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4 17:05 瀏覽量:21144 來源:中國食品網
本報訊 春日的河套大地乍暖還寒,而內蒙古杭錦后旗頭道橋鎮嘯天設施農業園區溫室大棚內已是一片春意盎然:獼猴桃、蟠桃、油桃等果樹花開正艷;紅紅的草莓果猶如瑪瑙一樣鑲嵌在綠色田壟上;火龍果、無花果、石榴、紅櫻桃等珍奇果蔬也開始掛果結實。園區負責人商艷勇笑著說:“我們園區共有198棟溫室,這兩年陸續從山東等地區引進20多個蔬果品種進行栽培種植,所產出蔬果除了吸引游客休閑采摘、供應本地市場以外,還通過線上線下銷往全國各地。”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依托光熱水土條件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加快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1000多萬畝良田正成為“南果北種”“南種北移”的試驗田和“黃河邊上的農藝園”。
“過去兩年試種秋葵取得成功,這里的土壤很適合種植,今年還將擴大種植面積,開發新的延伸產品。”在烏拉特中旗德嶺山鎮四義堂村,農民張澤正在籌劃延伸自己的秋葵種植產業鏈條。2016年,張澤試種了8畝秋葵。2017年增加到30畝,每畝產量達到3000多斤,畝均純收入達到7000多元。今年,他計劃穩扎穩打,再增加種植面積到50畝,并陸續開發秋葵火鍋面、秋葵果茶等產品,打造全市首個秋葵種植合作社。
巴彥淖爾市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根據各旗縣區區位特點和種植傳統,合理布局縣域特色產業。2017年,全市小麥種植面積達142萬畝,落實小麥訂單63.4萬畝,其中,富硒小麥8.7萬多畝,黑小麥3000多畝;糧飼兼用型玉米368.1萬畝,西甜瓜、脫水菜、番茄、向日葵等經濟作物535.6萬畝。在此基礎上,巴彥淖爾市積極開展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工作,鼓勵扶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探索種植經濟效益高的特色作物,積極引進水稻、花生、蓖麻、中藥材、油用牡丹等經濟作物新品種。
磴口縣洪濤沙產業公司2013年在烏蘭布和沙漠試種了30畝山藥,畝產量達到5000斤,后來采用膜下滴灌等技術,擴大山藥種植面積到300畝,并開始試種黑枸杞、火參果、甘草、牛蒡等特色經濟作物,年收入達到200多萬元。中國食品網
2017年,巴彥淖爾市通過訂單引種水稻、花生、蓖麻、中藥材、油用牡丹等特色經濟作物15.16萬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2000畝,山藥3000畝,蓖麻1.1萬畝,花生2.07萬畝,酒高粱3萬畝,莧草8000畝,中藥材3.1萬畝。中國食品網
與此同時,巴彥淖爾市科學調整全市28萬畝設施農業的種植結構,在發展傳統茄果類、葉類蔬菜、西甜瓜的基礎上,引種了櫻桃、草莓、葡萄、火龍果、金橘、石榴等新鮮品種,大力推進休閑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的發展,使之成為特色農業發展新亮點。中國食品網(韓繼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