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3 09:16 瀏覽量:27719 來源:中國食品安全報
本報訊 近年來,為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工作,重慶市北碚區建立起網格化監管體系,構建完善區、街鎮、村社、樓幢四級監管網絡,并落實183名食品藥品監管協管員和1500余名食品藥品義務監督員,打通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真正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堅守好食品藥品安全“第一道防線”。但在實際工作中,對一些隱蔽性較強的“黑作坊”“黑窩點”,食品藥品違法行為還存在監管死角和盲區。
延伸監管觸角,織密監管網絡
面對這樣的問題,北碚區食品藥品監管分局結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進一步做好安全穩定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大督查工作的通知》,于近期大力開展食品藥品風險隱患排查“五發現五報告”活動,發動義務監督員和廣大群眾積極參與食品藥品監管,及時發現報告身邊的食品藥品生產加工“黑窩點”、無證經營、感官異常、不正常低價格、會銷等五項問題。通過進一步激活社會力量,有效織密食品藥品監管網絡,消除監管盲區,營造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
強化社會共治,確保活動實效
活動中,分局把做好培訓宣傳、加大獎勵力度兩項舉措擺在突出位置,強化社會共治效果,確保活動實效。
一方面,分局對各食品藥品監管所協管員開展了“五發現五報告”活動業務培訓18次,幫助協管員熟悉工作內容,掌握工作技巧;并印制了協管員聯系卡、“五發現五報告”宣傳卡和食品藥品典型案例宣傳冊各4萬份,由協管員充分發揮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優勢,通過400余次院壩會、培訓會,發放到義務監督員和群眾手中,引導其積極發現報告。此外,分局還在各村社設置宣傳展架185套,并借助“安全用藥月”、農貿市場快檢服務啟動儀式等時機進行宣傳,進一步擴大宣傳范圍,確保更多群眾知曉。
另一方面,分局按照《重慶市食品藥品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和《北碚區食品藥品監管協管員獎勵考核辦法》的規定,對發現報告食品藥品安全隱患線索的義務監督員和群眾進行獎勵。對一些提供有效線索,但達不到獎勵標準的情況,分局還專門定制了一批精美實用的生活用品,進行獎勵,進一步提高義務監督員和群眾排查食品藥品風險隱患的積極性,確保了活動實效性和持續性。活動開展以來,分局已受理相關風險隱患排查報告15條,目前正在進行核實。
建立處置機制,力保食藥安全
針對義務監督員和群眾發現報告的食品藥品風險隱患信息,分局建立起科室、食品藥品監管所和村社三個層級的處置機制,加強信息綜合運用,確保食品藥品風險隱患得到有效解決。一是由所在地村社協管員第一時間進行現場初步核實,確認后報送轄區食品藥品監管所依法調查處理,既保證了核實的及時性,又避免了行政資源浪費。二是由各食品藥品監管所對上報線索積極深挖,在依法處置違法行為的同時,及時舉一反三、查漏補缺,進一步強化相關區域、相關環節食品藥品風險隱患排查整治,保證轄區食品藥品安全。三是由分局組織相關業務科室定期對排查出的風險隱患開展分析研判,發揮預警性、靶向性和超前性作用;并根據研判結果,以問題為導向,研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或開展集中專項整治,強化全區食品藥品安全的風險防控。(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