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5 16:34 瀏覽量:11351 來源:半島都市報
本報4月11日訊 近日,島城一位老人在小區附近山頭散步時,采集了一把野生蘑菇,回家燉食后短時間內出現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送到醫院后,老人多臟器功能衰竭,最終經搶救無效而死亡。專家提醒,毒蘑菇中毒是國內食源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因素,占死亡總人數的60%以上。島城常見的毒蘑菇有10余種,市民一定要注意不采不食不賣。
4月7日13時,海慈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名疑為蘑菇中毒患者。患者是一名老年男性,來到醫院時神志還清晰,但是煩躁不安,不能自己控制。這位患者告訴醫生,他在食用野外采摘的野蘑菇之后,立即出現了喘憋、全身麻木、腹痛、惡心、嘔吐的癥狀。隨后,家人將他緊急送往海慈醫院就診。
患者被送到海慈醫院后,急診醫生馬上進行應急搶救。據醫生介紹,當時患者病情進展十分迅速,醫生檢查時血壓已經測不清,心率達到了每分鐘190次之高,動脈血氣分析提示,患者是急性呼吸衰竭、乳酸性酸中毒。醫生立即采用升壓補液催吐等搶救生命的措施,并將患者迅速轉入急診重癥監護室。盡管醫生拼盡全力積極搶救,但患者的病情危重且進展迅速,最終多臟器功能衰竭,經搶救無效而死亡。
海慈醫院急診科安朋朋主治醫生介紹,每年急診科都會接診因誤食野蘑菇或不明野菜而中毒的患者。
青島疾控中心發布信息提醒市民,毒蘑菇致病原因復雜,致死率高。近年來,毒蘑菇中毒已成為我們國家食源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因素,占死亡總人數的60%以上。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復雜,經烹調加工或曬干都不能消除毒性。中毒后,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胃腸道癥狀。它的致病原因也最復雜,有肝腎損害型、神經精神型、溶血毒型、胃腸毒型,嚴重的可以引起人體臟器損害,威脅生命安全。
據介紹,島城常見的毒蘑菇有十余種,主要有褐鱗小傘、白毒傘菌、白毒鵝膏菌、紅鬼筆菌、臭黃菇、墨汁鬼傘菌、毒鵝膏菌及狗尿苔等。市民朋友在野外遇到這些蘑菇千萬不要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