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7 08:59 瀏覽量:10793 來源:食品網
瀘州古藺白酒產業在提速,正在“十四五”末將實現“三翻番”的路上。
強關注點之①:
在《瀘州市“十四五”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中可見,“十四五”期間,將“一體兩翼、一群三區”為戰略引領、“一核三帶五組團”產業空間布局、“兩區五地兩體系”發展路徑實施,加快推動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瀘州市白酒營業收入達到1500億元,力爭2000億元,到2035年瀘州白酒行業再新增純糧固態產能25萬噸,營業收入達到3000億元。
瀘州產區中的核心區古藺,力爭到2025年,白酒產能達到17萬噸,產值7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500億元,稅收150億元。2035年古藺白酒產業將建成產能23萬噸,實現產值10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700億元,入庫稅收200億元,把古藺經開區建設為“國家開發區,千億產業園區”,建成醬香酒谷核心區,世界優質醬酒產業集群。
強關注點之②:
為落實“一體兩翼”特色發展戰略,瀘州產區規劃了52個酒類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將引資的總金額超過440多億。其中,茅溪鎮醬酒是瀘州產區招商中重頭,茅溪鎮以230億的引資規模占據了其中的五成以上,同時茅溪鎮的4個項目預估每年銷售收入為500億。
這意味著,作為中國白酒核心產區的酒城瀘州,把酒業作為支柱產業、強市產業,依托原產地優勢推動白酒產業領先發展。而在圍繞“中國白酒金三角核心發展區”以及“發展千億白酒產業”的戰略部署中,與茅臺鎮僅一河之隔的古藺茅溪鎮正大舉布局,聚力奮發打造世界頂級白酒產區,以醬酒為主的產業布置將依托“世界美酒特色產區·中國醬酒之鄉”品牌,打造層次清晰、辨識度高、影響力強的古藺生態醬酒品牌。
古藺,赤水河岸醬酒產區的最后一塊凈土?
中國食品報中國酒周刊、酒莊號團隊
“左右兩岸”群雄逐鹿
【醬酒步入發展成熟期,產業支撐是產區】
作為一條醬酒谷的赤水河,奔流云川貴三省512公里,沿岸布滿醬酒企業產能總和達到行業的90%左右,包括了大部分的強勢高端醬酒品牌,可謂是一條群雄逐鹿的“美酒河”。
在赤水河右岸,按照規劃的醬酒擴產項目的產能已超過10萬噸以上,主要集中在赤水河右岸流域。以茅臺鎮、習水鎮為主的貴州轄區內,成就了貴州茅臺、習酒、國臺、釣魚臺、懷莊、漢臺、夜古郎、金沙回沙酒、珍酒等多個醬酒品牌。僅茅臺集團旗下,未來將形成茅臺酒、系列酒產能各5.6萬噸,以及習酒產能5萬噸的產能,并且多家酒企也正加速擴產。
在貴州省正式發布的2021年“千企改造”工程省級龍頭和高成長性企業名單中,茅臺、習酒、國臺、金沙、珍酒、貴州醇、安酒、夜郎古、董酒、小糊涂仙、貴酒等19家酒企的項目入列,提出了“打造全省百億產值千億市值白酒產業,將習酒、國臺酒、金沙酒、珍酒、董酒、釣魚臺國賓酒等打造成百億以上產值”目標。
其中,仁懷市政府提出打造仁懷醬酒“百億軍團”,到2025年產能提升至25萬千升,并新增規模企業30家以上,培育白酒上市公司5家。到2025年,醬香酒產量力爭達到50萬千升,銷售收入超過2000億元。尤其是,隨著醬酒熱潮到來,包括海航、海銀系、巨人投資、勁牌、金東集團等業內外知名企業,均在仁懷市投資醬酒項目,投資總規模早已以數百億計。
同樣,畢節市白酒產業正成為其繼煤電以后的第三大支柱性產業,2021年規模以上的白酒產量為17349千升,增長20.1%;習水產區產能規模達到10萬噸,總產值超過133億元,“十四五”末將推進產能至25萬千升、實現工業總產值500億、白酒銷售收入300億、稅收100億。
在赤水河左岸,古藺縣重點發展推進醬酒基地建設項目,不僅在于自身的地緣優勢,更與瀘州市發展白酒產業的大勢相關。2020年瀘州市就提出加快推進酒類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實現“千億產業、百億稅收”和“千億園區”的目標。
預計到2025年,古藺縣白酒產能達到17萬噸,產值76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535億元,稅收150億元;到2030年實現產能23萬噸,產值103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725億元,入庫稅收200億元,全面建成世界優質醬酒產業核心區。
這表明,一方面在建設茅溪鎮醬酒園區的巨大目標之下正在加速推進。另一方面對標“茅臺鎮”除了資金的支持,更有相關的產業基礎、具備競爭力的醬酒品牌。
除茅溪鎮之外,古藺縣還擁有頗具醬酒規模的郎酒生產基地二郎鎮與仙潭生產基地的太平鎮,以及永樂鎮醬酒園區等多個醬酒基地。其中以郎酒、潭酒等為主體的醬酒企業,產能達6萬噸。
對于產區來說,也正是在郎酒的引領下,仙潭酒業、川酒集團醬酒公司、金美酒業等古藺產區內醬酒企業開始破層出圈,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展示地區形象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同在古藺產區川酒“十朵小金花”的潭酒,在經歷了2020年的深度調整之后發力, 2021年其全年銷售總額超17億,同比增長740%,并特別高調地定下了2022年銷售額42億的目標。
作為古藺產區“小巨人企業”的川酒集團醬酒公司旗下的赤渡醬酒,僅一年多的時間就實現了從0到2億元的跨越。目前川醬公司位于二郎和永樂的兩個生產基地,年產能也達到15000噸,儲能近50000噸。
其中,在瀘州的南部醬酒白酒產區可見,二郎—太平—永樂醬酒組團、瀘縣濃香白酒產業組團、龍馬潭濃醬兼香基地組團和納溪酒鎮酒莊組團等“五組團”,成為支撐瀘州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源動力。
除了瀘州外,宜賓也是醬酒的主產區,醬酒年產能達4萬噸,其中五糧液約2萬噸,國美酒業和金良造酒業各約5000噸,南溪天成酒業約2000噸。產區主要以醬香基酒銷售為主,成品酒銷售較少,知名品牌主要為五糧液的永福醬酒、飛天15醬等產品。
同樣,去年5月,在赤水河源點的云南鎮雄,由云南省政府牽頭,擬在此打造首個的高原醬香型白酒產業園區。這意味著,從赤水河上游到赤水河下游,醬香白酒企業的數量和規模將進一步增加,茅臺鎮酒企的密度將會向古藺、習水、赤水、金沙等產區轉移。
在業內來看,整個赤水河會形成數個“茅臺鎮”,赤水河在“一盤棋”的新格局中,進一步以縮小上下游發展差距、打破左右兩岸不均衡布局、構建赤水河醬酒生態承載的天花板。
正如川酒集團總經理楊官榮所表示,“有美酒河之稱的赤水河流經貴州、四川,黔派醬酒和川派醬酒擁有共同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都能生產出優質醬酒。”
“東濃南醬+千億產區”
【“十四五”規劃指引,古藺產區繪制新版圖】
“十四五”期間,古藺將充分發揮四川省優質醬酒產區優勢,實施“酒業強縣”發展戰略,打造與貴州仁懷、習水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世界優質醬酒產業集群,加速向“千億產業、百億稅收”目標奮進。
計劃中,2025年古藺縣力爭白酒產能達到17萬噸,產值7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500億元,稅收150億元。
展望中,2035年古藺白酒產業將建成產能23萬噸,實現產值10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700億元,入庫稅收200億元。古藺經開區將全面建成國家級開發區、千億產業園區、中國醬香酒谷核心區,世界級優質醬酒產業集群。
以上這是古藺白酒產區的“十四五”規劃目標,也是古藺產區再開啟的醬酒新版圖。
今年年初,為落實“一體兩翼”發展戰略,瀘州產區內規劃了52個酒類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明確了的總投資額為442.36億元。
從產區招商可見,茅溪鎮醬酒是招商重頭,在400多億元的酒類投資中,茅溪鎮以230億的引資規模占據了其中的52.07%,同時茅溪鎮的4個項目預估每年銷售收入為500億。
作為“千億產區”戰略,透過瀘州產區大規模的招商布局,可見瀘州產區的進級部署十分清晰,以“東濃南醬”的產業布局正成為瀘州實現“十四五”末1500億營收目標的主要發力點。
一方面將加快赤水河沿線“左岸”重大醬酒項目規劃建設,重點推動郎酒釀酒工程技改、古藺茅溪醬酒九壩、仙潭技改等項目。另一方面,瀘州產區為濃香企業轉型升級打出“整合兼并”牌,通過成立川酒集團一次性整合瀘州市88%的酒類骨干生產企業,并引導有潛力的原酒企業通過增資擴股,引入外來資本的方式做大做強。
正為此,瀘州市全力以赴以“一體兩翼”為戰略支撐,優化酒業“一核三帶五組團”發展格局,打造白酒產業生態圈、建成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的新版圖和雄心躍然紙上。
也由此可見,在貴州醬酒產業“溢出效應”之下,瀘州正在加大醬酒產業的發展力度。業內認為,瀘州市在茅溪鎮規劃醬酒產業園,也是對川酒整體布局的一次有力補充。
梳理可見,白酒產業一直是古藺縣支柱產業,酒業在全縣GDP占比長期保持在40%以上,2021年,全年實現白酒產值195億元,銷售收入154億元,同比增長13%,古藺實現醬酒產業高速發展,主營業務連續4年破百億,累計上繳稅收82億元。
不僅如此,四川將“濃醬雙優”寫入川酒“十四五”規劃,提出要發揮全國濃香型白酒強省和唯一的“濃醬雙優”省獨特優勢,依托長江上游優質濃香白酒核心區和赤水河流域醬香酒谷,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提升產業協作水平。
古藺作為四川優質醬香型白酒唯一產區,可見其發展潛力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產區內各企業蒸蒸日上的同時,古藺縣精心部署茅溪九壩、茅溪天富、二郎龍灘、太平煌家溝4個百億級項目,全力開發二郎、茅溪、太平、永樂四大優質醬酒產區,用5至10年時間打造全省優質醬酒主產區,建成世界級醬酒產業集群。
此外, 古藺縣搶抓瀘州作為“國家供應鏈創新與試點城市”的機遇,建立圍繞白酒產業發展包裝印刷、物流運輸等配套完整的白酒產業鏈,著力打通原糧基地、白酒釀造、文化旅游三產互融產業鏈,將三產融合作為產區的強力支撐。
在茅溪鎮,布局發力醬酒產業,同樣代表了四川醬酒發展的良好態勢。其中,瀘州產區計劃在“南翼”醬酒發展重點構建全產業鏈,整體圍繞推動原糧種植、醬酒釀造、質量管理、品牌塑造、市場營銷、文化旅游等項目展開,形成獨具特色的醬酒生態圈。同時,支持古藺高標準建設30萬畝釀酒糯紅高粱基地,支持敘永縣發展洞藏、包材、倉儲、物流等配套產業,進一步推動酒旅融合發展。
同樣,經過多年的發展,古藺縣作為醬香型白酒的發源地和主要產區,其獨特的純糧固態釀造工藝技術不斷完善,形成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釀酒技術。目前古藺酒業已基本形成了“以郎酒為引領,仙潭酒業、川酒醬酒、金美酒業為支撐,若干中小酒企競相發展”的酒業梯次發展良好格局。
隨著以瀘州老窖、郎酒、川酒集團“三大龍頭”為引領,環球佳釀、潭酒及其他“腰部”企業為支撐,以及其他規模以上酒企和中小微企業梯次成長、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瀘州產區為白酒產業勾畫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產業發展模式。
業內人士認為,瀘州白酒作為川酒、乃至整個白酒行業首個提出沖擊3000億營收的產區,這是瀘州白酒的發展底氣和遠見謀劃。
可以明顯看出,未來的古藺將充分發揮四川唯一優質醬酒產區的資源優勢,在各級政府政策支持與指引下,一個比肩茅臺鎮的醬酒第二極產區已呼之欲出。
醬酒進入“左岸時代”
【中國醬酒新熱點,又一個風口在古藺。】
赤水河對岸的古藺,與茅臺一河之隔,有二郎、永樂、太平、茅溪四大醬酒鎮,與川酒“十四五”首次提出的“濃醬雙優”相呼應。正如在規劃中明確的,支持瀘州打造世界級赤水河醬香酒谷。
首先,與茅臺鎮一河相隔的古藺茅溪鎮,成為行業矚目的世界醬香酒產區基地核心區。
從地理生態環境來看,古藺地處中國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四川產區匯聚了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等一眾中國名酒,其在地理、氣候、水質、土壤、環境與茅臺鎮如出一轍,同屬中國醬酒“圣地”,具有不可復制的稀缺性、獨特性和唯一性。
其次,古藺縣屬長江水系,赤水河流經古藺長120公里,為釀造醬酒提供了優質釀酒水源,也更盛產優質紅高粱,同時也盛產制曲所用小麥,這里釀酒原料豐富。
與此同時,2021年底,古藺縣規劃建成高標準農田28萬畝,保糧種植115萬畝以上,糧食穩產35.2萬噸以上,足量的原糧供應為釀酒產量提供了充足的保證。
從醬酒產區來看,貴州產區產能在35萬噸左右,四川產區保守數據在15萬噸以上,其它湘、魯、桂等產區在5萬噸左右。
多年來,四川著力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引導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在白酒領域,川酒早已殺入醬酒領域,自成一派。
一方面,醬酒將以赤水河流域為主產區,形成以茅臺鎮為圓心,以赤水河為內環,以長江名酒帶為外環并呈現泛南方化趨勢,形成層次豐富的醬酒產業集群。另一方面,一直被稱為濃香圣地的四川,近年來在醬酒產業上已成為僅次于貴州產區的全國第二大優質醬酒產區,以二郎鎮、太平鎮為主的瀘州產區成為四川醬酒發展最好的核心產區,郎酒與潭酒皆坐落于此。
其中,郎酒作為四川醬香型白酒代表企業,將在5年內實現郎酒醬香酒年產能過5萬噸、儲酒30萬噸的目標;潭酒作為川酒的腰部力量、十朵小金花之一,已規劃出十年成長為百億企業的戰略目標;川酒集團布局川醬科研基地,將形成產量2萬噸、儲酒6萬噸以上的醬酒綜合生產能力,年產值達20億元以上。
同樣,在川派醬酒的崛起中,川酒集團早在2018年就開始布局醬酒產業,打造了核心品牌赤渡醬酒,目前川酒集團川醬公司建有二郎和永樂兩個生產基地,年產坤沙醬酒達10000噸以上,儲能50000噸。
從現實成績單中可看到,四川白酒一直是中國白酒的定盤星。2021年整體占據全行業51%產能,57.2%營收和38%利潤,保持著每兩瓶就有一瓶川酒的強勢力。除了傳統濃香品牌極度成熟不可撼動的優勢,也有青花郎、潭酒、15醬、國釀等川酒產品成為增長的新引擎。
事實上,值得關注的還有,一大波瞄準古藺產區的資本已在路上。
去年,古藺分別與江蘇綜藝集團、四川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正黃集團有限公司、四川仙潭酒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10家企業進行了集中簽約,投資金額近200億元一舉成為“吸金王”,其項目涉及白酒制造、文旅康養、現代農業3大類共10個項目,并且還與三裕酒業、瀘北房產簽訂投資框架協議,簽約項目總投資超8個億。
今年2月,古藺縣人民政府與四川德順坊酒業有限公司簽訂項目投資合作協議。將通過德順坊酒業的產業輸入,協力打造赤水河左岸千億級醬酒產業集群,將“德順昌”白酒品牌建設成為百年品牌。
3月,瀘州市酒業發展促進局及瀘縣商務和經濟合作局發布公告稱:為貫徹落實“一體兩翼”特色發展戰略,瀘州產區規劃了52個酒類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可明確的總投資額為442.36億元,其中,古藺縣引資規模占據半壁江山。
種種跡象表明,目前古藺已經明確了以“產能提升、品牌培育、融合發展”為發展方向,以“品牌、品質、品味”為發展戰略,將充分調動一切資源、一切力量,搶抓醬酒發展的黃金期和機遇期。
可以預見的是,在醬酒主產區的赤水河兩岸,以仁懷市和古藺縣為主的兩地政府,也比拼加快醬酒產業的布局。
同時,隨著古藺產區的進一步壯大,不論是政府層面,還是行業層面乃至業外層面,資本向古藺集中已成為一個正在演進的趨勢。
今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達了“四川省瀘州市赤水河流域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2022-2025年”第一批中央資金2.4億元,總投資6.23億元,涉及敘永縣和古藺縣兩縣46個鄉鎮,獲得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4.8億元,將用于敘永、古藺兩縣以巖溶區石漠化治理為主的生態修復工程。
如果說當右岸的產區進入極限,那么左岸才剛剛開始,未來不可錯過的就是“左岸時代”,一個新的醬酒發展階段也正在加速到來。
醬酒指向新坐標。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