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0 16:38 瀏覽量:13858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記者 韓松妍
從多部委密集會見跨國公司負責人,到眾多外資項目簽約落地……外企對于中國消費市場的信心日漸增長。多家外企高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中國食品飲料消費市場有信心,將把握在華投資機遇,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
看好中國長遠發展,期待挖掘新機遇
“這是我在疫情之后第一次來中國。我看到,在經歷疫情后,中國市場依然這么繁榮并蘊藏著非常多機遇。西得樂始終看好中國市場,也愿意在中國繼續投資、繼續發展。”在不久前舉行的第十屆和第十一屆中國國際飲料工業科技展(CBST)上,西得樂戰略與業務發展副總裁Samuel Gobbe對記者如是說。
今年以來,多家食品飲料外企高管密集訪華,背后是全球對這個14億人口消費大市場的信心。很多外企高管表示,這是他們近3年來首次訪問中國,迫切期待通過這一契機,在中國市場發掘新的合作機遇。
帝斯曼食品營養與科技事業部全球執行副總裁Patrick Niels告訴記者:“我們對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充滿信心。這源于我們看到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包括中國公布了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
數據彰顯了中國經濟韌性之所在。今年1—2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067億元,同比增長3.5%;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684.4億元,同比增長6.1%。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11日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下調世界經濟增長預測,認為當前世界經濟增長面臨極大不確定性。同時,IMF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為5.2%。國際觀察人士認為,中國經濟強勁增長對全球來說是重大利好,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日前也表示,今年全球經濟整體疲軟,但中國將是例外。
與此同時,政府工作報告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作為今年八項重點工作之一,并部署系列舉措,提出“開放的中國大市場,一定能為各國企業在華發展提供更多機遇”。
“作為外資企業,我們覺得很振奮。”嘉吉食品配料北亞和澳洲董事總經理彭鳴表示,嘉吉已在中國本土深耕了50余年,截至目前全國共有50多個運營點,包括制造生產基地、銷售部門、研發創新中心等。開放貿易一直是嘉吉的核心主體,希望通過開放貿易能夠鏈接中國市場和全球體系。
德國克朗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營銷官Thomas Ricker表示:“中國是克朗斯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克朗斯公司看好中國的長遠發展,我們期待與中國客戶繼續深化合作,攜手共進,為中國液態食品行業的蓬勃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近年來,中國針對優化營商環境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實踐探索。我們高興地看到,中國的營商環境在不斷提升,為本土企業和包括帝斯曼在內的外資企業提供了公平的機會,這讓我們對帝斯曼在中國的長期發展充滿信心。”Patrick說。
持續深耕本土,與客戶共成長
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的推進和中國居民對膳食健康的認知及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中國食品飲料行業正加速邁入以營養健康為導向的轉型發展新階段。
帝斯曼食品營養與科技事業部親水膠體業務單元總裁馬榮駿介紹,功能乳品以及在中國頗受歡迎的常保酸奶將是帝斯曼今年在中國市場的重要發力方向,帝斯曼的親水膠體質構解決方案、菌種解決方案、酶制劑解決方案等技術都能在乳品領域得到廣泛和綜合應用。
西得樂大中華區銷售與服務副總裁張梅青注意到,與歐美市場相比,中國飲料市場更新換代非常快,安全健康、個性化、多樣化、口味新奇、口感獨特等消費新需求使得植物基飲料和果蔬汁、氣泡水等新品類飲品深受青睞,為飲料工業上下游企業的未來布局帶來了巨大機遇和挑戰。
記者在CBST上看到,利樂帶來了最新的植物基和高蛋白概念飲品以及可持續包裝和設備解決方案。“從1979年第一款使用利樂紙包裝的菊花茶飲料亮相至今,利樂在中國已經深耕了43年。我們始終遵循‘與客戶共成長’的經營理念,不斷為乳品飲料企業提供創新的加工和包裝解決方案。”利樂大中華區企業傳播副總裁牟曉燕告訴記者,利樂致力于在幫助客戶把握市場趨勢、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助力客戶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目標,全力支持中國乳品飲料行業高質量發展。
GEA也在CBST上展示了來自德國的先進的適用于植物基飲料、硬蘇打、果蔬汁的加工技術和解決方案。“中國及亞太會成為硬蘇打水未來值得期待的增長點。”GEA大中華區總裁張強表示,GEA將以“工程創造美好世界”,深耕行業,與廣大客戶攜手并進、精誠合作,攜手推動飲料行業走向未來。
可口可樂大中華及蒙古區總裁吉路克介紹,限量發行的產品以及低糖和無糖的產品已經成為可口可樂在中國新的增長點。“可口可樂致力于提供不斷增長的全品類飲料產品,以滿足中國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隨著我們的業務越來越本土化和以消費者為中心,能夠幫助當地實現長期可持續的發展目標。”
張梅青認為,“作為設備供應商,我們要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快速、多樣地為生產商提供解決方案。同時,還要考慮低碳、環保,踐行好企業社會責任。對西得樂來說,不在于規模有多大,而在于持續深耕本土。”據了解,西得樂在1989年進入中國市場,目前,西得樂在中國擁有北京和上海兩家工廠。西得樂集團的機器設備遍布全球190多個國家/地區,其中中國市場的裝機量達4000余臺,超過全球裝機量的10%。張梅青透露,西得樂正在探討根據中國市場需求對設備進行研發,以進一步完善定制化方案。
德國克朗斯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區副總裁袁泉表示:“中國消費市場的逐步復蘇,必將為液態食品消費帶來更強勁的增長動力。我們將積極探尋更多適用于中國市場的解決方案,用精湛的技術、貼心的服務助力企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全面提升產品品質,實現可持續發展,共赴行業美好未來。”
近日,中國貿促會對160多家在華外資企業和外國商協會開展調研。結果顯示,超過99%的受訪外資企業對今年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更有信心,表示將繼續在中國投資興業,分享中國的發展紅利。此外,98.7%的受訪外資企業表示將維持和擴大在華投資。
“去年11月份,河北黃驊的嘉好糧油二期項目剛剛投產;嘉吉全球首家風味糖漿創新基地落地浙江平湖,浙江嘉興即將落成嘉吉在中國的第二家寵物飼料食品廠……這些項目彰顯了嘉吉繼續在中國投資下去,為中國當地消費者提供解決方案的決心。”彭鳴說。
早在1963年,帝斯曼就展開對華貿易,并于20世紀90年代初在中國建立了首個銷售代表處和首家生產工廠。目前,帝斯曼在中國擁有包括18家生產工廠在內的38個分支機構。針對未來帝斯曼在中國的布局,Patrick透露,一方面,將持續擴大在中國的產能,以更多的產品與解決方案滿足中國本土市場的需求,同時也將中國生產的產品輸出海外,供應全球市場。另一方面,帝斯曼非常注重可持續發展,“我們將以更為低碳的方式創造更加可持續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將持續推進放寬外資市場準入,穩步擴大制度性開放,努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依托各類開放平臺,實現更高水平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為外資項目落地提供更好的發展載體;充分發揮好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作用,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助力外資企業深耕中國市場,把握新的機遇,擴大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