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2 15:11 瀏覽量:21777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近年來,山西省加快推進以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簡稱“三品”)為主的品牌農業、綠色農業發展,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2017年,山西省政府將“三品”列入全省區域經濟轉型升級考核指標體系。各級政府和農業部門以“三品”推進農業標準化,以標準化引領農產品質量提升,推動高質量發展,把“三品”放到突出位置,通過優環境、打基礎、抓認證、強監管、創品牌、拓市場,取得了擴量提質增效和示范引領、保障安全的良好成效。山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榮獲全國無公害農產品工作先進單位、山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先進單位,連續兩年在全國“三品一標”工作會上進行有機農產品工作典型經驗交流。
2018年,山西全年發展“三品”產品1739個、產地547.78萬畝、畜禽養殖場128家913.65萬頭(只)。一大批知名的山西企業、山西產品相繼走上綠色品牌發展之路,涌現出山西汾酒、水塔老陳醋、華建亞麻籽油、清徐葡萄等一大批特色優勢產品。
在工作中,山西省出實招、求實效,加快政策措施出臺,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堅持“特色+綠色”發展。2018年共審核申報材料1500件次,組織現場檢查核查2000人次,經初審、專家評審等,通過761家生產經營主體的認證申請。貧困地區“三品”新獲證主體422個、產品741個、產地245.56萬畝,使貧困地區“三品”有效認證主體達到756個、產品1446個、產地490.03萬畝,均占到全省“三品”的42%以上。全年累計培訓貧困地區“三品”人員563人次。
同時,山西省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嚴格認證審核和GPS定位制度,完善信息上報機制,實行重大事項承諾、信用考核制度,引入集中會審制度,深化質量追溯制度,著力構建統一適用的“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信息平臺”,努力實現與國家平臺的無縫對接,實現了監管者、生產經營者、消費者通查通識,力爭到今年底全面建成省市縣并延伸到鄉鎮、基地的監管追溯網絡。
當前,山西“三品”已進入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綠色食品重點圍繞山西特色精品,立足市場引領和消費需求,加快產品推介、供需對接和優質優價;有機農產品立足環境、地理和資源優勢,致力于打造全國有機旱作農業品牌,以“山西雜糧”為著眼點,加快推進小米、紅蕓豆、蕎麥、核桃等特色產品的出口貿易;以綠色理念引領生產、引領消費、引領健康生活,不斷提升“三品”的美譽度和公信力,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持續提升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