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5 13:49 瀏覽量:28884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食品網訊 據悉,記者近日來到涼山州昭覺縣大壩鄉洛伍村,碰見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中心李小林博士和西昌市綠珍農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吳建正在田間查看羊肚菌的生長情況。羊肚菌作為一種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的食用菌,被稱為“菌中之王”。長期以來,羊肚菌消費主要依賴于野生采集。2012年在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中心甘炳成研究員的帶領下突破了大田人工商業化栽培,近年全國更是掀開了羊肚菌大田商業化栽培熱潮的序幕。正是有了科技的支撐,吳建才有了底氣:“以前想都不敢想,有了省農科院的專家們,我才敢種羊肚菌。”昭覺縣在吳建和他朋友毛國富的帶動下發展了400余畝羊肚菌。
據李小林博士介紹,羊肚菌作為新晉人工栽培食用菌種類,屬于低溫栽培型食用菌,產品附加值高,產業效益好,市場前景廣闊;不僅適于亞熱帶、溫帶平原丘區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同時也適宜于昭覺、布拖、木里這樣的邊遠山區、高原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2018年底至2019年初,昭覺縣大壩鄉洛伍村在吳建的帶領下一共種植了130余畝羊肚菌。據該村村干部介紹,過去洛伍村也發展過蕎麥、稻田養魚等產業,但還是感覺羊肚菌產業更有希望。
“這里的老百姓太需要一個能掙錢的產業了,沒來到昭覺之前根本無法想象大涼山的貧困到底是什么樣的貧困。”李小林博士感嘆到。在這里,他和吳建都感覺到小小的羊肚菌種好了真的能實實在在幫助到這里的老百姓。吳建對記者說:“我這里每天都是幾十個人排著隊想到我這里干活。像來我這里干活的都主要以40多到50多歲的留守彝族婦女為主。一是很多國家通用語言都講不好,在外面也不容易能找到活做;二是在家附近就能打工掙錢照顧家庭。可惜我這個基地也不是每天都需要很多人,閑時每天可能就只需幾個人就可以了。”
據了解,洛伍村羊肚菌種植基地能帶動30多戶農戶參與生產,其中貧困戶約占三分之一。以彝族婦女吉木莫有各為例,她每天到種植基地來采菌、削菌、烘菌等工作每天能掙70-100元,一個種植季度下來多則5000元,少則3000元。羊肚菌一畝地從土地整理到采收烘干平均需用工30個左右, 130畝基地帶動的勞動就業資金將近30萬元,這對于一個深度貧困的彝區小鄉村來說算是一個“大產業”。
“如果今年試點的羊肚菌都成功的話,我們下一步將打算進一步擴大規模。創新機制,將公司、專合社和貧困戶等結合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共同發展,共同致富。”昭覺縣農業農村局羊肚菌產業負責人李宗濤向記者介紹到。(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