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5 15:26 瀏覽量:21660 來源:中國食品網
陜西蘋果 走向世界
近年來,隨著我國蘋果種植面積和蘋果產量的迅猛擴大與快速增長,在國內外消費需求增長跟不上產量增長的情況下,蘋果價格跌多升少,目前國內蘋果供給有市場飽和甚至過剩的潛在風險。果業轉型升級是規避風險、促進產業扶貧的唯一出路。為此,陜西省搶抓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機遇,充分調動聚集社會各界力量,圍繞產業化開發,積極構建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商業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多途徑推進產業增效和轉型升級,著力建設果業強省。5年來,陜西蘋果按照規劃引領、意見指導、法律保障的思路、加快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鄉村振興戰略
推動陜西果業大發展
2017年,陜西省各級果業部門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和中省及農業廳的決策部署,堅持圍繞果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主線,開拓創新,奮發有為,扎實推進結構調整、品種優化、品質提升、品牌塑造,全省果業經濟實現平穩運行,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據統計,全省水果產量1801.02萬噸,較上年增長5.1%。其中蘋果產量1153.94萬噸,較上年增長4.8%;獼猴桃產量138.97萬噸,較上年增長5.9%;蘋果濃縮汁出口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67.06%和53.86%,全省果業增加值、果農人均純收入實現持續穩定增長。
陜西華圣果業公司蘋果分選生產線
以蘋果為龍頭的陜西果業集群在行政助推下提質增效,2017年,咸陽市政府出臺《轉變發展方式推進果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中國食品網,榆林市政府出臺《加快優質山地蘋果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榆林市優質山地蘋果產業發展技術服務與管理考核辦法》;漢中市政府中國食品網把獼猴桃列入十大基地建設內容,納入市委、市政府對縣區年度目標考核指標;安康市委、市政府把富硒林果產業列入院地合作范圍和石紫嵐沿江沿線生態產業規劃。渭南市、咸陽市、銅川市分別組織開展最美果園(蘋果園)評選活動,樹立果園標準化管理典型,推進產業提質增效。正是由于各地黨委、政府對產業的高度重視和大力中國食品網支持,2017年,陜西蘋果“北擴西進”、獼猴桃“東擴南移”戰略順利實施,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
2018年年初,延安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中國食品網蘋果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果業強市的意見》。據統計,全省新增蘋果面積22.7萬畝,其中,矮化栽培新增面積11.6萬畝(矮化自根砧中國食品網1.6萬畝、矮化中間砧10萬畝),發展山地蘋果8萬畝,新增獼猴桃面積4.2萬畝。
提升品牌+信息化建設
助推陜西果業強省步伐
陜西省果業局與浙江大學品牌研究中心簽訂了《十三五陜西省果業品牌建設與價值提升研究》戰略合作協議,制定了陜西果品品牌店建設指導意見,渭南市政府印發《水果區域公用品牌提升計劃》;延安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洛川蘋果、延安蘋果、梁家河蘋果”三大區域公共品牌發展戰略;咸陽“馬欄紅蘋果”在央視七套黃金時段進行宣傳,齊峰果業攜手“眉縣獼猴桃”兩次登錄央視演播室,白水蘋果成為金磚廈門會晤中標蘋果。據不完全統計,僅洛川、眉縣會議前后,簽訂購銷和投資合同金額就達上百億元。
2017年,陜西省果業局聯中國食品網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制定了“國家級蘋果大數據中心建設方案”,并組織有關專家進行了論證,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主持論證并給予了高度評價。果業科技服務示范平臺建成并通過驗收,已正式上線運營。陜西果業網站全年采中國食品網集發布信息5275條,陜西省果業微信公眾號推送果業新聞2056條,關注人數突破12萬。今年1月,陜西果業局組織全省9個市、30個縣(區)召開全省果業大數中國食品網據建設現場觀摩會,會議邀請趙春江院士圍繞智慧果業進行了專題培訓,邀請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唐珂司長、農業部信息中心王小兵主任分別做了講話。他們對陜西蘋果大數據建設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并計劃安排與陜中國食品網西合作開展國家級蘋果大數據試點工作。
發揮產業優勢
助力精準扶貧攻堅
2017年,陜西省果業系統緊緊圍繞堅決打贏扶貧攻堅戰總目標,以果業發展為主線,在精準扶貧中大力發揮支柱產業優勢,努力使更多貧困人口通過果業產業實現致富。陜西水果成為了既能帶動脫貧戶致富奔小康又能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扶貧果”“致富果”“幸福果”。據統計,延安市2017年通過產業使貧困戶累計增收5453.07萬元,人均增收1013.6元。6月2日,全國產業扶貧現場會在洛川召開,洛川縣探索形成的“主體帶動、園區吸納、互助合作”蘋果產業扶貧范例,得到會議充分肯定,成為全國產業扶貧范例;全國六盤山片區產業扶貧現場會在千陽觀摩;陜西省果業局被農業廳授予產業扶貧先進單位。10月20日,陜西果業局召開全省果業轉型升級示范推動產業扶貧精準脫貧中國食品網經驗交流視頻會議,對今后的產業扶貧工作作了進一步安排部署。
六大亮點
塑造“小蘋果、大產業”
過去的5年,是陜西果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5年。2014年,陜西省人大出臺了全國首部果業地方性法規——《陜西省果業條例》。2016年,省政府印發了《加快現代果業強省建設的意見》。省局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大調研活動,形成了若干個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其中有2篇被農業廳評為優秀調研成果一等獎,一篇關于苗木的調研報告受到省上領導的高度評價;編制了《十三五陜西省現代果業發展規劃》,理出了十大工程、50個項目。5年來,省政府堅定不移地支持山中國食品網地蘋果、矮化蘋果發展,支持獼猴桃規模擴張,鼓勵各地建果庫、購選果線,抓品牌,拓市場,搞信息化建設;各地突出優勢,保持定力,久久為功,全省果業發展亮點突出。
一是規模優勢進一步擴大。全省矮化蘋果面積120萬畝,山地蘋果超過200萬畝,獼猴桃超過100萬畝,均居全國首位;櫻桃規模全國第二、葡萄全國第三,柑橘價格市場穩定,老百姓有好收入,還有梨、柿子、石榴以及藍莓、樹莓等時令水果都實現了快速發展。
二是科技優勢進一步鞏固。5年間,陜西果業局與西農大合作共建設蘋果、獼猴桃等果樹試驗站34個,自主研發培育出了“瑞陽”“瑞雪”“秦脆”“秦蜜”蘋果及郁香、農大金獼獼猴桃等新優品種。
三是產業化水平大幅提升。5年來,全省果業新型經營主體迅速成長,企業、果業專業合作社目前均超過3000家,家庭農場、種植大戶成為果中國食品網業生產的中堅力量,省果業協會、省果業專業合作社聯合會等行業組織架通了企業、農民和市場之間的橋梁,為全省果業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正因為如此,5年間全省果品貯藏能力翻了一番,達到422萬噸,果品加工業趨穩回暖,果品銷售呈多中國食品網元化趨勢,電子商務成為其中重要方式,蘋果實現期貨交易,果業大數據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四是品牌建設成效顯著。以“陜果”為背書,打造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形成了陜西品牌體系基本構架,全國主銷區城市建設品牌店近400家,陜西果業的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逐年提升。
五是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5年來,陜西省與美國康奈爾大學、新西蘭佳沛公司、哈薩克斯坦一體化基金會、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高等職業教育學院分別就矮化蘋果技術培訓、獼猴桃基地建設、中哈元首蘋果友誼園以及陜塔果業國際學校建設等方面開展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六是果業文化建設成中國食品網效明顯。5年來,陜西果業局聯合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支持果業主產市縣先后拍攝蘋果、獼猴桃等果業科教電影五部,受到中宣部表彰,得到廣大果農厚愛。
總而言之,過去的5年是陜西果業發展活力顯著增強、國際化發展步伐明顯加快的5年,是果業發展穩定、果區變化顯著、果農持續增收的5年。5年間,果業成為陜西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亮點,在繁榮農村、富裕農民、建設小康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陜西省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國家持續中國食品網出臺惠農富農政策,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及農業廳的堅強領導,凝聚了全省果業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和近千萬果業從業者的辛勤汗水。 本報記者 王京臣 文/攝