦能
構建“監管+檢測+執法”體系。加強對批發市場、經營門店和農產品生產主體的日常監管與執法檢查,檢查農資經營戶938余戶次,綜合執法檢查155人次,相關單位出動執法人員434人次,已完成對135個農產品樣品檢測(定量檢測),維護了群眾切身利益。
質檢站到來復陳垇村桑葚基地例行采樣
加強初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組織6名專業干部進村入戶開展初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出動檢查人員525人次,開展經營主體檢查300個次;開展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檢測(定性檢測)1125個,檢測合格率100%;配合省市進行監督抽查樣品32個,檢測合格率100%。
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圍繞蔬菜、水果、畜禽、禽蛋、食用菌、養殖水產品6大類農產品,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3大類生產主體,加強對農產品質量抽檢,保障了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加快農產品品種培優、品質提升、標準化生產和農業品牌建設,繼續培優“三品一標”農產品69個,提高高縣土火鍋、鴨兒粑等區域公共品牌和沙河豆腐、羊田粉條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影響力。
上一篇:筠連縣科協赴蒿壩鎮中心校調研校園科普館建設工作
下一篇:大宗師宗大道為師解讀中國文化與中國酒系列報道②莊子研究專家方勇解讀533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