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3 09:54 瀏覽量:25129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40年,倏忽一瞬,中國人民用勤勞的雙手鑄就了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歷史豐碑,中國經濟取得了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富裕起來的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焙烤食品糖制品的市場規模和消費需求持續不斷地增長。
撫今思昔,回望改革開放大潮中的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發展的歷程令人感慨,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奮。
乘改革東風 40年滄桑巨變
改革開放前,由于生活水平較低,可支配的收入少,人們只能量入而出,在飲食方面常常只能選擇最必需的食物購買。當時的企業模式以部分國有和大量的作坊式集體性質為主,產品適應了當時階段“窮過渡”的社會需要。有些年,糕點、糖果等食品還要限量購買,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處于緩慢發展階段。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翻開了嶄新一頁。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得到了飛速發展,取得了驕人成就。
現代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源自歐美,流入日本、韓國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改革開放以后逐漸在全國各地普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新技術和設備的不斷引進,使得我國的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得以迅速發展。總體看,在改革開放的前20年,特別是初期,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發展較為緩慢,進入21世紀后,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步伐,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也進入了高速增長期。
全行業增長速度快
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40年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相關機構和統計機制也發生了多次變化,因此,本文以有據可查的幾組統計數據來說明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的發展趨勢。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規模以上企業統計的數據顯示,1993年,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年產量為490萬噸,工業總產值為350億元;到2003年,行業年產量達到592萬噸,銷售收入785億元,增加幅度分別僅為20%和124%;年均遞增幅度僅為1.9%和8.4%。在接下來的10年中,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焙烤食品糖制品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助推行業進入了高速增長期。統計顯示,到2013年我國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年產量合計約為2793萬噸,比20年前增長了470%,比10年前增長了372%,年均增長率為16.8% ;銷售收入為5922.3億元,比20年前增長了1592%,比10年前增長了654%;年均增長率為22.4%。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規模以上企業統計的數據顯示,1997年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80億元;2017年行業年產量3589萬噸,主營業務收入7432億元,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是1997年的15倍,年均遞增幅度為14.68%,可見最近20年行業增長非常迅猛。
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1—9月,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年產量2000萬噸,主營業務收入4193億元,同比增長7.29%。
再從企業數量上看,目前,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通過食品生產許可(即SC)的企業23798家。其中,糕點11895家,餅干1335家,糖果巧克力3151家,果凍920家,蜜餞2206家,方便食品2085家,冷凍飲品840家,膨化食品1366家。
從以上行業數據可以看出,改革開放的40年間,全行業的產量、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都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顯現了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也具備了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和持續發展的潛力。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行業競爭逐步有序
回顧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全行業產品結構比較單一,糕點產品以中式糕點為主,品種單調、花色不多、檔次不高,常見的有傳統的桃酥、酥皮八件、月餅等;西式糕點以生日蛋糕為主,其他品種較少;面包產品以主食面包為主,花式面包較少;餅干產品以韌性、酥性、蘇打餅干為主,兼有少量的夾心、曲奇、蛋卷等,高檔餅干較少;糖果多為傳統意義上的糖果,其口味、造型及原輔用料都很單調,包裝形式多以舊式扭結包裝為主,花色品種較少;方便主食品種單調、營養價值低、包裝簡單,方便面品類極少,速凍食品也才初露市場;冷凍飲品雖起步早,但品種少、檔次低、包裝也很簡單,市場上多是各種冰棍、雪糕,品質高的冰淇淋很少。進入20世紀90年代,在深化改革、加大開放的推動下,行業企業逐步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進行升級改造,給行業發展帶來許多新意。
與此同時,我國港澳臺地區投資發展勢頭迅猛,歐美等國的知名跨國集團公司在內地以獨資、合資形式建起了數家糖果、糕點、餅干、方便面、冷凍飲品等企業,帶來了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工藝技術和加工設備以及原輔材料、新型食品添加劑、新型包裝材料、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和理念等,加之強烈的廣告意識、市場意識、品牌意識、質量意識等,使其高品質的產品占領了國內很大一部分市場。
此外,國內原有企業通過引進技術設備不斷進行改造升級,為市場提供了大量的系列化新產品,使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的產品結構得到了優化,促進了產品的升級換代。面包、餅干、糕點、糖果、方便主食、冷凍飲品等幾大類食品,總體上呈現出質量進一步提高,品種不斷豐富、市場銷售額穩步增長的良好態勢。如今,市場上焙烤食品糖制品琳瑯滿目,花色品種眾多,包裝精美,供應充足,有效保障了消費供給。各類產品還有不同數量的出口,進入國際市場。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擴大,許多外資和我國港澳臺資企業先后進入內地,與原有的國有、集體、民營、股份制等內資企業一起競爭發展,有力促進了產業的優化發展。目前,行業多種體制企業并存的產業格局已經基本成熟,也為今后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改革開放初期,行業內工藝、技術、設備、人員比較先進的企業多數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如市場份額較大的餅干企業多集中在廣東,故有“廣東糧”的美稱;冷凍飲品企業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等消費水平較高的地區;糖果企業則以北京、上海兩地產品最為著名。20世紀90年代后期,中西部地區焙烤食品糖制品企業的技術、工藝、設備、原料等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而近20年來,蓬勃發展的餅店業,更是在全國各地像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不僅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同時產品質量越來越好,改善了行業布局結構,促進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升級。
人才培養體制逐步健全
從業人員素質不斷提高
據有關資料表明,改革開放初期,行業員工隊伍中具有大中專文化水平的不足1%,科技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更是奇缺,受過專業技術培訓的專門人才也很少。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大力實行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為尊重知識、培養人才提供了先決條件。人們逐漸認識到,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持續發展,必須要引進和培養高素質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為此,內地許多企業紛紛邀請我國港澳臺地區和發達國家的同行前來交流與合作,同時組團去考察和學習,親身感受行業發達地區的現代化程度,找到自身的差距。基于這種需要,各地陸續開展了行業培訓和國內外技術交流等活動。各級行業管理部門也把人才培養列入日程,安排計劃逐步實施。
記者從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了解到,作為一個全國性的行業組織,中焙糖協一直把提高行業從業人員素質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每年都組織相關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舉辦全國性技能競賽,營造全行業鉆研技術的氛圍,為從業人員樹立學習榜樣。此外,中焙糖協每年還組織業內企業在國內外參觀考察,有針對性地進行交流學習。同時,還開展了多形式、多層次、多方面的行業人才培訓工作。經過多年的培養和鍛煉,目前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得到了很大提高,為行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人才基礎。
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高
現代管理意識逐步增強
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業內許多大中型企業的生產設備、檢測水平和生產環境都有了較大改善,不要說與20年前相比,就是與10年前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語。許多企業還引入了ISO9000產品質量管理體系、HACCP管理體系等。企業增強現代管理理念和意識,實施高效的管理制度,為保證產品質量以及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和國際化提供了保障。
產品質量穩步提高
花色品種日益豐富
新中國成立后至20世紀90年代初,行業產品質量標準多數為企業標準,同類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難以得到統一。隨后,國家和行業大力加強質量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產品質量有所提高。
自2008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后,在國家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的政策方針指導下,人們的消費理念日益成熟,消費意識也在向著安全、營養的方向轉變。消費觀念的更新變化推動了企業研發、產品創新的新思路。業內企業越來越重視食品的安全、營養和創新。近年來,焙烤食品和糖制品的質量始終在穩步提高,花色品種越來越豐富,已能較好地滿足消費需求。
改革開放持續深入 繼往開來再創輝煌
歷經風雨洗禮,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已經造就了一大批產品質量過硬、管理水平較高、品牌信譽度高的優秀企業;培養和鍛煉出一大批具有開拓精神、理念超前、高素質的管理和技術人才;培育出較為成熟和具有相當規模的焙烤食品糖制品消費市場。目前行業的實力在滿足社會消費需求的同時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認可和關注。未來隨著改革開放的繼續深入和擴大,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將在擴大市場、產品升級、企業發展等方面大有作為。
凝聚協調服務行業
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深化改革,政府部門經歷了多次精簡機構、簡政放權的改革過程,隨之而來的是各行業陸續成立了行業協會、商會等民間組織。回首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行業組織在推動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促進作用。
在我國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中,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是首屈一指的全國性行業組織,協會于1993年12月經國家民政部批準,登記注冊,至今已走過25個年頭。
25年來,協會在國家以及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的關懷和領導下,在全體會員單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努力踐行“指導、協調、維護、監督、服務”的職能,較好地發揮了國家級行業組織應有的作用。與此同時,協會自身也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成長進步,影響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得到了行業中產學研各界的認可和信賴。
質量安全穩定向好
品牌消費趨勢明顯
近年來,在國家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的政策方針指導下,在相關政府部門的監督指導下,業內的食品安全理念和意識不斷增強,產品質量安全穩定向好。近年來,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基本沒有發生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日常抽檢合格率不斷上升,并且產品質量保持穩定,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
隨著消費者文化層次、收入水平、消費觀念的不斷提升,為滿足消費者獲得更高需求的“品牌消費”趨勢愈加明顯,“品牌消費”正在成為中國消費市場最明顯的特征,食品領域的品牌消費趨勢更加突出。這將進一步促進品牌培育和產品質量的提高,推動消費升級。
消費升級有力驅動
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目前,人們的食品消費意識正向著安全、營養、健康、美味、方便、適應個性化需求的方向發展,這是消費的新觀念,也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動力。所以,無論是焙烤食品還是糖制品,在生產、研制、開發的過程中都會充分體現這一趨勢,以滿足消費需求。
展望未來,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刻變革,將重塑世界消費品發展的新格局。我國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的發展將緊密結合消費需求的個性化、全面化以及消費內容的科學性和文化性,積極引領和創造消費,引導綠色消費和經營模式的創新。
品牌國際化程度、產業鏈控制的水平、專用裝備與生產線的自主化能力、自主創新的深度依然是行業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加快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是滿足、豐富、提高我國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需求、增強國際食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強化企業社會責任
回饋社會共同進步
改革開放40年,給行業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實力日益增強,與此同時,知恩圖報、回饋社會已是行業的共識。近年來,不少行業優秀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履行社會責任,熱心公益事業,兼顧各方利益需求,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創新技術。清潔生產,節能減排,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為保護環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很多行業企業在發展的同時,熱心公益回饋社會。如在多次抗洪救災、抗擊暴風雪災害、抵御南方低溫冰凍雨雪災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以及支持我國承辦奧運會等活動中,許多企業以實物和資金進行了捐助。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日益增強,為行業共同進步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氛圍。
目前我國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的基礎較為扎實,發展趨勢保持良好。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還將進一步發展壯大,在設備、技術、管理水平、從業人員素質以及自主創新能力等各個方面,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我國的焙烤食品糖制品將會在滿足國內消費的同時,逐漸走進全球消費者的視野,成為全球消費者眼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過去的40年,我國已經成為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生產和消費的大國,未來將不斷探索從行業大國走向行業強國的奮斗之路,去圓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的強國之夢。(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